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英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
醫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醫德,才能真正發揮救死扶傷的醫學人道主義精神,才能真正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祖國的現在和未來都需要具有精湛的專業技術,為發展醫學科學,保障人類的健康事業而獻身的醫學人才。通過醫德教育途徑,可幫助醫學生認識從事醫療衛生事業工作的意義,培養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使其在醫療實踐中成長為優秀的醫學人才。
醫德醫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的好壞,直接影響醫療活動的水平和服務質量。通過不斷的醫德教育,使醫學生把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道德原則轉化為內心信念,成為指導自己未來在醫療實踐的行為指南。實踐證明,醫德教育開展好的單位,醫學道德必然在實踐中發揮顯著的作用。醫務人員的道德意識強,醫療單位醫德風尚就好。因此,醫德教育是醫學生職業的需要,是醫療衛生單位進行醫德醫風建設的重要環節。
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使醫學科學在21 世紀獲得輝煌的成就,同時也遇到了諸多新的難題,如生殖技術、器官移植等醫學技術應用帶來了醫學倫理難題。怎么看待和解決這些問題,只有醫學技術和知識是不夠的。通過醫德教育,可培養醫務人員為醫學科學獻身的高尚品質,增強醫學科學發展的動力,不斷推進醫藥衛生領域科學技術向前發展。
醫學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醫德教育的重要性,加強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培養高尚的醫德品質醫學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內容。
對醫學生進行醫德教育過程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認知原則。培養醫學生的醫德是知、情、意、信、行的有機統一。首先,是提高醫學生的醫德認識。認識是行為的先到,沒有正確的認識,難以形成良好的醫德行為和習慣。只有醫學生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對自己和別人的思想和行為的是非、善惡作出正確的判斷,并正確指導自己的醫德實踐;其次,是培養醫學生的醫德情感。醫德情感是醫德品質的重要因素,它一旦形成,就對醫德行為起到比較持久而強有力的作用,可通過實踐實習讓醫學生身臨其境培養其醫德情感;再次,是鍛煉醫德意志和樹立醫德信念。鍛煉醫學生的醫德意志使其在醫德實踐中堅持信念目標的一致性,自覺抵制各種壓力和不良誘惑,永葆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最后,養成良好的醫德行為習慣。醫德行為習慣是醫務人員在醫德認識、情感、意志和信念支配下,形成的一種穩定的行為活動習慣。對醫學生的醫德教育必須遵循知、情、意、信、行的過程,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為醫務人員不僅需要有精湛的醫術更需要高尚的醫德,因此,醫學院校應改變以往輕素質重技能的教育觀念,把教育目標放在德育上來,切實加大人文素質教育的力度。首先,改革現行的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將醫學人文精神融入到醫學專業課授課中,構建醫學專業與醫學人文課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精神。其次,開設相關顯性課程。通過開設醫學史、醫學倫理學、醫學法規、人際溝通、人文修養、文學鑒賞等課程,增加學生的人文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溝通能力,提升醫學生的人文修養。
校園活動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基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主要是指學生在第一課堂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文體娛樂活動和科技實踐活動,既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和延伸,又是一個學校形成特色和影響力的重要因素。醫學院開展醫德教育為主題的校園活動,即達到以德育人的目的又具有醫學院特色,主要通過兩種途徑實現:一方面,醫學院可以主題教育活動為依托,達到培養醫學生的醫德意識。比如舉辦“道德講堂”“大醫精誠”為主題的講壇,邀請一些該領域的專家、教授、學者開展系列講座,為醫學生進行專業思想、道德準繩、行為規范的教育,培養醫德意識。另一方面,醫學院校通過搭建活動平臺,培養學生的醫德情感。比如開展敬老助殘、“艾滋病”“結核病”各類主題醫療衛生健康科普宣傳活動、社區健康服務等青年志愿者活動,讓醫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自身的專業技能又培養醫德情感。
實踐活動是醫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鍛煉能力、培養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對于醫學生來說,實踐活動有社會實踐和臨床實踐活動兩個方面徑,將醫德教育融入醫學生的實踐活動中是貫徹知行統一的重要原則,也是醫德教育與社會緊密聯系的方式。醫學院校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他們對職業的熱愛。比如醫學院校根據醫學生的專業特長,以醫德教育為宗旨,引導學生躬行實踐,知行結合,參加一些志愿活動深入偏遠貧困地區開展義務體檢、衛生知識宣傳和醫療咨詢等活動,為他人排憂解難,通過在類似的實踐中來感知和體會人文關懷和職業道德的內涵,從而增加的職業的認識,培養醫德情感,堅定信念。在臨床實踐活動中,醫院選擇德高優秀的醫療人才作為帶教老師,為醫學生樹立模范作用,讓醫學生在臨床實踐中樹立“以病人為中心”,學會尊重、關心病人、幫助病人減輕疾苦,通過這些親臨其境的切身體會激發醫學生強烈的責任感和職業使命感。
要想改進醫德教育的效果必須擁有一支高素質、結構合理師資隊伍。新型的教師應是“綜合型”的教師,既具備扎實的本學科知識和相近學科知識,又具備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綜合能力。在醫德教育過程中,教育者不僅有德育專業教師,也包括醫學專業教師、臨床帶教老師以及輔導員,他們的自身素質、醫德觀、醫德行為對醫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醫德教育效果具有深刻的影響。醫學院校必須重視師資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提高,加強教師教育責任,這是提高醫德教育效果、培養合格醫學生的重要方面。
[1]趙瑋.醫學生的醫德教育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2010,(4).
[2]任玙.高校醫德教育現狀及提升路徑研究[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