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蕊 張素青
【摘 要】TRIZ理論(發明問題解決理論)是當前廣泛用于產品研發設計改造領域中的一種創新方法,為創新性問題或者矛盾提供更合理的解決方案和更好的創意。本文探討了使用TRIZ理論解決現階段高職《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
【關鍵詞】TRIZ理論;高職;數據庫應用技術;教學改革
0 引言
《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是IT類高職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理論比較抽象,知識點繁多,實踐性不強,而大多數高職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在多年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現很多學生已經學習了半個學期,仍然對數據庫技術在將來的系統開發中起到什么作用,處于什么地位,自己將來能從事什么樣的工作,甚至什么是數據庫等等這些最基本的問題還不清楚。如何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主動思考的能力,實現向就業市場輸出數據庫技術“技能性人才”,是每一位高職教師都在積極思考的問題。經過幾年的探討研究,將TRIZ理論應用于高職《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教學和課程設計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及實踐效果。
1 TRIZ理論
TRIZ理論(發明問題解決理論)是G.S.Altshuller(前蘇聯的一位偉大發明家和創造學家)通過對4萬份(后來擴展到250萬份)高水平發明專利的研究、分析、歸納總結,揭示出隱藏在專利之中的奧秘,萃取自數以百萬計發明家的智慧而創建的卓越成果。TRIZ理論(發明問題解決理論)是一種創新方法,使創新思維從發散走向收斂; TRIZ理論提供了問題分析工具和基于知識的問題解決工具。這些工具已被世界廣泛地用于產品研發設計領域。
2 TRIZ理論對高職《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創新
2.1 教學方法設計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對數據庫的相關概念有一個清楚的了解,才能在后續內容學習中有一個清晰的脈絡。按照以往的教學方式,在課程一開始第一章就講解數據庫基礎知識,曾嘗試著采用各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引用學生最熟悉的QQ軟件講解。角色扮演教學法--讓學生兩人分別扮演火車票售票過程中的買票賣票方,來體會數據庫以及數據庫的作用。模擬教學法—讓學生到學校ATM機上進行一次自己銀行卡的交易記錄查詢操作,去思考數據庫作為軟件系統的后臺所起的作用。但大部分學生仍是一頭霧水。最容易讓學生理解的項目教學法,單單一門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沒有相應的現實項目。由于課程學時所限,不可能在這一章上投入太多的時間,但這一章如果不講明白,后面學生的學習會更加困難,這就出現了矛盾。TRIZ理論中提供的問題分析工具中有矛盾沖突分析,并提供了物理矛盾與技術矛盾的解決原理,可將TRIZ理論用于解決技術矛盾的方法用于《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教學的矛盾解決中。
按照TRIZ理論解決技術矛盾的步驟,首先要提取矛盾并將該矛盾轉化為TRIZ法中的某種通用問題模型,目前出現的矛盾可以表達為時間損失和信息損失的矛盾。以時間損失作行,信息損失作列,在矛盾矩陣表中找到解決此矛盾對應的發明創新原理序號,為:24、26、28、32。
【24】 借助中介物原理(mediator)
借助中介物原理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
1) 使用中介物實現所需動作。
2) 把一物體與另一容易去除的物體暫時結合。
【26】 復制原理(copying)
復制原理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1) 用經過簡化的廉價復制品,代替不易獲得的、復雜的、昂貴的、不方便的或易碎的物體。
2) 用光學復制品(圖像)代替實物或實物系統,可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縮小圖像。
3) 如果已使用了可見光拷貝,用紅外線或紫外線替代。
【28】 機械系統替代原理(replacement of mechanical system)
機械系統替代原理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1) 用光學系統、聲學系統、電磁學系統或影響人類感覺的系統,代替機械系統。
2) 使用與物體相互作用的電場、磁場、電磁場。
3) 用運動場代替靜止場,時變場代替恒定場,結構化場代替非結構化場。
4) 把場與場作用和鐵磁粒子組合使用。
【32】 顏色改變原理(change the color)
顏色改變原理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1) 改變物體或環境的顏色。
2) 改變物體或環境的透明度。
3) 在難以看清的物體中,使用有色添加劑或發光物質。
4) 如果此種添加劑已被使用,可再運用發光追蹤元素。
結合課程特點進行分析,采用中介與系統替代原理。具體做法為:將《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穿插在C#課程中講授。在C#講完基本語法后,講授使用ADO.NET訪問數據庫之前,以一個學生最熟悉的軟件——QQ聊天軟件做項目案例,插入講授數據庫的基本概念、數據庫和表的創建、數據的增、刪、改、查等在軟件項目中最常用到的數據庫的知識。其余知識留在后面的《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中講授。采用這種方法后,學生對于數據庫基本概念和知識的理解大大增強了。
2.2 培養學生學會使用TRIZ理論
學生將來到工作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技術問題,需要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為了能夠使高職畢業的學生能夠盡快地適應工作崗位要求,增強競爭力,需要讓學生學會使用TRIZ理論。由于高職生的只有三年在校時間,需要學習的課程多,國家教育部門也對每個學期的總課時數有限制,在教學計劃中就不可能專門開設TRIZ理論課程。通過讓教師在講授專業課的同時,適當地加入TRIZ理論,并使學生在進行項目設計時,有計劃地使用TRIZ理論,將使學生在將來工作中受益非淺。
3 結束語
隨著生源質量的逐年下滑,進入高職學習的學生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越來越差,而就業市場對人才的能力要求卻越來越高,如何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將高職學生培養為就業市場需要的人才,是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通過幾年將TRIZ理論應用于高職《數據庫應用技術》教學過程實踐結果總結出,TRIZ理論對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培養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范怡紅,黃玉霖,譯.創新40法:TRIZ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訣竅[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2]張錦榮,黃健求.淺談TRIZ理論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J].成才之路,2009(19).
[3]肖楠;郭維城;張陳. TRIZ理論在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0(22).
[4]曹賀,劉訓濤,趙存有.TRIZ理論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中國電力教育,2012(31).
[責任編輯:劉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