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薛宏俊
為弘揚西路軍精神,展現西路軍浴血河西的悲壯征程,原西北石油管道建設指揮部副指揮張佩榮以詩詞賦的形式,創作完成了《詩詞賦西路軍祭》一書。本書以西路軍奉中革軍委之命,肩負打通國際、創建根據地兩大戰略任務為主線,以歷史的視野,從多角度、多層面謳歌了以陳昌浩、徐向前為代表的西路軍將士浴血河西和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共及各界人士營救西路軍的感人事跡。
為使讀者了解這段歷史,作者在每篇詩詞賦之前,都做了扼要介紹,并邀請書畫、篆刻名家參與創作,使該書集詩書畫印于一體,增加了藝術性和鑒賞性,堪稱是一部濃縮的西路軍歷史。閱之熱血沸騰。
“黃河水,祁連雪,風蕭蕭,馬啾啾。一去三千里,血戰百十回;九千籠中虎,七千為鬼雄。兩萬虎賁星傳恨,一曲悲歌壯九原!” 1938年10月24日至30日,紅軍21800人奉中革軍委命令在靖遠虎豹口突破黃河防線,欲策應全軍渡河,共同執行寧夏戰役計劃。西路軍河西之戰,付出了難以想象的巨大犧牲。13位軍級干部,51位師級干部,94位團級干部及7000多指戰員英勇犧牲,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留下了悲壯慘烈的篇章。李聚奎,新中國首任石油部部長。西路軍被打散以后,他只身一人,跟老鄉換了一身破皮襖、一頂破氈帽,化裝成叫花子,沿途乞討,一路向東尋找黨中央。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西路軍一直作為張國燾機會主義路線的產物受到錯誤評價和不公正待遇。實事求是,是我黨倡導的優良傳統。2002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歷史》指出:在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殊死搏斗中,西路軍的廣大干部戰士視死如歸,創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業績。
為忠于歷史,所述人、事、存疑處,作者均經互相映證查實,為此曾收集史料60余萬字,查對資料不下百萬字。西路軍精神是一座富礦。弘揚主旋律,發揚西路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