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朋艷 李慶華 劉玉蓮
(吉林醫藥學院)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深入地思考,那么即便是有20 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 次重復,除非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永遠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可見,教學反思對教師的重要意義。其中,教后記就是教學反思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教師教完一堂課后,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施進行自我評析和反省,將經驗、教訓和自我體會記錄在案的過程。與理論教學相比,實驗教學更具直觀性、實踐性和創新性,在加強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談談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如何寫教后記。
每次實驗課結束后,首先,回顧學生對本次課的完成情況:實驗進行到什么時間就有完成的了;大部分學生在什么時間完成;實驗課結束后還有沒有沒完成的。反思是否實驗課中理論講解占用時間太多,減少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還是理論講解時間太少,學生沒有徹底明白實驗原理,還是課程內容不太充實、不太飽滿,反思這些有利于教師之后實驗課的時間分配;其次,回顧學生的整個實驗思路是否比較清晰、順暢,這樣有利于檢視教師的授課效果,及時發現問題,從而提高我們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質量。再次,檢視實驗數據與上課之前老師預試結果的差距;如果是較大的差距就需要找出發生此種情況的原因,是學生本身操作手法、操作過程的原因,還是實驗儀器的原因等,找出根源,探索改進的方法。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僅需要及時解決,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記錄下來,檢視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在今后的教學中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例如,在考馬斯亮藍法測定蛋白質含量過程中,在測定時發現許多同學試管中的顏色上下不一致。問學生進行搖勻操作了嗎,回答是肯定的。但結果很明顯沒有搖勻,那在液體量很多的情況下如何來混勻液體就需要記錄下來,下次再上同樣的課程時就知道如何講解這個問題。有時在實驗過程中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例如,一次實驗課上課不久,一個女學生臉色蒼白、全身冒汗,幸好老師注意到了的這點,及時停止詢問得知其經常對一些化學試劑過敏。類似的事情也要記錄下來,作為一個教訓。實驗課不僅要求保質保量的完成實驗,而且要安全的完成實驗。
學生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疑惑的問題、一種是思維聯想、創新的問題。記錄疑惑的問題,反思是自己沒有講透還是方法不當,不僅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備課質量,促進教學內容更全面深入,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更合理,而且能及時發現問題,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思維聯想并提出問題可見學生是真正的走進了課堂,進行了思考,這是一種創新的開始。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在有些問題上,學生的見解可能更高明,也更有想象力、創造力,記錄下來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實現教學相長。
每次課的實驗報告,我會要求學生在討論處提出自己對本次實驗的建議和體會。這樣的建議和體會經過課后一段時間的思考,是比較成熟的想法。及時記錄下來,這對于改進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有的學生感覺填鴨式講授激發不出自己強烈的興趣,那好,下次課根據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例如,學習考馬斯亮藍法測定蛋白質含量后,有同學建議多開設幾種蛋白質測定的方法。這是個很好的建議,第一,可以比較不同種測定方法的優缺點,進一步學會根據這些優缺點選擇合適的測定方法;第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記錄下來,可以作為實驗室開放的實驗內容,也可以在今后實驗教學內容改革時進行考慮。
“失敗是成功之母”。課后及時記錄下來,反思教學中的失誤和不足。如在脲酶Km 值測定過程中,有同學在顯色過程加入顯色劑后,液體渾濁導致無法測定。這主要的問題就在于溶液過濾時沒有過濾好,沉淀進入到了接收器皿。那如何能有效而且可行的避免這個問題,這需要不斷地改進和摸索。如在谷丙轉氨酶活性測定實驗中,曾經出現過整個班沒有出現實驗結果的事情。逐一查找原因最后鎖定丙酮酸標準液冰箱放置了一周,導致失效。根據經驗放幾天是沒有問題的,但一周以上就不可以了,記錄下來,引以為戒。
教后記既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分析,又是教學實踐的理論升華,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了把寫教后記堅持下來,不使它變成一種任務、一種形式、一種負擔,需要注意以幾點。
教師剛上完課,對本次課的狀況、利弊得失印象最深。一旦時過境遷,半月后、一月后再來回憶和追記就比較困難了。熟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寫教后記一定要趁熱打鐵,一鼓作氣,用數分鐘時間,將需要記錄的內容及時記錄下來,留待以后查閱、反思、深入研究。
教后記主要是為教師以后改進教學、積累經驗、教學研究等提供信息,主要是給自己看的,而且需在課后用很短的時間完成,所以語言必須簡潔明了,記重點,不需要將自己教學全過程事無巨細、像流水賬一樣一項一項地全部記下。
也許教后記記一次、兩次不難,記十次、百次也不難,難就難在堅持記上幾年甚至幾十年。教后記是伴隨每次教學活動需要做的功課,只有做到“課課思,節節記”,才能真正“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要切忌以“教學任務太重、時間太緊”等為借口應付學校檢查、敷衍自己。只有做到持之以恒,幾學年下來,便會擁有較多的教學經驗,較多的教學思考,較高的教學水平。
要經常翻閱寫好的教后記,養成課后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的習慣。從點點滴滴的記錄中反思、總結教育思路、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探索出一些課堂教學中帶規律性的東西,并從中悟出教育的“大道理”。反思記錄的同時,請教同事、查閱文獻、研讀相關教育理論,以便更好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黨中央、國務院在最近的兩年內多次強調,要加強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實驗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水平,堅持不懈地進行“教后記”的寫作,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教學資料,而且長此以往,必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思想、有底蘊的教師。
[1]王月燕,楊春永.淺談“教后記”的寫作[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0):100.
[2]陳瑜,吳世衛.《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之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17):223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