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評論員
又快到年終了。伴著陣陣寒風、滾滾寒流、漫天風雪,2014年的腳步正越走越遠。季節的自然更替,也給年終回顧增添了幾分冷靜思考的氛圍。2014年是難忘的。首先應該提及反腐敗。這場由中共自身發起的大規模反腐敗斗爭,正由點及面、由表及里、由量變到質變,深刻觸及腐敗的制度性根由,悄悄地改變著中國的政治生態。而石油石化行業,因為身處反腐敗斗爭的漩渦,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中國的經濟生態同樣在發生著變化。用一句時髦的話表達,就是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新常態。這種新常態的突出特點是經濟增長由過去幾十年的高速、超高速發展,逐步回落到了一個合理的空間。經濟增長放緩對能源企業、石油石化企業來說,需求的增長自然放慢步伐。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在需求持續下降的壓力下,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紛紛上演高臺跳水,鐵礦石、煤炭、銅的跌幅已令業內目瞪口呆,隨后而至的油價“崩潰”更加驚心動魄—五個月內國際市場油價跌幅已經超過40%。
國際市場油價在每桶100美元以上的高位堅挺了四年后,終于坐上了過山車。從普遍意義上說,如何事物都是“雙刃劍”。油價暴跌,消費者、消費國家興高采烈,產油國、上游生產企業則叫苦不迭,正所謂有人歡喜有人愁。
“三桶油”過了四年高油價的“好日子”,當然這個好字是帶引號的,對上游好未必對下游也好。但四年時間,已足以令人產生依賴,變成惰性。這才是危機所在。
很難判斷此輪油價下跌何時才能企穩。跳水的油價已經給2014年的企業業績沉重一擊。而這一負面影響將繼續到2015年。如何適應油價走低的“新常態”,如何迎接低油價的挑戰,遠去的2014年給石油石化行業留下了一個待解的難題。
其實,僅僅在幾年前,我們已親身經歷過油價由低走高的全過程,那是另一個意義上的過山車。油價本身就充滿變數,高油價或低油價對企業而言,都是個挑戰,也都有得有失。
如本期封面故事所揭示,渤海鉆探的員工們用六年時間,從生死存亡的低谷中走出來,依靠的是自身努力、發揮技術和管理的優勢,在最壞的時候保持自信,在最好的時候保持謙恭。兢兢業業、不屈不撓,打造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靠競爭力贏得市場。
對有些企業來說,油價跳水或將成為壓垮自身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對另一些企業而言,無論油價高低都將成為企業鳳凰涅槃的契機。這大概就是2014年給石油石化行業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