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赫選貞陳建華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具體提出了六項任務:一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進一步明確強調了教育在國家戰略中優先發展的地位。二是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三是堅持改革創新。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四是堅持協調發展。要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五是堅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六是堅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要努力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黨的十六大以來,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人才強國戰略也在強力推進,黨和政府愛才、識才、用才、聚才,不斷創新人才理念和工作路徑。如今,國之良才如千帆競發,“人才強國”正從宏偉戰略化為現實圖景。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取得了很大成績。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工作不斷深入,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得到顯著提升,學科建設扎實推進,教材建設取得成績,教學方法逐步改進,師資整體素質提高,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如今,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神圣而光榮的使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育戰線要把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落實好黨的十八大精神當作頭等大事和首要任務,迅速在全國教育系統掀起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熱潮。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十八大精神進高校要著力抓好“進學校、進教材、進頭腦”三方面的工作。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可以看出對學段的要求體現了遞進性,高等教育從“提高質量”到注重“內涵式發展”。十八大精神“進學校”,即如何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導下辦好學校。教育包括很多方面,而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學校教育是辦好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辦好學校,首先要確立回歸本真的辦學定位。繼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調堅守本真,珍視每一個生命,以尊重天性、涵養德性、健全人格為基點。
辦好學校,其次要建立社會主義學校創新管理體系,讓學校管理閃現人性的光輝。關注細節、尊重規律、落實常規、強調個性,以父母之心辦學校,以父母之心做教師,以“國際視野、民族靈魂、健康信念、卓越潛能”為培養目標。
辦好學校,再次要建立博愛精進的師資隊伍。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豐富教師精神世界,增強教師精神力量。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教師思潮、凝聚教師共識。
辦好學校,還需要培育勃發愉悅的學校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們的精神家園。校園文化同樣是一所學校生生不息、薪火相傳、走向成熟最肥沃的土壤。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引導大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華中師范大學組織的一次調查還顯示,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存在著教學內容脫離實際、教學方法僵化、學生被動學習,教師素質不高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
如何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說服力、感染力,充分發揮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肩負的歷史使命,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的重大而緊迫的課題。高校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不斷改進教育教學的內容、形式和方法是十八大精神“進教材”的重要體現。十八大精神“進教材”這一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倡導啟發式教學,強化實踐教學,大力推進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改進和完善考試方法,實現教學方式方法多樣化、實踐教學規范化和教學手段現代化。第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加強學科、課程與教材建設,形成比較完善的學科體系、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指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認識的第一次飛躍是感性意識到理性意識的飛躍,認識的第二次飛躍是理性意識到實踐的飛躍。教育工作者如何運用十八大精神來武裝自己的頭腦、進而武裝高校學生的頭腦,這樣才能檢驗教育實踐工作。
首先,十八大精神進教育工作者的頭腦。
學校一切教育教學工作的關鍵就在于教師。一支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是學校質量的根本保障。因此,十八大精神進教育工作者的頭腦,主要是進教師的頭腦。結合師德規范、教育本職工作和學生實際,倡導奉獻精神、服務精神和責任思想,以苦為樂,不計個人得失,自覺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業、奉獻為自己的生活守則。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強化教書育人的責任意識,努力成為學養豐厚的專家,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素質,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通過政治學習、時事形式報告等途徑,深刻領會教育在新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和戰略地位,使教師明白自己的時代責任和自身素質提高的緊迫性。同時,積極學習教育整體改革的各項方針政策,把握教育教學改革的動態,增強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危機感。只有這樣才能樹立“國家至上”、“教育至上”、“學校至上”、“學生至上”的觀點,增強教師奉獻教育事業的自覺性,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才能創造出一流的業績。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僅要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責任感,做到自覺履行自己的職責。自覺把十八大精神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不斷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逐漸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不斷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十八大報告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準確把握報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結合“三個代表”,推進教育工作再上新臺階。
其次,十八大精神進高校學生的頭腦。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們堅信,只要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十八大報告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十八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教育戰線一定能夠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全面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