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萍
(呼倫貝爾學院體育系)
從1993年我國開始號召施行素質教育,以改變應試教育的弊端,到目前素質教育已經得到極大發展。然而應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影響人們的思想,因此眾多高校并未給予體育課程以極高的重視。這種不重視體育課程的教學思路導致諸多問題,如無法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體育課程缺乏生機與創造力。另外,不重視體育教學導致一些資金很難流入體育教學中,物質條件的缺乏給教學帶來諸多障礙,如設備的投入資金減少,教師待遇的降低,這些使教學改革困難重重。
在具體的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不能與時俱進,積極接受先進體育教學理論的指導,而依舊采用陳舊的教學模式。在學期中或學期末考評階段,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和名次,而忽視學生本身的身體素質、努力程度、學習態度,并未改變“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一傳統落后的教育思想。思想觀念的陳腐,使教學依然停留在應試教育的軌道之上,很難獲得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循教學三維目標:分別是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為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三維目標缺一不可。然而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多關注學生掌握了哪些具體的技巧技能,而往往忽視體育知識的傳授,方法的指導以及情感上的關懷。在這樣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學生采用錯誤的方法強化訓練只會危及學生的身心安全,往往適得其反。另外,由于不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只關注習得的技能,而忽視健康良好價值觀的培養,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在大學體育教學中,課程往往是學校統一規劃與安排的,并且恒久不變。學生在這種課程模式中,只能是跟隨學校和教師亦步亦趨,顯然這并不符合素質教育所提倡的“培養學生的個性”的要求。體育課程固然也分為必修科目和選修科目,這種劃分看似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和興趣,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選修科目卻出現選修范圍單一、限定選修人數的缺陷,因此并不利于學生興趣的進一步發展,同樣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當今全國各大高校體育教學中使用的教材內容單一,區別度較小,并未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時代在飛速發展,體育在世界范圍內的地位扶搖直上,體育的類型更加多樣化,范圍更加廣泛。然而國內高校體育缺乏創新思路,沿襲過去的知識,不重視開發本地的優勢資源,改革陳舊的教材內容。教材內容要符合時代的發展,要充分挖掘本地資料和特色,實現教材內容的更新與時代性,增強教材的鮮活與生動性,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深,教師在評價、考察學生學習效果時,往往采用定量評價,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和情感體驗。考核評價應當將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將終結評價和生成性評價相聯系,重視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實現素質教育“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合理公平的考核制度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信任,增強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然而目前考核制度單一,缺乏合理性與科學性,仍舊屬于應試教育的范疇,亟待解決。
在之前的大學體育教學中,人們教育觀念依舊受應試教育影響,觀念落后。例如,上述提出的不重視體育教學,以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種觀念與當代社會相脫節,不利于課程的實施與學生的發展。觀念的革新是教學整個過程改革的前提,因此首先要積極推行改革觀念。大學體育教學要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習體育技能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做到身心健康發展。
當前體育教學課程目標單一,學校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將定量目標和定性目標相結合,使課程目標的設置更加科學化和可持續化。在此基礎上,要進行審核評價制度的改革,改變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現狀,改變“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的觀念,重視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過程、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多方面的考核。這樣的評價制度對學生既是公平的,也是合理的。
學生作為完整的人,具備各自獨特的個性。而當今的大學體育教學本質上千篇一律,學生的個性被排斥與淹沒,這樣的教學只能培養出模式化的學生。因此,我們要使課程設置趨向多元化,擴大課程的種類和范圍,使學生有機會獨立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只有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的發展需要,學生才可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中,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實現個人和集體雙方的發展。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教師的觀念、素質、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時代迅猛發展的今天,教師應積極主動地掌握先進的教學理論,參與體育教學的研究,加大對體育教學的實踐訓練,提升自身的教學素質。體育教學課程的改革最終要靠每一位體育教師的參與和支持,提高教師的素質是促進體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條件。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成為時代的潮流,越來越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而體育教學作為其中的一部分需要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當前,我國的體育教學取得系列發展,然而我們不能忽視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教學問題是教學發展的動力,只有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教學問題,才能更好更快地促進教育改革的進行,也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張賓.對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審視[J].武魏,2013,(11).
[2]高健,顏天民.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
[3]蘇雯.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實踐及未來發展趨勢[J].科技資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