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婕雯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
技藝是一種具象的、有跡可循的東西,而觀念,則是抽象的,因人而異的。藝術作品的構成,其中重要的兩個方面是技藝與觀念,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將其相融合,才能使作品富有表現力。
技藝原指富于技巧性的武藝、工藝或藝術等。在藝術方面,技藝則是指關于表達所要表現的事或物時所用的方法與技巧。關于藝術的技藝并不能狹隘地去理解,就如高度的型的相似是一種技藝,把事物簡化到一定程度也是一種技藝。根據作者作品的需要以及自身的習慣與喜好,找到自己的一種表達方式,這種表達方式也許是紛繁復雜的,也許是極其簡化的。而技藝高低的區別并不是簡單地體現在表達方式的繁簡程度上,而是視其觀念以及主題與技術的配合程度上來界定的。觀念是人們在實踐的過程當中形成的各種認識的集合體,人們會根據自身所形成的觀念來進行各種活動。這其中就包括用觀念指導自己的藝術創作的活動。觀念是抽象的,并不是一個概念就可以說明完全的,但它可以通過藝術作品所呈現出來。通過作品來表現作者對于事物的感知能力和領悟能力,它是創作者自身智慧的體現。
就拿油畫創作來說,首先,作者需要明確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有了初步的創作計劃之后,接下來構思形式,將搜集的素材整合,運用積累的創作技藝達到表現觀念的目的。繪畫在以前被人們認為是一種專門技術。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著重于對于重大題材、現實的場景及人物的描繪,以達到逼真的效果。這時,對于技藝方面的探討與研究就相對于觀念來說更為關注。對于人體結構、場景及物體的透視已有了極高的造詣,繪畫寫實再現的技藝達到頂峰。照相技術出現,繪畫的存在受到了質疑。但存在即真理,繪畫藝術就應走與之前不同的道路。當時的照相技術為繪畫承擔了真實的反映物象的工作,藝術家們已不滿足于單純地再現現實生活。這時的繪畫則愈來愈注重觀念表達上的問題,藝術家們開始用求變的眼光來探討繪畫接下來的發展方向。觀念在作品的完成中占了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裝置藝術、大地藝術、行為藝術等相繼出現,當代藝術中,觀念顯得尤為重要。
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如果局限地看待技藝與觀念之間的關系,則會導致思維的禁錮。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作品之所以可以流傳下來成為世界名畫,并不僅僅因為其精湛的繪畫技藝,還因為繪畫題材的深入人心,這都來源于作者的觀念。而當代的藝術大師的作品之所以被人們所接受,并不只因觀念,而是與作者的創作經驗和材料運用等密不可分,這些都屬于作者創作的技藝。
優秀的藝術作品是結合了觀念與技藝而完成的,對于如何掌握好這二者之間的關系并為我所用成為至關重要的。蘇格拉底說過:“繪畫是對所見之物的描繪。”看似簡單的一句話,這話中的所見之物卻是因人而異的。將自己所特有的觀念具體化,便有了作品最初的構思。作品對于內心情緒和情感的表現是無法直接描繪的,而是通過觸及情感的某一種外在的表現、事物或動作來使其得到詮釋。這就涉及到了選材的部分。創作時,再將這些已與別人感受不同的東西加以保留修改,且組合成想象中認為最滿意的圖樣及幻象。譬如架上繪畫是在二維的平面上表現三維的物象。空間的整體被打破,但這并不表示作者的才能會受到局限。相反,正因如此才有了更多展現內在精神的可能性。這些形的因素在繪畫中,可以通過光影來表現為適合作者意圖的外貌。通過明與暗的處理還有光影、色彩的配合,就可以使對象的形象、他們之間的距離甚至物體之間的關系成為在觀眾眼中可以識別的。要使作品富有獨特的表現力,只有巧妙的構圖和造形還是遠遠不夠的。作品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色調的意識。成功地運用色調還可以激發人們對于自然以及生活的思考與聯想,幫助作者創造出能夠引起共鳴,具有審美感受和張力的作品。而這構圖、造型、經營、色彩等都是構成技藝的方方面面。作品最后的調整,將觀念與技藝整合,使其共同為作品效力。
繪畫發展至今,藝術家們想使自己的表達更為直接,所以有了現在的多樣的藝術方式,以便使作者的觀念得到更好地表達。這些藝術作品呈現給觀眾的時候,似乎是給人們一種只剩觀念,全無技巧可言的感覺。但這樣的作品卻是基于作者豐富的藝術實踐所得出的。貌似簡單,卻是一種極簡化的藝術技巧,是創作的作者對于構圖、色調、色彩、造型等有意的取舍與經營,甚至有些作品還加入了時間的軌跡,其中包含的創作者的技藝不可小覷。如杜尚的作品,著實給了人們以震撼,是對固有觀念的極大地質疑與抨擊。他的作品夢露,也從另一個側面抨擊了固有的藝術創作的思維定式。作品中多次的復制,以調侃的方式改變其配色。仿佛要告知人們:藝術就是這樣簡單,這樣的輕而易舉,讓觀眾認識到藝術創作是具有無限的可能性的,使藝術創作的界限變得寬泛了起來。當初有人指責杜尚是剽竊現成的作品的,但他卻認為是否全部是自身創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選擇了它,并且從另外的一個角度去審視看待它,并使它富有一個新的含義。這便是其構思技藝的巧妙之處。
許多當代藝術家感受到了觀念與技藝相結合的無限可能性。藝術作品也不是像以前一樣千篇一律,而是更有想法、更有追求地對現實生活進行表達,抒發自己或贊頌或抨擊的態度。現今社會環境,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創作方式并不能滿足藝術家的表達欲望。對于藝術的創作來說,符合所處環境的觀念與技術的結合,將會是推動藝術創作進步的動力。
[1]汪流等.藝術特征論.
[2]田牧.油畫藝術的“個性化”語言探討.
[3]閆萍.對自我造型語言符號的思考.
[4]馬建華.油畫色調審美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