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波 徐 挺 潘 帆 胡麗偉
(浙江中醫藥大學)
大學生就業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很多學者從就業市場上的表現、獲取就業機會的能力、比較優勢、職業化能力和滿足社會需求等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地闡述和研究了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含義,對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方法和途徑等內容進行了廣泛的探討。本文就近幾年來有關“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主題研究做一綜述性分析。
市場競爭的核心就是社會需求,大學生畢業后作為一種特殊的“產品”,也是遵循社會供求規律的,能為社會和經濟作出貢獻是體現就業競爭力的關鍵。就業競爭力,就是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的能力,大學生可以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各項技能的能力,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張波認為,就業競爭力可以理解為畢業生競爭力在就業市場上的表現,能夠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需求的能力。金秀蘭認為,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是大學生初次進入人力資源市場,能夠更加有效地向市場提供自己的智力能力和服務能力。
大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期間會有很多的就業機會,機會獲取能力代表畢業生的綜合就業競爭力。鄭元凱認為,就業競爭力是一種獲取就業機會的能力,其大小最終將表現為用人單位邊際收益的增長程度。肖云忠認為,就業競爭力是一種獲取就業機會并適應職業發展的綜合能力。魯瑩等認為,大學生就業力是指在高校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畢業生能夠具備獲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
大學畢業生之間的比較優勢,直接體現在能力和素質上的差異,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努力,主要就是為了獲得相對于其他同類專業大學生的比較優勢,就業競爭力實際上就是個人在職業選擇、職業發展過程中能打動用人單位、擊敗競爭對手的特質。張東玲認為,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是畢業生把握并獲取就業機會贏得欣賞的實際能力和比較優勢。劉恭輝等認為,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實質,是畢業生通過展示自身優勢、勝過競爭對手、獲取就業機會、贏得用人單位認可的一種能力。
大學生畢業,就意味著就業和擇業,就業和擇業的目標就是職業發展,就業競爭力最終為大學生自身職業發展服務。李璞等認為,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主要指在就業競爭和職業發展中所具有的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職業化能力。彭義泰認為,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有助于其獲得職位和發展機會的各種因素的總和。張華認為,畢業生競爭力是指在用人單位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夠勝任特定工作崗位的能力。張宣傳認為,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是指大學生在畢業時選擇職業以及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具備戰勝競爭對手謀求適合自己的適當工作崗位的智力和能力。周爍等認為,醫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就是醫學畢業生獲得工作、保持工作以及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能力。
直接描述就業競爭力,比較直觀地闡述了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所應具備的各種能力,但是存在層次模糊、邏輯性較差的特點。王毅認為,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即:具備過硬的專業本領,完善的知識結構;擁有團隊合作精神、刻苦精神、社會適應能力和持續學習能力;較強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對自己能夠合理定位,有恰當的期望值、良好的擇業素質。禮廣成認為,學生就業能力包括素質性就業能力、技能性就業能力、持久性就業能力、挫折承受能力、職業規劃能力和競爭性求職能力。張宣傳認為,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基礎知識、專業技能、語言水平和能力、實干精神、人際交流能力、管理協調能力、創新意識、團隊精神、職業道德、誠信和責任心等方面的要求,成為了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評判標準。
很多學者對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要素進行了分類,包括從技能角度、重要性角度、素質性質角度等進行分類,爭論較多,可以分為核心就業競爭力、持續就業競爭力和品牌就業競爭力,也可以描述為綜合素質類、專業素質類和應聘素質類。彭義泰認為,就業競爭力包括內在競爭力和外在競爭力兩個方面。內在競爭力是指大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獲得的求職能力;外在競爭力是指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外部因素。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要保證,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增強其就業競爭力提供思想保證。大學生要加強自身修煉,提高自身的道德智慧,有利于促進就業競爭綜合實力的提高。我們認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就業工作的成效,培養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伍梅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就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培養和提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金秀蘭建議,以道德智慧為出發點和歸宿點提升大學生道德知識、道德智慧、道德能力,并使其內化為大學生的人格、氣質、修養,成為大學生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的同時,就能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徐景彩等認為,“防病治病”是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職責,對于醫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就要求更高。
要以就業為導向,豐富、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給大學生提供一個陶冶情操、培養能力、接觸社會、積累經驗的平臺,培養大學生的適應能力、表達與應變能力、創新能力、社交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禮廣成認為,校園文化對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有導向作用、輻射作用和調適作用。袁道福等認為,通過專業社團,能夠使學生參與到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社團在就業指導的服務功能,對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作用重大。胡成霞等認為,高校社團在大學生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工作能力、職業精神、身心素質等培養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日益成為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有效載體。
高校越來越重視職業指導,創建職業指導教育體系,建立全程就業指導。大學生進校后就應該開展學業生涯和職業生涯規劃,大學期間可以通過性格測評、生涯規劃、職業資格考試、參加模擬人才市場等途徑來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通過合理的職業規劃,可以提高個人與職業的契合度,這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代小磊等提出,構建以提升就業競爭力為導向的大學生職業指導教育體系。張健認為,可以舉辦模擬人才市場,在模擬招聘的實踐中促使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調適、自我發展,提升大學生的就業力。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需要以大學生為主體,以指導教師為核心,要建立健全學生科研導師制,建立完善的學生科技創新機制,增強學生職業技能、職業素質、就業競爭力和豐富實踐經驗,從而提升就業競爭力。郭愛華等認為,豐富多彩的科技創新及學術交流活動,是提升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的重要平臺。
優秀的實踐動手能力是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性因素,高校可以通過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設,優化實習基地和實驗教學環境,開展專業性的社會實踐活動等途徑提升就業競爭力。鄭曉亮等利用實踐教學的特點以及具有自身特點的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王海燕等認為,實驗教學應充分發揮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方面的作用,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不斷探索、改進實驗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李庭志等認為,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社會實踐為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更是提供了切實有效的途徑。
創業教育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西方國家提出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養大學生的事業心、進取心、開拓創新能力等,既滿足了知識經濟時代對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需求,又對大學生創業起著積極的作用。高校可以推行大學生創業教育和企業家精神教育,有利于大學生順利創業,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創業教育可以培育學生的首創精神、冒險精神、受挫能力、抗壓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進而促使學生注重自身基本素質的培養,提高了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吳楠等認為,構建以社會教育為核心的企業家精神教育模式,通過社會體驗式教育、高校與企業及其他社會組織合作,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21世紀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英語水平顯得尤其重要,英語水平提高了,就業競爭力就增強了。李曉娟認為,增加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符合時代要求,也是大學英語教學得以發展、培養適應社會市場需求的英語人才的必經之路。李敏等認為,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要注重英語語言知識的培養、聽說技能的提高,還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英語學習提高學生的為人處事技能,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高校要積極推進教育體制改革,推進教學工作與就業市場的接軌,進行學科和課程設置,培育特色專業,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魯瑩等認為,高等院校必須緊隨就業市場化的改革進程,全方位、多角度地培養,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肖云忠認為,特色專業是在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質量等方面,具備獨特風格和個性特征的專業,其培養的學生在某些素質方面優于其他學校該專業學生,得到社會認可,具有較高聲譽特色。
[1]張波.21世紀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研究分析綜述.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8):103-104.
[2]金秀蘭.大學生道德智慧的培養與就業競爭力的提升.現代教育管理,2011,(02):104 -106.
[3]鄭元凱.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構成與培養.科技創新,2010,(06):97-99.
[4]肖云忠.以特色專業建設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中國電力教育,2011,(05):161 -162.
[5]魯瑩,徐全元,狄光智.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與教學模式探究.才智,2010,(34):274 -275.
[6]張東玲.大學生就業競爭力開發對策.經營管理者,2011,(04):82.
[7]劉恭輝,王云鵬.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1,(08):33.
[8]李璞,楊德祥.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培養體系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2010,(02):122 -125.
[9]彭義泰.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途徑研究.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4(04):56 -59.
[10]張華.構建高校就業文化體系 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科技信息,2013,(11):26 -27.
[11]張宣傳.試論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途徑.安徽理工大學學報,2010,12(04):54 -56.
[12]周爍,吳蕾蕾,賈國葆.關于醫學生“就業競爭力”培養模式的探討.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01):75 -76.
[13]王毅.全程就業指導模式下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內江科技,2010,(11):61.
[14]禮廣成.優化校園文化對提升高校學生就業競爭力的作用研究.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12(06):168 -169.
[15]伍梅.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 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01):82 -84.
[16]徐景彩,陳亮.醫學院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現狀及對策研究.出國與就業,2010,(11):62 -63.
[17]袁道福,陳霄.以專業社團建設提升高職生就業競爭力的研究.價值工程,2011,(03):289 -290.
[18]胡成霞,董懷軍.淺談以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為核心的高校學生社團建設.出國與就業,2011,(17):16 -17.
[19]代小磊,肖芳.構建以提升就業競爭力為導向的大學生職業指導教育體系.科教導刊,2011,(04):238 -239.
[20]張健.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力.學理論,2012,(02):186 -188.
[21]郭愛華,朱燕娟.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對就業競爭力提升的探討.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10,10(07):245 -246.
[22]鄭曉亮,祝龍記.利用實踐教學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中國科技信息,2011,(09):272 -273.
[23]王海燕,王海濤,康文藝.以創新性實驗教學培養創新型人才 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科技資訊,2010,(29):184-185.
[24]李庭志,李翔.試探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鍛煉與就業競爭力提升的結合.赤峰學院學報,2010,26(01):192 -194.
[25]吳楠,張季芳,石秀杰.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視角下的高校企業家精神教育研究.中國成人教育,2013,(07):65-67.
[26]李曉娟.從學生就業競爭力看高校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山西師大學報,2010,37(11):161 -163.
[27]李敏,胡愛華,高樹軍.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增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8):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