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硯
(呼和浩特職業學院)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數學已滲透到自然科學、經濟、金融、社會等各個領域,高等數學的開設越來越廣泛,幾乎所有的高職院校都為所有的理工科及部分文科、經濟類等各專業開設《高等數學》課程,除了作為學習大多數專業課程所必要的知識基礎外,也是本、專科學生科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創新型、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的重任,高等數學課程性質決定了該課程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在高職院校中所開設的數學課,一般都是大學一年級的高等數學,其內容和純數學基本相同,仍然是變量數學,很少體現高等數學在工程與實踐中的應用,與專業課的聯系也很難體現,這就背離了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同時,隨著高職院校的不斷擴招,高等教育越趨大眾化,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越趨薄弱,數學素養、學習能力普遍偏低,加之高等數學的高度抽象性,理論較多,增大了學生理解和學習的難度,使得本身數學基礎就薄弱甚至是文科生出身的高職院校學生對高等數學提不起興趣,不知道學高等數學的目的和用途,久而久之,大部分都會放棄,使得課程教與學出現雙重困難。
大多院校的該課程教學模式還是“一言堂”“滿堂灌”,教學活動以教師的單邊活動為主,突出了教師的教,忽略了學生的學,課堂缺少互動,老師寫了一板又一板,講的口干舌燥,學生聽的云里霧里,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期末考試時,高等數學的不及格率突高,這樣的教學模式與新時期的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目標、學生的需要極為不符。而成功的數學教育應作為一種思維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考方式解決問題、認識世界等。
因此,新形勢下的《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模式更需要改革創新,創新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使之能夠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進而實現教育的意義,是擺在高等數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傳統教學偏重教師的教,現代教學側重學生的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學習,所以,教師不是教學的主體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因此,教學情境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只有在成為教學情境中的主角以后,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
既然知識是學習者自我建構的結果,那么教學就不是傳授、灌輸知識的活動,而是一個激發學生建構知識的過程。教學就是要創設或者利用各種情境,幫助學生利用先前的知識與已有的經驗在當前情境中進行學習和認知。
關于教師,人們向來認同“傳道、授業、解惑”的說法,所以在傳統教學實踐中,教師多是知識的傳授者、班級的管理者。但在建構主義看來,教師的價值就體現在能否激動學生以探究、主動、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師應該是學生的引導者,輔助者或咨詢者、學習的資料提供者。
傳統中的教學大多成了一種管理活動,強調規范和紀律,而學生的學習反被淹沒了。教學要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面對問題情境,刺激他們思考、探究;另一方面,營造人際互動、互激的情境,讓學生學會在合作中學習。
建構主義思想指導下如何構建教學模式,應該說模式也不是唯一的,但是好的、恰當的教學模式應當具備的條件是: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富有啟發性,具有科學性;體現創新精神,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師生情感相互交融,教學共同參與,在積極的思維過程中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基于這樣的認識,立足學院“發展應用型教育、培養應用性人才”的辦學定位,積極推進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模式實踐與研究,在教學中,力求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注重實用,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出發點,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積極探索,總結如下:
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對策:照顧專業需求,增加高等數學和專業的結合,根據專業的不同需求和學生不同層次的需求,設置出必修內容和選修內容,根據專業需求開必修課和選修課。在選修課上,向學生介紹一些現代數學思想和廣泛應用的數學方法,拓寬他們的數學知識面,使他們盡可能多地了解現代數學的觀點、概念和方法。
整合后的課程教學內容,要保證課程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完整性,在夠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淡化理論注重應用,使之易教、易懂、易學,突出教材的實用性。有必要的應該補充初等數學基礎知識,增加初等函數的課時,做好與高等數學的有效銜接,通過教學傳遞教師的信心和愛心,鼓勵學生克服學習困難,使學生能夠盡快融入課堂教學,用情感化育學生的心靈。
針對不同的課型做不同的教學設計,大膽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一切設計活動都要以學生的學習為出發點,注重啟發式、討論式,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實行多向交流: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材、學生與學生,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動始終處于較活躍的交互之中,與情境、內容、目標進行交互。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進行不斷地評價,需要的時候,還要與學習輔助資源、大環境、教師進行信息交流,以索取有用的、有幫助的信息。
重視數學知識的應用,將基本的數學建模思想和方法滲透到教學中,注重學生應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意識的培養。使學生獲得專業必備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數學素養與數學能力
學生的學習不應限于教科書,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如電子教案、電子習題庫,視頻等上傳學校網絡平臺,促進學生完成學習是一種積極、探索的知識建構過程。
實踐中發現許多實際問題:如何構建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需要進一步的論證研究,逐步建立起特色鮮明的適合我院師范生的大學數學課程教學模式,更好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能力及職業素質,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從學術形態轉化為教育形態,為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提供必不可少的數學基礎知識及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為培養具備較高專業素質人才服務。
[1]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