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 敏
通過提供固井、壓裂酸化、連續油管等技術服務,川慶井下人為百萬級氣龍的誕生書寫著自己的故事。
由川慶鉆探井下作業公司承擔儲層改造的龍王廟組磨溪008-H19井,經改造后測試日產155.4萬立方米天然氣。磨溪008—H1井經儲層改造后測試產量為日產天然氣182.77萬立方米;磨溪009-4-X1井經儲層改造后測試產量為日產天然氣189.17萬立方米;磨溪009-3-X1井經井下作業公司儲層改造后,測試日產213.5萬立方米。
一口口大氣井橫空出世。而這些百萬級氣龍離不開專門為油氣田勘探開發提供固井、壓裂酸化、連續油管以及井下工具和油化產品一體化工程技術服務的川慶井下人的智慧和辛勤。
儲層改造技術在國內發端于四川,興起于西南。堪稱“地質博物館”的四川盆地的地質構造世所罕見,低滲、低孔、有水、多層系、非均質性強等特點造就出復雜而獨特的地質條件,為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和風險。
正是意識到四川盆地復雜地質構造的挑戰所在,活躍在川渝的技術尖兵們上世紀50年代起,就開始積極探索以壓裂酸化為核心的儲層改造技術。1955年,四川地區在隆9井進行了我國第一次解堵酸化作業。
磨溪構造龍王廟組巖性以砂屑云巖、細粉晶白云巖為主,非均質性強。儲層埋藏深達4000至5000米,溫度高達135~150℃。川慶井下作業公司成立專門的攻關團隊,扎實做好工程模擬試驗和數值模擬工作,應用全三維CT掃描、核磁共振等國際領先評價技術,全方位進行工程地質評價。攻關過程中,攻關團隊以“設計一口井、施工一口井、總結一口井、優化下一口井”為思路,做到“一井、一層、一工藝”,分四個階段進行攻關,形成了以物理、化學和機械為復合手段的轉向深度酸壓和大范圍網狀縫和主體縫遠近結合的深度體積酸壓兩項技術,開啟了深井改造的新模式。為保障龍王廟井組,公司新購置2500型壓裂車,并相應配套20000PSI超高壓管匯,組建專門的超高壓作業隊伍4支、固井隊2支、連續油管作業隊2支和液氮作業隊2支。
磨溪8井是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在高石梯—磨溪構造部署的一口重點預探井。此井增產改造的效果,直接關系到整個震旦系勘探開發建設的總體部署。
根據磨溪構造龍王廟組不同儲層類型和完井方式,川慶井下作業公司優選與之相匹配的增產改造技術和工藝參數,形成深穿透、分層、轉向酸壓改造技術。這套儲改技術解決了龍王廟儲層縱向和橫向上非均值性強的難題,實現該儲層的立體動用。2011年,高石1井燈二段、三下段分別完成340立方米和218立方米的轉向酸酸化作業,測試產能分別達到102.15萬立方米和3.726萬立方米。與此同時,配合壓裂酸化用可降解暫堵球與轉向酸復合使用工藝同時完成對地層的清潔改造。
在西南油氣田公司重點預探井—磨溪8井,川慶井下作業公司YS49122隊一線參戰將士在茫茫大雨中準備7個小時,由11臺2500型壓裂車組成的壓裂機組開泵實施酸壓施工。此舉刷新了川渝地區壓裂酸化最高施工壓力紀錄123.6兆帕。兩根放噴管線被點燃后,噴出的20多米高的橘紅色的火讓位于地下5920米深處寒武系龍王廟組的氣龍騰空而起,測試日產量107.18萬立方米,安岳氣田磨溪龍王廟組特大氣藏驚艷面世。
截至11月,川慶井下作業公司累計完成35層46井次儲層改造作業,創造了最大酸液施工規模2400立方米,最高施工泵壓130兆帕,最高測試產量263.47萬立方米/天的紀錄。酸化后累計獲得井口測試天然氣2839.7642萬立方米/天,取得了顯著增產效果,為龍王廟儲層的大發現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現在,在國內五大鉆探公司中,川慶鉆探公司井下作業公司的儲層改造技術位居首位。”井下作業工程公司研發中心副主任陳銳篤定地說。
醫院。不幸的是,在回家的途中,唐劍的父親已經離開了人世。唐劍連父親的最后一面都沒有來得及見著。
去年8月16日,磨溪23井Φ177.8毫米尾管固井施工作業現場溫度已達41℃。該公司固井工脫橋林頂著烈日,緊繃安全弦,硬是一聲不吭地堅持了下來。施工結束時,脫橋林終于因天氣酷熱難擋導致中暑而暈倒在自己的崗位上。
員工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截止到2014年3月,川慶鉆探安全高水平完成41口井、178井次固井任務,注入水泥量15000余噸,固井質量合格率100%。在后期增產作業中,經受了高達104兆帕的壓裂作業等增產措施的考驗。
連續油管配套解難題
固井質量的好與壞是儲層改造成功的先決條件。高石梯—磨溪構造井下情況復雜,有漏失、垮塌、污染嚴重、溫度高、壓力高、氣層顯示活躍等特點,施工技術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等困難,復雜的地質情況國內都罕見。
“再難,我們也要干!再大的風險,我們也要干!不僅要干,而且要干好,保證固井質量,確保后期開發。” 時任井下作業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錢斌在龍王廟組固井專題會上發出動員令。
固井就是一錘子買賣,干不好沒有重來的機會。公司引進100-26、70-30雙機泵水泥車、批混撬等設備,為龍王廟固井的創造好硬條件。針對龍王廟井下復雜情況,研究形成四套核心工具:封隔式高壓尾管懸掛器、耐高溫高壓封隔器、水平井襯管完井入井工具和稱重捉塞器。
對川慶井下固井人來說,當時最大的難題就是177.8毫米尾管懸掛固井。諸多困難條件一直對該區塊探井177.8毫米尾管固井質量有嚴重影響,使得該區塊177.8毫米尾管固井質量一直難以保證。
為盡快攻克這個技術難題,公司專門組織技術攻關小組,通過工藝技術的改進應用,該區塊177.8毫米尾管固井質量得到穩步提高。
由于固井施工的特殊性,不論什么天氣,在井隊下完套管后必須不分晝夜地進行固井施工。曾經在高石8井的施工作業現場,固井工程師唐劍在井場上忙著與鉆井隊溝通協商和布置固井施工的各個環節,卻對
父親已被醫院下病危通知書一事毫不知情。當施工順利結束時,唐劍回到休息室才看到手機上無數個妻子的未接來電,他連夜趕往安岳氣田高石梯—磨溪低滲透碳酸鹽巖儲層酸化改造中長期存在的酸液分布不均、酸液流動不確定、波及范圍第、厚濾餅帶難以解堵、產
層污染嚴重的生
產難題。
井下作業公司連續油管技術和作業派上了用場。“連續油管酸化技術為安岳氣田高石梯—磨溪低滲透儲層大斜度井、水平井長井段均勻改造提供了有效的酸化增產技術。”時任井下作業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錢斌充滿自信地說。在高石11井施工現場,700型壓裂車時而間斷的轟鳴聲中,操作手郭家強略顯蹣跚的身影正在配制該井需要的最后一桶液體。據了解,郭家強自去年不小心把腰閃了后,現在只要一用力就犯痛。這次遇到龍王廟的施工,他在家再也坐不住了,多次申請到前線,在磨29井、磨73井、磨47井等各個井場,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連續油管公司像郭師傅車組這樣的員工還有很多。為了更好的配合施工,700型車組將繼續“一匹磚”的精神,為龍王廟區塊將來的順利開采再接再厲。
截止到今年11月,這家國內成立的首個連續油管作業公司在龍王廟井組作業中,連續油管累計完成作業79井次,700型壓裂車零星作業214井次,液氮作業135井次,共注入液氮2502.25立方米,創造國內高含硫油氣田使用連續管酸化作業井深最深5500米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