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雯閣
(巢湖市東風路小學)
葉圣陶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可見,良好習慣對學生的發展有著多么重要的作用,它是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須的。小學科學教育是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目的的啟蒙性教育課程,力求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科學的思考方法,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具備基本的科學精神,樹立正確的科學觀,而這些都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習慣,才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聽”是學生獲取知識與信息的重要手段,一個會聽的學生才會學。因此,首先要培養學生聽的能力,讓學生會聽。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自制力差,加之大多學生都有很強的表現欲,很多學生都急于表現自己而不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基于此,我制定了一些規則,以此約束學生的行為,把學生置身于一個善于傾聽的教學氛圍中,培養學生“聽”的注意力,樹立“聽”的意識,逐漸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學生只有會聽才能更好地進行表達和交流。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他們不善于從聽中去獲取信息,倘若不會聽,就很難進行更深的學習,只有會聽,聽得懂,才能在聽中更好地吸引經驗,促使自己不斷進步,而且這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積極的引導學生,教給學生聽的方法,讓學生會聽,再者教師要做好榜樣示范,以身作則,讓學生想要去聽。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聽的欲望,讓學生想要上課,想要傾聽。
科學探究離不開觀察,觀察是科學探索的開始。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觀察習慣的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是學生能否更好地學習科學的重要保證,教師必須持之以恒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策略:
先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去觀察,這是培養學生觀察習慣的首要任務。我們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入手,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入手,讓學生產生觀察的興趣,調動學生觀察的積極性。
首先,要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去觀察。小學生的注意力一般都比較低,他們很難長時間的去觀察一個問題,而且也抓不住觀察的重點,因此,必須引導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的去觀察。
其次,觀察要遵循一定的順序,讓學生明白如何去觀察。如對靜態的事物,可以遵循觀察點進行拓展,像是觀察一棵植物,可以引導學生由外到內,由上到下,或是由下到上;抑或是由整體到局部,或反之。讓學生有條理的去觀察,做到觀而有法,察而有序,學生掌握了觀察的方法,才會更想觀察,逐漸形成觀察的習慣。
通過比較可以讓學生找出事物的異同點,從而更好地抓住事物的本質。因此,要在觀察中引導學生學會比較,逐漸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如“吃奶長大的動物”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觀察了一些哺乳動物,然后接著讓學生觀察非哺乳動物,并讓學生對兩類動物的異同點進行比較,從而得出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征。
機遇往往是稍縱即逝的,我們必須擁有敏銳的觀察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先機。因此,小學科學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讓學生能夠對身邊的事物產生高度的敏銳性。
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門。”“問”可以促使學生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問”的習慣,這也是啟迪學生科學探究精神,開發創新潛能的源水。策略:
最精湛的教育藝術,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由重在啟發學生“答”向重在啟發學生“問”轉變,善于通過周圍的環境、教學活動、教學設備等,創設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從無疑到有疑,讓學生想要問,激起學生問的欲望。如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在實驗現象中產生疑問,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探索,既培養了學生問的習慣,又能提高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切中難點,緊扣疑點。如“摩擦力”教學時,我讓學生根據課題說說想知道什么?學生一下子說了很多問題,我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去探究,這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其次,讓學生每個人都準備一個“問題本”,讓他們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可以與同學,也可以與老師,或是課堂上,或是課下,通過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學生逐漸問的多了,懂得也多了,很多學生也能提出更高質量的問題了。
探究是科學學習的核心,只有引導學生不斷的探究才能促使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這也是小學科學教學的目的。因此,小學科學教學中要重視學生探究習慣的培養,讓學生遇到問題能夠先自主地進行探究,這也是避免學生遇到問題就尋求外援的習慣。策略:
科學學習是一個“觀察——研究——認識”的活動,只有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究才能更好的學習,才能形成科學的學習態度。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去去探究,提高探究的能力。
學生探究習慣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培養,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習內容設置一些開放性的趣味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的興趣。
小學生往往對身邊的事物興趣濃厚,也更容易讓學生產生探究的熱情。因此,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探究身邊的事物,把科學知識引入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更能增加探究的趣味,還使探究更具現實意義,讓學生逐漸養成探究的習慣。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是學生發展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必須要有計劃、有步驟、持之以恒地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1]雒鵬程.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改革與開放,2009,(09).
[2]徐武元.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