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朱曉燕
行動導向教學是職業教育的一種新范式,是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其核心理念是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行動導向教學實施的核心是在教學活動中注重用行動來引導學生,強調“學中做、做中學”,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通過教師設計開發的學習情境,用解決問題的、發現式的學習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內在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和團結協作能力。行動導向教學創造了教與學、師與生互動的社會交往仿真情境。《會計模擬實訓》課程作為中職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是學生臨近畢業走上實際工作崗位前進行的實戰訓練,是一門綜合性的實踐教學課程。采用行動導向教學可以實現教學與實踐的零距離對接,能夠提高會計實訓的效果,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出適合社會、企業需要的高素質的技能型會計人才。筆者就分別從教學情境設計、教學過程實施、教學評價提升等方面探索行動導向教學在《會計模擬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崗位要求及真實企業會計各種崗位工作任務和職責分析,確定工作任務所需職業能力,將工作任務轉換成為學習任務,構建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學習情境體系。
(一)工業企業會計模擬混崗實訓項目,側重培養學生會計綜合核算能力。模擬實訓要求學生對模擬工業企業的一個月所有業務進行全面核算和處理。每一個學生要完成全部崗位任務的處理,掌握各崗位典型業務的處理技能,培養學生業務能力的全面性和綜合性。該項目分為課程導入、建賬、上、中、下旬日常經濟業務核算、會計報表的編制六個學習任務。
(二)工業企業分崗、輪崗實訓項目,側重真實會計崗位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模擬實訓要求學生合理分組,組建模擬財務部門,能夠按照崗位分工完成同一整套業務處理。仿真憑證傳遞、分崗位處理相關業務,體現企業內部牽制,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增強實訓環境和內容的真實性,培養學生的崗位角色意識,強化學生的核算能力。該項目分為:了解會計崗位的設置與職責,組建小組團隊;完成上、中、下旬經濟業務核算四個學習任務。
整個學習情境體系根據總分的原則,讓學生在進行混崗實訓的基礎上,進行分崗、輪崗實訓。一套業務,兩種實訓方法,學生通過對比,不僅提高了操作技能,而且有助于學生全面理解掌握整個賬務處理流程,更深刻認識崗位職責、崗位分工的本質,滲透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培養學生的會計崗位意識與分工協作能力。
以上兩個項目學生均采用小組合作形式,對每個學習情境制定其學習目標、教學實施方案、教學方法、評價標準等內容,采用“學習任務描述、學習任務分析、解決方案設計、學習任務實施、學習任務評價”的邏輯開展學習。
學生自行組建小組或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選出組長一名,總體負責小組工作。分組時要注意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學習成績,注意形成互補搭配,避免兩極分化。
教師描述學習任務及應達到的目標要求、時間要求,提供參考資料和查詢路徑。小組組長組織本組成員學習討論本次學習任務,明確應達成的目標及技能要求,分析整理所需的知識準備,復習鞏固有關的流程與規范。此時,要以建構優先,鼓勵學生自己聯系梳理已有的知識點,營造相互討論與交流的學習氛圍。
教師作為學生的專業對話伙伴,在任務描述中要為學生提供完整、真實的問題背景,促使學生產生學習需要,驅動學生自主學習,應適時幫助學生回憶遺忘的知識點,構建屬于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
學生小組根據學習任務分析結果,結合教師時間要求,制定本小組的任務解決方案。該方案包括學習目標、時間計劃、內容安排、崗位分工等內容。
在混崗實訓項目中,要求每個小組成員都要完成所有學習任務,小組成員可以相互討論,共同解決疑難問題,成績好的可以輔導成績差的。教學中強調基本業務能力的學習,側重“學中做”。在分崗、輪崗實訓項目中,要求每個小組作為一個團隊,協作學習,共同完成模擬企業的經濟業務,業務處理符合會計崗位的內部牽制,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教學中強調將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側重“做中學”,培養學生的會計崗位意識與分工協作能力。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以學生自主和合作學習為主,教師更多地以“師傅”、“導演”、“主持人”身份出現。根據不同的技能訓練要求采用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項目教學、啟發式等各種教學方法,給學生創造更多嘗試新的行為方式的實踐空間。充分調動學生全方位參與,體驗職業角色內涵;通過遷移應用建立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形成一定的職業認同感。
小組成員首先進行自我評價并總結個人的疑難問題,然后由各小組內部進行互評,組長匯總總結本小組任務的完成情況,包括實施過程、遇到的疑難問題、解決的方法、實踐的體會等;同時進行作品展示匯報,其他組對其點評,并可對其進行提問;最后教師對其優缺點進行點評。
小組成員在吸取其他小組成果并聽取教師的專業建議后,進行遷移性反思,思考學到了哪些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哪些問題以后可以做的更好。
在整個評價過程中,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組成三維一體的評價體系,實現了對學生的學習成果與學習過程的同步評價。評價是學生與自己、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對話。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應持寬容、尊重的態度,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悟,應更多的關注學生能否對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分析歸納、有所發現,并進行批判性反思;同時要突出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形成與提高方面的評價;并逐步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團結協作能力,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1]姜大源.職業教育是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的要素[J].基礎教育參考,2006,06.
[2]張春霞.《會計崗位實訓》課程改革與探索[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06.
[3]魏 芳.會計分崗位實訓的教學改革實踐[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