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路平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油畫系)
博納爾所處的時代被稱為“享樂的時代”,那時的歐洲正處在繁榮與和平中,這也為哲學、藝術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環境。博納爾早年與一些有著相近藝術思想的朋友成立了“納比派”,他們自詡為“先知”,其中包括維亞爾、德尼。也許他們從一開始就相信自己會開創一個新的時代。“一幅畫——在它是一匹馬、一個裸女,或者是一件奇談之前基本上是照特殊規律安排色彩的一個平涂表面”。德尼的這句話成為了他們的派別宣言,一定程度上也詮釋了他們的繪畫思想。談及藝術家的創作特點或者說藝術風格,不得不從他的指導思想、繪畫主題、色彩和構圖形式方面分析,因為這些恰恰充分而又直接地體現了他的風格特點。
經濟繁榮的時代往往也是新思想涌現的時代。中國畫美學中的“師法自然”對于博納爾來說,這里的“自然”更多的是指他光照下所居住的室內場景和附近景色,當然也包括瑪特——這個博納爾一生中畫得最多的“模特”。同時代的日本浮世繪藝術、高更和印象派畫家的畫作、馬拉梅的象征詩、魯東提出的幻想式繪畫都指導著博納爾的創作。日本浮世繪中線條與色塊的對比的元素給了博納爾啟迪,使其形成了裝飾性繪畫的風格;莫奈繽紛的色彩、高更富有想象的色彩啟發了博納爾,也許他還從塞尚那里學到了“色彩的造型表現性”。博納爾的色彩以一種大膽的色塊對比給觀者一種強烈的感受,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絢麗的世界。他的“舞臺式”的構圖則得益于大家的啟發,開放的門窗、截斷的桌面、畫面中鏡子的運用,構建了獨特的裝飾性構圖。
一件藝術品需要使用刺激和限制的方法,“刺激能使他的能量被激發出來,限制能使他關注的焦點放在更加準確和可理解的物體上,而不是放在模糊的感覺表達上了,這是一種不確定的美的創造”。博納爾對生活的熱愛刺激了他的繪畫欲望,而他微妙而富有創造性的內心使得他的畫面平穩而內斂。博納爾熱愛他的生活以及生活狀態,甚至包括瑪特后來古怪的脾氣及怪癖,他包容了一切,他從他的生活中看到了美,通過將現實的感受與裝飾性理想之間的平衡來表達內心的真實情感。
瑪特的病讓她每天大部分時間不得不待在浴缸里,這恰巧為博納爾提供了一個絕好的主題——浴女。博納爾說:“與其說是藝術本身,不如說是藝術家的生活更吸引我。因為藝術家的身份意味著可以自由表現,可以隨性地過自己喜愛的生活。”體現在他的作品中,大多是斑斕的色彩、松動的筆觸。這是他對生活的熱愛,是他所向往的自由,是從他筆端流瀉出的由點線面和各種色彩交相而成的室內交響樂。
《外國美術簡史》將博納爾歸入后印象主義畫家,有一定的道理。誠如評論家所說:“用他斑斕的色彩選擇了精神和情感來構成我們已認知的世界。”博納爾被稱為“遲到的印象派”畫家。他是位謳歌法式生活的畫家,其作品被認為是帶有傷感性又過于單純。塞尚說過:“按照自然來畫畫,并不意味著摹寫下客體,而是實現色彩的印象。”博納爾的色彩似從他內心流出,與自然混合著,與線條、色塊混合著。
高更批評印象派畫家只注意眼睛,而忽視思想核心。博納爾作為納比派的代表——高更的推崇者,他反對印象派極盡客觀地描繪自然和強調寫生。但同時他又肯定了印象派的色彩,而且積極地向他們學習。觀其一生的創作,絕大多說是憑借印象以及一些簡單的記錄完成的,他甚至到了不能接受模特靜止的狀態,他會讓模特不停地走動,而他只是觀察并從中捕捉動人的音符。博納爾曾經說過,“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你會看到,他們經常是什么都不做,只是靜靜地觀察”。他強調繪畫一定要融入主觀因素,要更多地表達畫家的感受或者對生活的體驗,他有時甚至排斥完全對物造像,更多的是從主觀情感出發,表達內心的主觀色彩。
《浴缸里的裸女和小狗》構圖簡潔、色調明快,作品通過幾塊紅色、黃色,與藍色、紫色、綠色線條的對比,既表現出光照之下斑駁的浴室和人物,也烘托出一種溫暖幸福的氛圍以及畫家對已逝時光的懷念。因為當時的瑪特也就是浴中人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婦人,而博納爾的畫中的她依舊那么青春,畫中的場景與其說是客觀的寫照,倒不如說是主觀的意象。
藝術家們高度重視點、線、面理論,博納爾用他嫻熟的技巧、純粹的手法、熱情的內心將點線面糅合在一起,增以絢麗的色彩,譜成華麗和諧的樂章。“我試圖用一種恰如其分的裝飾和簡化手段來表達我的印象”,高更的繪畫思想影響著博納爾的裝飾性構圖和舞臺式構圖。
《維儂的陽臺》中樹木起到了分割的作用,分開了觀者和主體人物。《鄉間的餐廳》藍色帶白的餐桌將前景與中景分開,從畫面延展而下的門分割了室內與室外,整幅畫面猶如拼貼般美麗。
博納爾將繪畫作為他的畢生事業,他不斷學習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對于他來說這也許只是向前邁了一小步,但對于整個繪畫史來說,無疑占著重要的地位。他的創作風格與思想連接著印象派和野獸派,為以后的表現主義、裝飾藝術甚至是抽象主義都起著鋪墊的作用。
[1]何政廣.世界名畫家全集——博納爾.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張延風.法國現代美術.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英]克萊夫·貝爾 著.張恒 譯.塞尚之后——20世紀初的藝術運動理論與實踐.新星出版社,2010.
[4]劉叔成.美學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5]楊修身.西方畫論概要.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
[6]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7]沈語冰.20世紀藝術批評.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3.
[8]丹納.藝術哲學.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9][英]克萊夫·貝爾 著.張恒 譯.塞尚之后20世紀初的藝術運動理論與實踐.
[10]博納爾.湖北美術出版社.
[11]宗白華.宗白華美學文學譯文選.北京文學出版社,1982.
[12][美]赫謝爾·B·奇普 著.呂澎 譯.塞上、凡高、高更書信選.四川美術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