何 珊
(河南省能源化工集團煤氣化公司,河南 鄭州450001)
節能減排是黨和國家為緩解資源環境約束,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而制定的基本國策,是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必由之路。河南能源化工集團煤氣化公司是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從事煤制氣生產、輸配、銷售的大型煤化工企業,是集社會、環保和經濟效益于一體的國家“九五”重點工程。十多年來,企業為解決鄭州、洛陽、三門峽沿線城市居民生活、工商業、服務業用氣、優化豫西沿線能源利用結構和改善周邊大氣環境做出了巨大貢獻,先后被授予“中國能源綠色企業50佳”、“全國煤炭系統首批文明單位”、“國家環保部中國環境報社環境理事單位”、“河南省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十佳單位”、“河南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等一系列榮譽。
“十二五”以來,面對更加嚴峻的節能減排形勢和任務,煤氣化公司通過從管理、技術、結構調整等多方面入手,積極尋求節能減排新途徑,建立新機制,倡導全員參與,促進了公司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現把近兩年來企業積累的一些經驗、取得的一些成績和幾點體會總結下來以供分享。
隨著節能減排工作的深入開展,管理措施對節能減排工作的影響日益顯現,要求企業不斷創新思想,將管理方式由原先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煤氣化公司通過不斷摸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
煤氣化公司在內部市場化機制運作過程中建立了多個專業市場,如污水市場、連運市場、工藝指標市場、修舊利廢市場等,并制定了詳細的項目方案和考核細則,對量、效、能進行了嚴格的控制,每月進行考核兌現;同時借力專業市場,在車間、班組之間開展競賽活動,實現了人人為節能做貢獻,人人為減排獻良策的良好局面,有效地促進了節能減排。
從2011年開始,煤氣化公司開始了持續創建“零泄漏工廠”工作,并不斷提升管理手段,先后實施了漏點分級動態管理、六好設備評級管理和漏點公示牌管理等措施,以漏點消除和設備消缺為基礎,動態掌握設備管理和漏點消除情況。僅半年時間就累計消除設備缺陷3065項,消除漏點1830個,完成檢修項目160項。通過該創建活動,不但使現場環境得到了改善,能源的浪費也得到了遏制,降成本、增效益的效果也日益凸顯,獲得了集團公司的認可和推廣。
煤場管理一直是公司的老大難問題,由于煤炭在煤場存放時間過長,會產生緩慢氧化和自燃現象,造成原料煤的損耗,同時原來的粗放式管理,嚴重影響了裝置的穩定運行,導致凈煤氣單耗居高不下。針對上述情況,煤氣化公司于今年初研究下發了《煤氣化公司煤場規范化項目實施方案》,通過一系列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做到“五化”,即采購標準化、進煤有序化、存煤定制化、配煤食譜化、分析日常化,最終實現了煤炭的科學存放和精確摻配,大幅降低存煤損耗和煤場管理費用,達到了氣化爐最優的配煤指標。通過煤場管理的提升,每年可節約標煤2400噸,節約轉運費等管理費用200萬元。
為加強車輛管理,降低車輛油品消耗和費用,煤氣化公司對公務用車實行了乘車券控制。按照年初各部室經濟責任制車輛費用考核標準每月發放一次公務車乘車券。乘車人使用完畢后,按實際行駛里程向駕駛員支付相應數額乘車券并進行登記,乘車券用完后,原則上不再派車。該制度的實行,養成了員工拼車和計劃用車的習慣,遏制了公務用車的浪費,僅上半年就比去年同期節約用車費用約十萬元。
合同能源管理是以節約的能源計費來支付節能項目資金投入的節能業務方式,可以降低用能單位節能改造的資金和技術風險,是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廣的一種節能技改資金投入方式,并將根據項目的節能量給予獎勵。為此,公司加大了對合同能源管理的宣傳和培訓,并配套出臺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要求在節能減排項目論證、招標和實施中盡量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形式。
企業以提高資源利用率與減少廢棄物排放為目標,淘汰落后產能,加強科技創新對節能減排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將最新的節能技術予以應用。
煤氣化公司是較早完成鍋爐氨法脫硫的企業之一,近兩年更是投資2200余萬元對鍋爐系統進行整體升級改造,將原水膜除塵改為電袋一體化除塵,更新脫硫塔,采用高效省煤器,通過改變省煤器結構,提高換熱效率,使鍋爐給水溫度提高了約25度,從而降低了蒸汽單耗,改造完成后每年每臺鍋爐可節約標煤約2600噸,并減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工程驗收結果顯示,煙氣中粉塵含量及脫硫后二氧化硫含量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由于該項目開展較好,效果顯著,申報了國家節能獎勵資金300萬元并已獲得通過。
改造前凈化閃蒸汽、甲醇精餾閃蒸汽等大部分送入鍋爐鍋爐燃燒,多余部分通過管道送入火炬燃燒,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公司經過論證,通過新增壓縮機,將所有可回收氣體全部壓縮回送入凈化系統,不但減少了污染物排放,而且提高了經濟效益。完成后,年可節約標煤16500噸,由于效果突出,申請了國家節能獎勵資金400多萬元并已獲得通過。
煤氣化公司采用較先進的污水生化處理方法,運行較穩定,并通過逐步調高水解池入口PH值的探索,實現了降低污水處理酸堿消耗和達標排放的目標。與此同時,企業積極開展對生產污水生化處理后回用至循環水系統的研究,截至目前,每日可節約循環補充水2630方,預計全年可回用污水96萬方,節約成本百萬元,實現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隨著西氣東輸和“氣化河南”戰略的出臺,煤氣化公司調整思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優化調整現有產品結構:采用深冷分離技術從凈煤氣提純CH4,從而為義馬—鄭州沿線城市供應優質高效的CNG或LNG天然氣產品,同時為現有醋酸裝置提供合格的原料氣CO;其富余部分氫氣則用于新建合成氨裝置生產,并配套氨合成生產硝酸、硝銨。延長了產品鏈條,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碳轉化率,達到了產品的優化升級和廢氣的資源化再利用,走出一條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之路。
節能減排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十二五”規劃中已將“節能減排”列為重大專項進行規劃,研究建立節能減排倒逼機制和長效機制。作為企業,我們堅信只要我們高度重視、深刻理解“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三統一”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堅持“節能與發展相促進,開發與節約相協調”的宗旨,在企業發展上全面貫徹“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的理念,在資源利用上落實“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做好工業廢水、廢氣、廢渣的處理和有效回用,就一定能夠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一定能夠給大家創造一個碧水藍天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