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王威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程度的日益提高,社會專業分工也越來越精細,這種發展趨勢必將對勞動力的各方面職業素質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而高職院校作為從業者職業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其總體目標是培養生產與管理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的專門人才。這種人才不僅要具備熟練的專業技能素質,同時還要具備其他各方面的素質,如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審美素質、社會交往和適應素質、學習和創新方面的素質等。其中,職業心理素質作為職業素質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已經被大家廣泛關注。加強職業心理素質教育,全面提高高職學生職業素質,是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職業心理素質是職業素質的一種,是指從業者認知、感知、記憶、想象、情感、意志、態度、個性特征(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習慣)等方面的素質。從概念上進行劃分,職業心理素質可分為個體的職業意識、職業情感、職業意志及其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的個性特征,它包括各種智力、特殊職業能力、職業人格等;從時間階段上來講,職業心理素質分為擇業心理素質、就業心理素質和失業心理素質等。
端正的職業品質,積極認真、熱情忠誠、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堅定自信;正確的職業意識,對自己所學專業的存在價值和社會作用有正確認識;遵守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遵守國家法律;具備良好的人際關系;具備團體意識,能夠與人互助合作;參與競爭,勇于面對挑戰,正確對待挫折;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觀點,具備主動性和創造性等。
具有較高的職業心理水平的學生,才能在擇業期間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端正的擇業態度,正確對待挫折和沖突,充滿自信,最終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獲得與自己能力匹配的工作崗位;才能更快地適應崗位,順利度過職業適應期,為將來職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職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表現出不良的職業心理素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職業意識是指個體對不同職業的看法和認識,它是隨著個體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深化的。在很多高職院校,學生不清楚畢業后要從事職業的具體情況。他們之所以選擇某一職業,多是聽從家長的安排和學長的介紹,或者只是看到這一職業的物質報酬比較豐厚。因此,大部分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足夠的動力,職業選擇盲從。
當今的高職學生集體意識差,不會與他人合作;以自我為中心,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不善于社會交往,人際關系緊張;拒絕參與集體活動,感情淡漠;不懂得關心體諒別人,不尊重別人等等。高職院校學生僅僅注重專業知識學習,輕視團隊精神的培養,無疑不會受到用人單位及社會的歡迎。
在當今的人才市場上,用人單位不僅要求高職畢業生有較強的職業技術能力,更要求學生具備較好的職業意志品質。然而,當前大學生群體誠信失范問題比較突出。考試作弊屢禁不止,作弊手段不斷翻新;為了爭取助學金提供假證明,得到助學金后不珍惜;簽訂了工作協議又隨意違約;向老師或同學借錢,歸還卻遙遙無期。職業意志品質的缺失,使得用人單位所支付的成本大幅度提高,這就直接加大了高職學生的就業難度。
在很多高職學生中,很難對自己遭遇的挫折和失敗進行正確的歸因。他們把挫折和失敗的原因歸咎于運氣不好、事情難度太大,或者是自己主觀能力的欠缺,進而采取聽天由命的想法。顯然,失敗的結果是必然的,這種挫折又會使他們怨天尤人,破罐破摔,一蹶不振。所有這些不良的職業心理素質對畢業生們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因此,改變這些不良的職業心理素質迫在眉睫。
近幾年來,職業心理素質在社會人才觀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也受到職業教育界尤其是高等職業院校的普遍重視。因此,高職院校應轉變社會人才觀,創新教育教學理念,把學生職業心理素質教育工作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全面提升學生職業心理素質。
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首先要讓他們在認知上明確職業心理素質的重要性,職業心理素質的結構組成以及所要達到的標準,這樣才會使他們在學校生活中能夠主動去培養自己的心理素質,有意識地抓住機會去鍛煉自己。這就要求社會各界形成統一的人才觀念,為學生培養良好職業心理素質營造一個積極的外部環境。
首先,要提高就業指導教師的專業能力,注重對教師的培訓,豐富其知識結構,使教師能夠掌握學生心理發展規律,了解促進學生心理成長的途徑。其次,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選取典型案例加強理論的論證,滿足學生真正的需要,增強教學實效性。再次,設置情境,加強有關心理素質的訓練。最后,多和企業聯系,讓學生盡可能多的接觸企業,了解用人單位的各方面情況,形成正確的職業意識。
職業心理健康課主要針對學生擇業期間的心理健康輔導以及就業后的心理自我調適。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可以用設置模擬情境和開展各種活動來培養學生面對挫折、解決沖突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等。教師也可以通過歷屆畢業生的真實案例告訴學生們什么樣的職業心理素質會受到企業的歡迎,激發學生自我改變的欲望。
拓展訓練能使青年學生激發個人潛能,培養樂觀的心態和堅強的意志,提高溝通交流的主動性和技巧性,樹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團隊精神,極大增強合作意識,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這種全新的拓展訓練方式通常包括充沛體能訓練、成功心理訓練、挑戰自我訓練、團隊合作訓練四大類型。高職院校可以結合本校實際,開展學生素質拓展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體驗式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
[1]孟慧.職業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曹敏主編.大學生就業指導[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3]宋海寧.當前高職院校職業指導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9(9).
[4]陳艷麗,盛秋芳.淺議高職院校學生應加強職業心理素質教育.職業教育(下旬刊),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