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高
(魯東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有著其獨特的優勢。它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是我國21世紀基礎教育改革的一條新途徑。這種整合,既跟各個學科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又具有相對獨立性。怎樣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將信息技術與各科課程相融合呢?
為了推廣和應用信息技術,學校給每位教師都配備了一臺筆記本電腦,實現了辦公和上課的信息化;學校專門制作了校園網站,在網上發布各種信息,方便了信息交流,加強了對外宣傳;學校建立了圖書資料室,購買了為教學服務的應用軟件和資料,供教師們使用。
在教學中,老師自覺地把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大膽嘗試,有效利用多媒體演示環境進行學科教學。教師們主動開發課件,參與課題研究、各類交流及比賽,努力探索課堂信息化教學新模式。
為了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老師們都制定了自己的研究課題,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根據具體目標,深入思考如何較好地使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構建既利于繼承傳統教學的優點,又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進一步深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深度和廣度。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各學科的教學,營造一種新型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
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信息技術能為教學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引起學生的學習情趣,增強教學的直觀形象性。使普通的教學活動,變成了充滿樂趣的學習活動,學生的積極性被廣泛調動起來,提高了課堂效率。
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做到個別學生學習跟多個學生協作學習的和諧統一,更好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信息技術能夠為同學們提供一個針對性強、自主開放的學習平臺,在這里,每一位學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來完成同一個任務;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指導,使個別化教學容易實現。
還可以利用網絡,進行師生網上談心,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并解決問題,加強師生的感情交流。學生可以利用網絡通信工具,進行協商交流、合作討論式的學習,能很好地實現“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在教學時,有些教師用課件演示代替了一些學生可以親自觀察和動手操作的實驗,學生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和鍛煉。而且模擬實驗比真實的實驗的可信度差,造成機械接受的惡果,與使用多媒體的初衷背道而馳。
部分教師過分地追求視聽和動畫效果,過多地采用與教學內容無直接關系的圖像、音樂、動畫等,沒有注重心理學中的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規律,使學生把主要的無意注意放在畫面和音樂上,無法專心于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有些教師認為,課件的使用越多越好,不用課件就不能算是一節好課。只考慮了課件的優勢,沒有認識到,它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是教學的全部。如果一節課從頭到尾都用多媒體,造成了視覺污染,教學效果并不好。
有些教師用多媒體取代黑板和粉筆,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現代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和學習的工具,起輔助作用。運用多媒體,并不意味著拋棄一切傳統的教學技術,只有各種技術手段的協同互補,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有的教師上課時,主要依賴多媒體,課堂一開始就展示課件,然后只顧點擊鼠標,大大減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交流,缺乏學生與學生直接的交流,使得課堂太單一,缺乏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益,重在實用,并非越多越好。不能片面追求時髦,濫用信息技術,而無視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否則就大大偏離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初衷。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結合,要根據不同的學科教學、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采用切合實際的使用方法。
教學時,教師要對教學資料進行加工整理,以學生易于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信息技術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利用它所提供的學習環境,能很好地自主探究、相互合作、資源共享等,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提高學習目標的達成度。
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通過各種方式自主學習。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要尊重學生已有知識水平和認知接受能力及學習習慣,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牢牢抓住“以學生為中心”這一關鍵點,在課堂上,教師要有讓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的時間。把信息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結合,既要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又要使學生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徐福蔭,袁銳鄂.現代教育技術基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電化教育研究.
[4]中國電化教育.
[5]現代教育技術.
[6]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