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宏明
(山西省左云縣高級中學)
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的發展獲得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教育面臨嚴峻的挑戰,創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可以說是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基礎。化學方面的問題是化學科研力量的基本動力,化學問題的解決促進化學科學的發展。因此,在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關注問題的程度和敏銳的提問過程,并且讓學生喜歡解決問題,是發展學生化學創新思維能力的一個前提,這對造就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化學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中國傳統教育方式的障礙分析
一是教師可以完全利用教材中的給定知識為學生授課。教科書作為權威,認為教科書是毫無疑問的絕對真理,學生不敢質疑,從而使學生迷信書本,迷信權威,不敢大膽懷疑和猜測,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沒有問題,就不會主動思考,無法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
二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思維過程分析:只重視學習的結果。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對解決問題的過程不重視,只重視標準答案,這樣讓學生思考風格千篇一律,阻礙學生的思維發散。
2.學生思維惰性的障礙分析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被動地學習,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知識單向傳授,不習慣于通過自己的實踐與探索來發現新知識,不能很好地利用批判性的思維,缺乏征服問題的毅力,缺 乏敢于創新的精神,因此學生在心理、思維、意志上產生了惰性障礙。加之學生年齡小、社會經驗不足、知識基礎薄弱、知識結構不完善,從而影響了他們問題意識的產生,阻礙了他們創新意識的發展,使學生面對熟悉的問題,不能很好地思考,不能很好地從側面做全面分 析。
1.喚醒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激發其內驅力
學習動機擁有兩個基本因素:內在驅動力和誘發因素。內在驅動力是指在有機體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部推動力,是一種內部刺激。如果學生的學習,只能依靠外部力量強迫命令,但沒有內在的力量,這是很難持久。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內在動機的內驅力是非常重要的。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
學生接觸化學這門課程是從九年級才開始的,如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我認為應該重視每一節課的教學。教師不僅僅要充分準備課程內容,同時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有效的方法。
例如,我們在學習化學反應原理中,沉淀溶解平衡一節,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1.知道難溶電解質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結合實例進行描述;
2.了解溶度積的概念,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化學方程式書寫和簡單溶度積的計算;
3.根據溶液濃度商與溶度積的關系,判斷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動方向。
重點:溶度積的概念;
難點:根據濃度商(Q)與溶度積(K)的關系,判斷化學反應的移動方向。
觀察法、討論法、多媒體演示法、課堂練習法。
1.舊知識的回顧
①什么叫飽和溶液?什么叫不飽和溶液?
②溶解性是指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中的能力,是物質的物理性質,與溶劑的性質無關。
2.引出新課題
溶解性粗略表示物質的溶解能力強弱,但不精準,引入“溶解度”的概念(實驗探究)如何設計實驗驗證難溶電解質PbI2在水中部分溶解?將少量PbI2加入盛有水的50ml燒杯中,攪拌溶液。之后將溶液靜止,發現燒杯上層溶液透明,燒杯底部有淡黃色沉淀,說明PbI2難溶于水。取上層清液5ml于試管中,加入KI溶液,繼續震蕩,發現試管中有微量淡黃色沉淀生成。得出結論:難溶物質也可以微量溶解。
3.問題討論
①硝酸銀與氯化鈉剛好反應完成,溶液中有銀離子和氯離子嗎?
②如何表示氯化銀溶解平衡?
③生成沉淀的離子反應發生的原因是什么?反應能不能進行完全呢?
4.進入主題
沉淀溶解平衡的定義:在一定溫度下,當反應中生成沉淀的速率和沉淀溶解的速率相等時,形成飽和溶液,達到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條件:一定溫 度、速率相等、平衡狀態、飽和溶液。沉淀溶解平衡特點:逆、等、動、定、變。影響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內因是物質本身的性質;外因是外界溫度、溶液濃度、銅離子效應以及其它不確定因素。
5.課堂練習
寫出碳酸鈣、硫酸鋇、氫氧化鐵的沉淀溶解平衡表達式。
6.布置作業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請你查閱相關資料,談一談你對沉淀溶解平衡的認識?沉淀溶解平衡的內容較枯燥,學生學習起來的興趣不如學習金屬性質、無機非金屬材料等內容的高,所以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一味的循規蹈矩,要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課堂學習的狀態。教材中給出的碘化鉛是很好的切入點,碘化鉛沉淀呈現淺黃色,這就使單一的課堂變得“有色彩”。學生在理論知識的海洋當中發現有特色的東西,就會特別關注。教師可以利用碘化鉛的演示實驗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他們的興趣。同時,利用碘化鉛演示實驗,詢問學生是否可以尋找另一種檢測碘化鉛少量溶解的方法,如添加硝酸銀溶液是否可行?通過這樣的啟發式教學,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擺脫課本的束縛,讓學生大膽地想,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總之,創新性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風格,形成一種知識為主動探索,和注重解決問題的積極學習;創造性的學習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訓練、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式的轉變、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的發展都非常有利。要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必須從各個方面入手,充分發揮出教師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可利用資源,進行各式各樣的教學方式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從而達到培養中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
[1]張薇.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