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臨虹 宋 靜
(長治醫學院;長治市實驗中學)
初中美術教育是全面發展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學生的其他素質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2005年,溫家寶在北京大學與青年學生座談時講到一個觀點,即學理工的要學點文史、學點藝術,學文史的要學點理工。也就是說,我們的教育要實行科學與藝術相結合。在普通制九年義務教育大綱中明確規定美術是初中的一門必修課,國家《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現在的青少年學生中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人數在增加,為緩解這種狀況,除加強學生德育外,還應加強美育。魯迅說過:“美術可以輔翼道德。美術之目的,雖與道德不盡符,然其力足以淵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輔道德以為治”。其深刻含義在今天同樣有重要意義。長治市實驗中學是一所市屬重點中學,本文對實驗中學初中美術課程的教育現狀進行了初步調查,針對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中學生美育中的影響,引導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關注到美育對其情感、趣味、氣質及人生的積極影響。
選取長治市實驗中學學生300人,發放問卷300份,有效問卷276份,有效率92%。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基本信息、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態度、家長對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態度。統計數據用Excel2007和Spss13.0進行數據分析。調查顯示,目前在美術課程實施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問題:
調查發現,有92%左右的學生認為,美術課沒有其他的中考科目重要,對美術課“有興趣”的僅占18%,“不太感興趣”的占6.5%,約80%的學生表示“有興趣就學”,其中,為了“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和“陶冶情操”的學生占65%。
就教學形式而言,調查顯示,課堂上用多媒體教學很少,“范畫加步驟演示”的現象比較普遍。初中六冊美術課本的教學內容包括繪畫動手、訓練技巧、名作欣賞,其中名作欣賞的內容占20%。教學課時少,每周一般只有一個學時,期末考試前就基本停課。
根據調查,有47%的家長會利用周末或假期將孩子送到社會教育培訓機構(如畫室等)學習美術,帶孩子去看過美術展覽的占4.2%,基本沒有去的占27.3%,其中沒時間陪同、出行不方便、覺得沒必要是阻礙家長帶孩子看展覽的主要原因。
從現實情況看,的確存在著這樣一些學生,他們是功課學的很好的學生,但他們為人冷漠、驕傲任性,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從個人角度來說,是因為他們缺乏必要的情感心理因素,從社會方面來說,則是因為我們的學校教育,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缺乏對審美情感教育的重視。美術是實施學生審美情感教育的重要課程,以往只注重對學生繪畫技能的培養,隨著社會的發展,應轉向以訓練學生的審美趣味為主,并能運用美術語言手段去感受和創造美,這也是美術課程的價值所在。初中生的情感教育就是愛的教育,愛包括親情、友情、愛情,這些在美術作品中有很多的表現。如初一美術課本中有一幅羅中立的作品《父親》,畫家通過用寫實的手法刻畫了一張飽經風霜的父親的臉,生動傳神地反應了一個時代人民心靈的歷史。教師通過講解這幅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再聯系學生自己的生活,讓學生講講父親對自己的關愛。通過美術作品直接的視覺感受,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作品帶來的美感,而且使學生學會正視自己、關愛自己的家人,這是一般空洞的說教所難以達到的目的。
審美趣味有高低、雅俗之分,美術課通過其特殊的審美實踐可以培養學生高雅、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首先,豐富美術課堂的教學形式。這就要求教師能熟練應用各種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針對美術知識形象化、直觀化的特點,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更易于接受。比如,在教學生練習運用線條表現不同的“云”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天空中各種各樣的云彩動態效果圖以及大量的風景圖片欣賞,體驗到大自然所表現出的美感,避免學生的畫面有模式化、概念化的技巧傾向。其次,在教學內容上,刪除一些單一、重復、生僻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美術中“美”的橋梁作用,增設重視地方傳統文化藝術的內容,使美育更加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例如,教師在講授手工制作內容時,可以結合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長治的“堆錦”有“立體國畫”的美譽,是目前我國工藝美術行業中唯一保留的一個地域性的民間手工藝品種。學生通過了解堆錦的工藝程序感受到傳統手工藝的精致之美,打破以往單純的課本式的教學內容,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趣味,同時也弘揚了地方傳統藝術。
審美教育是人成長過程中不能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藝術與生活的日趨融合,社會要求人的綜合素質越來越高,當今中國和世界實際上已經出現了一股審美生活化的潮流。由于美育在學校教育中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無法連貫性的實施。因此,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審美教育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美術孩子總應該學會“畫”點什么,這樣的認識在家長中非常普遍。隨著國家素質教育體制的完善和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現代美術教育已突破了以往教育的狹隘性,美術教育不只是一筆一劃的繪畫學習,而是將審美教育融入一切美術教育活動之中,發揮多種美術教育的要素,形成美育的總體效應。健康的合乎人性的生活都有美的存在,如果能以審美的眼光去看生活,將生活藝術化,那就是美育。每到寒暑假,國內地方各大美術館、博物館都會推出各種美術展覽等公共教育活動,家長不妨帶孩子去看看展覽,孩子既悅目悅耳又悅心悅意。筆者認識的一名學生在高一暑假同父母參觀上海世博會,回來后,他深有感觸,成績后來居上,去年考上了一所大學。改變人生的力量,也許就在一次展覽!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3
[2]魯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