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真 馮 敏張 芳
(1濟南黃河河務局供水分局,山東 濟南250001;2濟南黃河河務局槐蔭黃河河務局,山東 濟南250001)
引黃水閘地處偏僻,布局分散,大部分建成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如建成最早的閆譚閘,已使用了41年。大部分水閘由于使用時間長,加之設計、施工和管理存在一些問題,造成水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病險問題,如閘門漏水、土石結合部滲水、止水老化等現象。對引黃供水的正常生產和防洪安全都帶來一定的威脅,同時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和經濟效益的流失。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水閘工程安全是水資源發揮作用、保障供水生產安全的基礎,只有做好水閘工程日常管理工作,才能保證供水生產的順利進行。引黃水閘作為黃河沿岸灌區和水庫的引水設施,日夜運行,讓黃河水流到各灌區的田間地頭,流到各大中型水庫進行處理、凈化,再通過水廠流到千家萬戶,解決了工農業和居民生活用水、環境用水,使沿黃兩岸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蓬勃生機,奠定了其社會穩定性。
黃河大堤上有許多引黃水閘工程擔負著向沿黃兩岸供水的任務,山東黃河現有引黃水閘63座,總設計引水流量2423m3/s,設計灌溉面積244萬hm2,閘門止水的完好與否在涵閘運用過程中極為重要。
沉重的鋼筋混凝土閘門在頻繁開啟和關閉過程中會損壞閘門底止水橡膠而使其脫落或破損,從而失去止水的作用而導致水閘閘門出現漏水現象。特別是在黃河汛期及調水調沙期間,引黃水閘工程經常發生閘門漏水現象。在汛期大河水位較高、流量較大時,因水閘工程閘門漏水嚴重而發展成為險情,不僅影響到調水調沙及引水控制工作,更嚴重的是直接影響到工程主汛期安全運行。為防止險情進一步擴大,在此情況下及時對引黃水閘閘門漏水險情進行有效的搶護處理,對避免發生水閘工程險情尤為重要。
閘門漏水成因分析如下:
摩擦和磨損易造成止水漏水止水埋件處于水或潮濕環境中,銹蝕嚴重,導致止水埋件表面粗糙不平。閘門在啟閉過程中不斷磨損止水橡皮,使閘門止水與止水埋件的接觸由密閉逐漸松弛,發生漏水。
門體、軌道和門槽因長期浸泡水下,極易衍生水生物;在引水和漏水的情況下,水中漂浮物、砂礫和石塊等也極易卡在止水帶與門槽之間,造成閘門漏水。由于長期水力沖刷作用和閘門啟閉的反復摩擦,使得漏水情況愈加嚴重。
水閘在水利防洪工程中起到促進水利工程效益、興利除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確保水閘工程安全運行是水閘管理工作的核心。研究和改進水閘安全設施,促進其安全生產工
作,對于進一步運用好水閘,防止發生安全事故,全民發揮工程效益有著突出的意義。
3.1 近幾年來水閘安全設施也日益修改完善,目前各水閘前建有檢修、防沙閘門,而且平臺和閘門頂平臺用鋼絲網進行封閉加固。按照水閘維修養護標準,對水閘機電設施、管理設施、水沙測驗設施等進行了改善,并對操作規程、崗位責任制度等管理制度制定了相關的考核標準。
3.2 建立安全運行管理小組,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及各種崗位責任制度,明確責任,把水閘運行安全的責任落實到每個環節、每個崗位、每個人;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普及安全技術知識,提高操作人員的安全生產技能,增強安全生產的責任感和自覺性。
3.3 進一步加強水閘工程的檢查和保養,強化規范日常運行管理。對工程進行汛前檢查觀測、保養工作,消除事故隱患;加強對超期限運行的機電設備、土建閘門等進行定期檢查,解決工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防止隱患進一步擴大;水閘日常運行要規范,嚴格按照安全操作規程進行運行操作,閘門啟閉要及時準確,符合“管理辦法”要求,各項運行操作記錄要完整、準確,簽名要真實齊全;運行過程中,各項巡視檢查要認真細致,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當大汛來臨,各防汛機構完善修訂防洪預案和工程搶護方案,其中就有為引黃水閘制定的各水閘在各個洪水時期,容易出現的各類險情、險情辨別、搶護方法、搶護料物和工具、搶護隊伍的落實和調用,以及事后處理等。
以往都是制定閘前拋土袋散土閉氣來處理,這是指無檢修閘門或在閘上有場地的部位進行土袋圈堵,使險情得以控制。但目前各水閘前面建有檢修、防沙閘門,而且平臺和閘門頂平臺也為了安全用鋼絲網進行封閉加固,已不在適宜使用原有閘前的搶護方法——閘前拋土袋閉氣法;尤其是閘區均進行了綠化美化,適合于閘前封堵施工的場地和空間被各類綠化苗木占用,如破壞或損壞,損失太大,景觀效果也大打折扣。
還可以作為基礎進行更進一步的背河月堤搶護,減少土方量和搶護時間。事后,只需挖掘機配合自卸車進行處理即可迅速完成。
此類搶護方法只是使用當前的引黃水閘,隨著社會的發展,將會逐步改進和完善更有發展前景的搶護方案,確保黃河工程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