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偉
(遼寧稅務高等專科學校)
隨著職工教育培訓越來越得到重視,專門針對各個職業領域的“如何進行心理疏導與調適”的相關課程需求不斷加大,指導著心理學教學研究逐漸向具有專業特點的應用心理學的方向上發展。經調研發現,職工壓力大、心理沖突多,有強烈希望在職業培訓課程中安排心理課程的愿望,希望心理學課程可以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心理學方面的專業指導。調研發現,不管是哪個領域的職業培訓,首先,都重視自己的家庭心理保健;其次,是個人心理健康的關注,而工作難題的心理化解一般是排在第三位。但是,如果以職工領導干部為主的培訓班,第三點會得到提升和重視。說明現代職工重視自己的生活品質,希望呵護家人,希望釋放壓力,希望獲得幸福、輕松、愉快的工作心理體驗的需求明顯。
當我們反思各行各業職場今年發生的具有社會影響、造成社會危害的事件,的確給職工的管理帶來了新的難題,職工間的情感互動處于相對警戒、相對對立的消極狀態。心理疏導與心理調適可以起到緩解痛苦、調節情緒、整合人際系統、鼓舞士氣的作用,還能引導人形成正確的態度,塑造良好的社會行為,幫助人們獲得生理與心理的安全感。心理調適技術是社會和人類的一種智慧,目前,除了心理專家提供的心理疏導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外,專門針對職工職業管理特點的心理疏導與調適方案還鮮為學者所涉獵。在職業心理學課程上的應用,以前也都單純從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去詮釋。專門針對各職業特點的心理培訓一直以來由于受專業領域限制,心理學培訓教師會采用回避或減少授課時間比例的方法應對。為了突破這一瓶頸,彌補這一短板,教法更新,到逼出具有符合各行各業職業特點的心理調適課程是一個具有開拓性和創新性的教學思路。
教法創新具體主要體現在教學的組織形式與效果上,主要是在心理培訓的過程中將討論式教法、案例式教法、情景模擬教法相結合的綜合教學模式,最大程度地調動學員的參與意愿,激發學員的參與熱情,鼓勵學員群策群力,共同尋求解決問題,促進形成具有本培訓班職業特點的心理疏導與調試的路徑與方法。具體操作思路為:
鼓動與激發內動力,由學員自身產生渴望交流的動力是關鍵。具體做法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引發學員對于問題的關注。如通過畫面和語言引導學員的注意力關注到本職業的日常事件上,引發學員對于自身所處職業環境的聯想和回憶。第二步,鼓勵學員在大腦中迅速整理出自己日常中職業困惑事件,希望交流解決的案件類型。第三步,是采用小紙條的方式,讓學員把自己的想法或渴望交流的問題以標題的形式寫出來。教師迅速地在課堂上進行整理分類,現場公布分類情況和熱點問題。這一環節是轉換學員課堂參與情緒的關鍵。學員在這個環節會打破互相觀望,打破交流戒備,打破討論抵觸心理。人的心理有害怕別人窺探自己,對別人的世界卻充滿好奇的普遍心理現象。渴望化解自己的困惑,卻害怕自己的缺點被人發現。但若發現別人和自己的想法有類似和相同的情境后,公平心理隨機產生,討論的欲望就升級了。
組織討論要根據學員的班級人數與能力做事前準備和現場判斷相結合的方式。50個人的班級可以分成4個大組,每組的人數在12~14人之間。每組指派組長和記錄人員。有的可以是上課之前就分好組,有的由于受教室條件的限制,可以采用課間休息時搬動桌子現場成型。當然,如果教室為桌椅固定的階梯教室,這種討論式教學形式會大受限制,效果也非常有限,可考慮采用其他教學模式彌補。
競爭表現是激發學員熱列討論的關鍵。因為教室在分組討論實施前已經給小組討論思路鋪設了適當的心理準備,所以分組討論可以說每個成員都已經是有備而來,都不覺得無從思考,也都心理清楚,本組的討論結果同樣也會在全班面前展示,能否拿出有力的案例,能否討論出化解案例困惑的途徑,是展示本組學員的關鍵性內容,成就動機會促進思考和團隊協作的動力產生。
教師根據各個小組討論的進行情況,收集相關信息,發掘在課堂上可以展示并具有普遍意義的案例,尤其還應設置一個評審小組,小組成員2~4人,對案例的代表性,可展示性以及職業應用進行篩選和評估。評審組成員的設定可在課前做好適當的角色溝通,也可根據教學現場的情況進行指派。
標準實施步驟包括提前一到兩周的學員自行準備階段,分小組討論階段,小組集中討論發表階段以及總結階段四個步驟。受職業培訓時間的有限性決定,雖很難完整實施案例式教法,卻可承接討論式教學成果,將本組討論集中決定的案例進行整理、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每組指派代表對于案例進行發表意見,最后由學員進行總結和評價。
當然,有的時候,也可以教師根據自己的調研,直接拿出真實的案例,讓學員分組后通過不同的角度,深度剖析案例以及提供解決的建設性意見。然后,再由小組的代表人物發表本組的分析報告,以及提出的建設性意見。
情景模擬教法的組織和實施,要比案例式教法復雜,但學員的參與度極高,參與的積極性也高。組織教學的過程可以通過在前期討論的基礎上,把各組提交上來的案例由評審組選出一個或兩個。被選中的案例組分別組織準備,設計實施計劃;角色分配;布置場景;指導角色行為設計;教學輔助工具,等等。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要發揮潛在影響力。角色扮演是情景模擬活動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方法。這一環節,學員既要圍繞特定情境思考、研討、針對問題提出對策,又要具有較強的表演能力和較好的口才表達能力,學員在研討和角色扮演過程中獲得某些經歷和感悟。學員角色扮演結束后,教師對模擬過程進行點評總結。一方面,指出學員在角色扮演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另一方面,還需要給學員提供案例涉及的職業理論框架并做出有針對性的相關分析,提出一些深層次問題,引導學員課后進行深入思考。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一旦被激活,會使人在情境中獲得認知能力與情感體驗。教法改革及教學環境的營造,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良好的參與情緒,使學員的智力、才能在生動和諧的氣氛中得以展現,使心理調適的培訓課堂具有了職業心理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