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劉 冰
職業教育在培養“高技能專業人才”方面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高等職業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承載著培養一線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對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提出更高要求,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改革越來越引起社會關注。
國家因旅游管理專業就業率高、特色鮮明,招生人數迅速增多。然而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存在問題,高職院校培養出的學生在基本素質和職業技能方面達不到市場發展的需要。
新時代對于旅游人才素質提出的高標準要求,需要學校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培養,歸根到底離不開合理的課程設置,既學習國外先進的教育經驗,又要直面教育的本土化要求來改革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變革保守的、千篇一律的高職教育。
高職教育培養目標體現應用性: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對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而言,應重技能和勞動資格的獲取,重課程實踐環節的作用。但大多數高職院校仍沒有擺脫“重學術、輕實踐”的學科本位課程觀,課程設置除了在學制上與普通高等院校不同,其余均無大異。
一般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包含必修課和選修課。在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門類較多且很多內容重合,如職業道德與社交禮儀、地理與旅游地理、英語與專業英語等,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可以進一步整合與精簡。
另外,高職旅游管理課程是隨著旅游行業的發展而發展的一個動態的過程,教育培養目標應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基礎上,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的發展變化而不斷發展。部分高職院校忽略課程設置的動態性,或者即便在將旅游行業最新發展動態引入到課程設置時忽略了教育效果的保障。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其目的是培養旅游行業的專門人才,技能教育較之普通教育更注重市場需求趨向,以需求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它注重校企合作,強調能力的綜合。所以說,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對服務技能要求較強的學科,各高職院校認識到這一點,普遍加強了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但就如何將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進行合理的時空設置與銜接,是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應考慮的重要問題。很多高職院校在校內教育與企業實習實踐的基礎上將理論和實踐課程分別進行設置與學習,認為割裂開兩種課程教育,這樣并不利于旅游管理專業職業教育的發展。應該看到,理論實踐課程不應是相互獨立的,而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交叉進行,互相滲透。
在人才培養中應將“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教課程觀”為目標定位。要想實現高職教育對于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明確職業教育的任務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服務于特定職業崗位或技術領域的一線技能型應用人才。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應始終把握市場需求,區別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與中職教育的區別。只有這樣,才不至于使課程設置陷入“學術化”的誤區,無目的性地進行人才培養。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優化,是指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標準來確定課程門類、課程順序以及課時標準。這對于學生是否能在現有的資源組合下獲取最大的教育收益是十分重要的。首先,筆者認為,在設置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過程中,應遵循基本的教育規律,即根據學生接受程度和學科的難易程度來安排教學計劃和進行課時分配,精簡繁瑣課程,充分尊重學生作為主體的學習要求。其次,對于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把握,應注意統一課程門類和課程結構,合理分配課程比例并注意提高課程質量。再次,樹立課程改革意識,隨時把握旅游業發展的新動向,對課程設置進行微調和修整以適應人才需求。
我國現行的高職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德國雙元制教育的影響,注重學生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教育。要想使學生在三年的學習時間既具備文化基礎知識和素質,又具備專業化技能,其實并不容易。兩者不是簡單疊加,而應該是一種有機融合。要想實現融合,就必須改變高職院校以往基礎與實踐脫節的教育狀況,以課程設置為基礎,改變教育教學中學校和教師為主的體系,在課程設置時充分考慮與實踐環節的對接,將對口企業請進來,利用校企合作的優勢,反過來保障課程設置的實施。所以課程設置應該是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上,明確崗位要求,確立畢業生所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從而進行課程的確定。這個環節應注意用人單位的參與意見、建議,不僅能為課程設置提質量監控,而且能很大程度上加快兩者之間課程的銜接和互相滲透。
我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在摸索中前進,已經基本明確方向。然而在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以至課程設置不能很好的完成預設的人才培養目標。這就要求課程設置更好地與行業發展、培養目標、學生實際相結合,保證穩定性與動態性結合,更好地實現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輸出。
[1]黃秋明.高職課程質量保證體系研究[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2]劉飛飛.產學合作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開發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07,(12).
[3]張敏.“訂單式”人才培養培養模式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5).
【注】基金項目:本文為黑龍江省教育科學牽動項目,《黑龍江省中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整體性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子課題的成果研究,項目編號QDB12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