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馬瑞雪
“中國夢”的提出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將“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不可忽視的意義。大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和有生力量,必須在深刻領會“中國夢”深刻內涵的基礎上,身體力行,積極實踐,為實現“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使命,努力把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凝聚大學生力量并為之接續奮斗,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中國夢”的實現主要任務都集中在青少年身上,而高校承擔著培育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的光榮使命,人才培養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們要將“中國夢”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不斷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將“中國夢”與大學生個人學習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不斷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在實踐中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為實現“中國夢”培養優秀人才,亦是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承擔的價值目標和歷史使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開國門,意識形態的多樣化對大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的同時也產生了負面的影響。而高等學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于思修課本,無法走出課堂,所教內容無法與現實緊密結合,使學生感覺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乏味、無聊。這些問題的產生都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緊扣時代需求,做出必要的改革和提高?!爸袊鴫簟本哂袕姶蟮母姓倭湍哿Γ爸袊鴫簟比谌敫咝K枷胝谓逃?,進一步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積極投身“中國夢”實踐中,更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實現個人價值,使其堅定地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在于引導大學生正確理解中國夢、科學構筑中國夢兩個層面,并且將這兩個方面與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結合起來,大學生真切感受、積極參與中國夢的實現進程,在逐夢之旅中受教育、長才干,成為國之棟梁。
大學生是“中國夢”的重要踐行者,沒有強烈的愛國情懷,難以擔負起實現“中國夢”的重任。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把他們培養成堅定的愛國者,是“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在當今時代,大學生面臨著改革開放和意識形態多樣化的潮流影響,愛國主義教育就是幫助青年學生胸懷祖國、志存高遠、刻苦學習、拼搏進取,把學習科學技術文化與祖國的繁榮昌盛統一起來,把實現自我價值與服務祖國、奉獻社會統一起來,成為有益于實現“中國夢”的高素質愛國人才。[1]
理想信念是人的人生目標和動力,是社會的共同期望和精神動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需從個人夢想與國家夢想的統一、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的統一出發。
首先,“中國夢”的實現要實現個人夢想與國家夢想的一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導大學生認識到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休戚相關,個人的理想與國家的理想辯證統一,增強自我的歷史責任感,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構筑自己的人生夢想,讓自己的夢想與“中國夢”同構,并在踐行“中國夢”的過程中放飛青春夢想。
其次,“中國夢”的實現要實現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的一致。近幾十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們對物質與利益的一味追求,讓更多人忽略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底蘊?!爸袊鴫簟痹诟咝K枷胝谓逃械娜谌?,要引導當代大學生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為未來的美好生活打下堅實基礎,追求精神生活的豐富與進步。在掌握豐富科技文化知識的同時得到個人品格的升華,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實踐“中國夢”的重要力量。
把“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深刻理解“中國夢”的時代內涵,通過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等多途徑展開教育,提升“中國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程度,引導他們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在高校開展“中國夢”的教育過程中,要利用好課堂教學的主平臺,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課與“中國夢”精神的緊密聯系,為學生講解“中國夢”的文化與歷史底蘊,不斷地滲透“中國夢”的實現路徑,引領學生把握“中國夢”的深刻內涵和實踐體系。在課堂上,必須根據“中國夢”的具體要求,明確教育目的,確定教育內容,選取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設置切合實際而又符合“中國夢”主題的教育情境。以往的思想政治課堂難免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缺乏興趣性與廣泛性,因此,充分將“中國夢”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中,通過多媒體課件、實踐活動、網絡課堂等方式,生動、有效地將“中國夢”的內涵和深遠意義滲透其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國夢”的熏陶,成長為“中國夢”的實踐者。
在高校大學生中開展“中國夢”教育,要利用好校園文化活動這一平臺,大力推進“中國夢”主題校園文化建設。
首先,推進“中國夢”主題校園文化建設,應當加強校風、學風、班風建設。在班級中開展主題班會、主題實踐活動,讓“中國夢”融入每個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其次,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和愛好點出發,以各項校園活動為依托,開展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歌唱比賽、攝影大賽等,使學生們在活動中受到熏陶。第三,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廣泛宣傳,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接受“中國夢”、理解“中國夢”,營造良好的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校園文化環境。第四,以黨課團課為輔助,廣泛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黨有號召,團有行動,高校學生是黨組織力量的后備軍,更是團組織力量的主力軍。我們應充分利用團組織與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使學生沉浸在良好的輿論氛圍中,自覺接受相關“中國夢”的信息,從而受到熏陶和感染,達到良好的宣傳教育效果。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在高校中開展“中國夢”教育,應該利用好社會實踐這一載體,扎實開展“中國夢”主題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科技創新活動、企業實習等。引導廣大學生深入西部、走入農村、走上一線,通過服務式與體驗式的學習,親身感受“中國夢”中所包含的百姓夢、民族夢、時代夢?!爸袊鴫簟敝挥斜划敶髮W生所理解并接受、內化,才能形成外在的自覺行為;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才能促使大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了解國情、鍛煉能力、培養社會責任感、增長才干,將對“中國夢”思想上的認識落到具體的行動中。
[1]嚴煒.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J].湖北社會科學,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