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胡志鳳
教學反思通常指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熊川武《論反思性教學》)。在中等職業學校中,一線的教育教學工作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職業學校教師擔負著傳播文化知識、傳授技能和培養職業能力等多方面工作。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質量,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尤為重要。作為職業學校的一名年輕教師,我經過一年多的工作和學習,有了一定的感觸,并從四個方面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工作需要反思的地方進行了總結,希望能夠在青年教師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對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足之處的反思,側重于審視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錯誤和不利于學生理解的方面,從而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職業教育提倡項目教學法,以任務引領為驅動,以小組合作共同完成項目為目的,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每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是否有利于知識的互融與促進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進行反思,梳理并回顧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進一步進行探索和研究,及時地吸取教學經驗,找出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以形成新的教學思路對青年教師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反思重點在思,要以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實驗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動和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拓展教學思路,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找到反思的重點、才能做到行之有效的反思。僅僅做到課堂教學反思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對學生方面進行反思。
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體參與教學,在每一次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對于教學活動的認識和對教師的評價最為直接,也是最有價值的,這為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反思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在授課過程當中,學生的目光是否追隨教師的一舉一動,在聽課過程中是否全神貫注,是否積極參與踴躍發言,是否融入課堂;在學生每一次的小組討論中是否有團結合作的氛圍,整個的教學過程是否融洽、和諧、主動;在課堂過程中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時,細心注意學生的回答是否流暢、有條理,捕捉學生情感變化,留意其他學生對回答問題的學生的情緒是否有異議,若是有則需理性地指出。這些都是檢驗教師的教學質量的標準,也是課后教師進行反思的重要依據。課后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因為它反映了學生對教學的認知程度也是教學效果體現的途徑。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對課堂和學生反思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對教學實踐過程進行反思。
對教學實踐過程進行反思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在備課時要定位好三維目標,明確重難點。備課的目的不僅是使學生學到知識,同時還要能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提升教學質量。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教案中,作為反思的一個基礎,并且不斷地提高反思意識。其次,反思的升級,質疑反思。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通過不斷的質疑反思,培養自己勤于反思的習慣。比如在我們開始上某一節課的時候,要反思自己今天的教案是否合適,項目難度是否貼近學情,板書是否合理,學生聽得懂哪些,哪些是學生感興趣的地方等等。經驗就是通過自己不斷地反思總結出來的,這些都是自己寶貴的教學體會和教學經驗。通過這樣的反思總結,教學效果就會更進一步。最后,中等職業學校除了開設基本的文化課以外,職業課程的開設是中等職業教育最大的特色也是最重要的課程,所以教師除了對基本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以外更要關注對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反思。
中等職業學校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職業技能,使學生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型人才。對于學生職業技能的教學,不但要反思自己教學理念是否有助于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而且要注重學生職業需求,服務學生職業發展。在規劃教學方案的同時,研究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以調節教學內容,科學構建教學體系。反思自己在教授理論的同時是否突出了教學內容的實際,與實踐相結合。能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組織學生參加職業技能考試和技能比賽,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素質。在平時的技能培養中要對學生參加實踐鍛煉、增加社會經驗等方面進行反思,企業需要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人才,要根據企業的需求反思自己的技能培養方案。
教育教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在職業學校教學的過程當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反思,只有通過不斷地反思才能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時代在發展,我們應努力加強教學工作研究,積極反思與實踐,更新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努力探索,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我們的職業教育才會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