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曉潔
(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情景教學法率先在英國和美國興起,這種教學法采取的是通過模擬真實對話的方式進行詞匯教學,增強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而到了20世紀70年代,交際教學法也側重于通過詞匯的運用進行學習,通過領悟詞語在的意思這樣間接的方法學習英語詞匯。而近些年的英語教學中,也越來越強調這種間接的方式來促進英語詞匯的學習。
現行的教材為了教學以及學生考試的要求,只會羅列出詞匯最基本的涵義,很少介紹該詞匯的引申含義,這也導致了學生在陌生的語境中碰到該詞語卻無法理解其含義。因此,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將詞匯融入不同的語境,表示出其多種涵義這有助于學生掌握一詞多義,一詞多性和舊詞新義的詞匯。此外,教師要積極創設語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詞匯的興趣與動機,使詞匯學習變得生動有趣。例如,可以利用單詞網、詞匯發現、詞匯問題等方法來呈現詞匯。
語義是要靠特定的語境來實現的,而由于受到英語語境的限制,學生只能記住其比較常用的意思,在其他語境下就會對詞語的意思產生困惑。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注意向學生介紹特定語境與語義之間關系,反復練習,增強學生對語境和語義的理解。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記憶詞匯的時候,盡量使所記憶的內容簡短、有意義,充分利用詞匯組塊理論、情景記憶策略、詞匯聯想策略、構詞法策略、多種感官結合的策略(節拍與節奏)、視頻語境如圖片、音樂和電影的輸入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調用多種方式了解語境、熟悉語境、理解語境,并最終實現快速識別語境。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對英語詞匯與語境的理解,幫助學生能夠找到記憶的曲線,增強對語境的記憶時間,以便下次碰到能夠順利地理解。
詞匯的理解和記憶能力,決定了一個人英語水平的高低。教學應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詞匯掌握能力的檢查,可采取課堂默寫、課下作業等多種方式,要求學生仔細掌握詞匯最基本的涵義。這樣才能在陌生的語境中增強自己根據對詞匯知識的掌握理解的能力。此外,老師還可以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基本的詞匯放到陌生的語境中,以讓學生猜測其涵義,通過創設特定語境的方式增強學生對詞匯不同含義的掌握和運用能力。還可以利用注入信息溝、單詞故事、連鎖故事、對方故事、文本校對、報刊閱讀等方法來鞏固詞匯,不斷練習,加強鞏固。
結合課堂觀察,進行認真分析和總結,筆者發現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許多誤區。
在教學過程中,多數英語教師先專門講解單詞后講課文,把詞匯從整個語言教學中游離出來,脫離語境,按照詞匯表的羅列順序,孤立地解釋單詞的發音、意義和用法,完全脫離了教材的課文的大的語言環境。試想如果這樣講授詞匯,那為什么要閱讀課文?為什么要教材?直接講詞匯表就夠了。根據課堂觀察,部分學生做筆記的時候習慣于寫在詞匯表中,這是典型缺乏語境意識的表現。
多數英語教師經常使用中文或中文的互譯來進行詞匯教學。這反映出在詞匯教學中,教師經常讀單詞,學生跟著讀,再記憶詞匯的音形義,不注重英語思維。教師沒有創設特定的語境,不顧學生的認知規律,沒有激發學生對詞匯學習的熱情,以致學生對英語詞匯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久而久之,就會認為詞匯索然無味,也就達不到長時記憶的目的了。
一直以來,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都感覺是英語學習最大的負擔。從某種意義來說,這種現象就是教師只管教、不管學的做法所導致的。所以,詞匯教學費時低效。無序的詞匯學習,缺少正確的記憶方式方法,導致學生自覺記憶的積極性不高,而是過多依賴教師的任務,結果學了新的詞匯,以前的詞匯就遺忘了。此外,大多數學生沒有掌握有效地詞匯記憶方法,單詞記憶耗時多,效果差,有的則記得快忘得快,沒有依據科學的規律有效記憶和復習詞匯,當詞匯不斷增加時,遺忘的也就越來越多。
學生機械記憶詞匯表和單詞對應的漢語意思、拼寫和讀音,習慣母語思維。這樣詞匯的復現率是很有限的,而且也缺乏趣味性系統性。長此以往,學生喪失了對詞匯的興趣。詞匯的再現應該通過多種方式,從聽、說、讀、寫、譯五種方式再現,并且以聽和讀為主,其它方式為輔。有研究表明,學生要掌握一個詞匯需要接觸該詞至少7次。
根據課堂觀察和練習的選擇來看,許多大學教師用大量的時間反復講解詞匯,拓展過多,講解過于全面細致,在教輔資料的選擇中也存在類似問題,如果不考慮重難點,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而把字典的東西照搬到課堂,這樣做學生難以招架。
筆者發現,很多教師對于詞匯教學的認識有待提高。種種數據表明,教師在進行英語詞匯教學時,首先教師應使學生樹立起對詞匯重要性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以樹立正確的詞匯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的觀念。教師要充實自身的英語詞匯教學的理論,不過更新詞匯教學觀念,加強科研能力,經常聽課、評課、議課,積極參加校內外各級各類教學活動,各種比賽課或觀摩課,進行經驗交流與溝通,從實踐和理論兩方面著手,從而樹立教師正確的詞匯教學理念。
大多數英語教師不重視詞匯學習策略,只布置記憶詞匯的任務,卻很少關注如何增強學生對詞匯的掌握、運用以及記憶能力。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使學生理解詞匯的意思、掌握在陌生語境下猜測詞匯意思的能力,尤其是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記憶策略,輔助學生自主獨立地學習詞匯,這樣做有利于學生長遠的英語學習。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僅關注自己講授了多少詞匯,更要關注學生學到了多少了詞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一味去責備批評學生,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環節和方法,經常撰寫教學反思,不斷改進詞匯教學方法,提高詞匯教學的有效性、針對性和趣味性。在本研究中,通過學生的后測問卷和訪談情況來看,在實驗班,教師加強了對學生記憶策略和語境策略的指導,學生對單詞故事、遺忘曲線規律、語境理論、詞匯組塊理論和附帶習得詞匯等,都有所了解并適當運用到自己的詞匯學習中去。
根據課堂觀察和學生的訪談,有的教師直接逐一講解詞匯表,學生筆記直接寫進詞匯表,然后再上課文,課文中則沒有任何筆記。無論從詞匯教學還是詞匯習得來說,這些做法都嚴重脫離了語境。通過基于語境的詞匯教學方法的研究,筆者意識到教師應該從單元角度研究和分析教材,站在語篇的高度,從語篇入手,在語篇中結束。教師要讓學生在語篇大學習詞匯,語境中體會詞義,在使用中形成語感,在實踐大學會運用這些詞匯。教師創設的語境與當今的時事新聞結合,從而使學生詞匯學習的內容更加鮮活,在選擇情景時盡量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增強他們學習詞匯的動機,愛學詞匯、樂學詞匯。改變他們曾經認為學習詞匯單調枯燥或是負擔沉重的想法。教師依托語境,圍繞每個單元的主題,為學生創設與之相關的語境,既要考慮到與本單元主題的關聯,也要考慮詞匯跨課的循環重現。在單詞故事的創作中,教師選擇的話題要注意聯系性原則、時效性原則、趣味性原則,積極詞匯的選擇要遵循難易度適中原則。
在提到大學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時,一些教師認為,詞匯教學過于枯燥并且過于應試。很多學生只是被動地為了考試的需要而記憶詞匯,教師的詞匯教學方法更是多年不變,要么講解過多過深。對此,筆者建議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語境來進行詞匯的學習,使學生對詞匯的學習不是簡單地記憶、聽說以及應付考試上,而是對詞匯語義的理解上升到新的高度。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方案的要求,靈活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從多個角度設計不同的語境豐富對詞匯語義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盡快形成完整的詞匯知識體系。而且,要注意加強詞匯層面的練習設計,如文本校對、信息溝、單詞故事、連鎖故事,等等。此外,組織大量的泛讀、泛聽活動,增加詞匯的復現率,增加被動詞匯量,減輕積極詞匯記憶的負擔。
基于語境理論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方法向大學教師提出了挑戰,注意區分高頻和低頻詞匯的教學,重視詞匯的內部知識和外部知識的教學,單詞與語段教學相結合并且創造運用詞匯的環境。調動學生學習詞匯的積極性,采用何種方法進行有效的輸出,這些都需要教師在課前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每個環節,在備課的同時,教師本人也更加關注時事,拓寬視野,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體會了什么是教學相長,篤學求進,為教師的教學和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學生方面來說,學生語境意識增強,也具備了一定的詞匯學習策略。從與學生訪談情況來看,英語水平有差別的學生,通過實驗所獲得的受益也是不同的。平時英語成績較好的同學在詞匯掌握和記憶能力上會顯著提高,而差一點的學生受益甚少,其原因還在于不同學生以往的知識背景以及學習動機水平的不同而引起的。可以說,如果一種教學方法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滿足不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是不能成為成功的。只有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了他們自覺參與英語詞匯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有效地提高他們對詞匯掌握和運用的能力。中等生也相對自覺一些,對老師的方法能認真落實,只是自我監控和調控及自我管理的程度略差一點。
[1]李哲.語境與英語詞匯教學[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04).
[2]王洪淵.語義關系在語境詞匯習得中的應用[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