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運詩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重點是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和開放性,而校企合作高職院校改革的切入點,在政治教學中采用“校企一體化”的教育模式,使學生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本文從教學的實踐出發,詳細分析了“校企一體化”在教學中應用。
教學原則應該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在課程改革中,實施“校企一體化”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教師要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使學生全面發展。學生在課堂上要和老師一起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激勵性原則。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力和創造力,鼓勵學生尋找新的方法處理問題。要對學生進行鼓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態。
3.個性化原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以一顆博大的心對待學生。同時還要利用學生心理優勢,在學生獲得成功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在學習中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
4.問題性原則。在課程改革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要通過教學中的問題,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1.建設有典型性、可操作性的課程體系,在“校企一體化”的實施中要以教材為依托,實施“校中企”的教學理念,按照企業崗位要求培養有一定專業技能的人才。根據企業的要求建立課程體系。注重課程資料的收集,對案例進行分析逐漸形成教學資源庫。按照行業的要求并以典型的案例為教學依據,利用專家學者和技術骨干人員的教學經驗。在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編寫出數字資料相關課件,力爭將思想政治教育課打造精品課堂。
2.實施“企業課堂”對學生進行前期培養,讓企業在學校中選拔適合的人才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其企業和學校都獲得收益,實現教育的雙贏。
校企一體化實踐平臺是全方位一體化的,只有運用校企一體化的理念,可以有效地改善課堂品質。
當前校企合作的方式正體現出多樣性,這種教學模式始終貫徹在教學的始終,但是這種教育模式也體現了一定的局限性,影響了教育的整體效果。為了克服這種現象的發生,在校企合作中要貫徹系統化理念把握全局,力爭教育的全面發展。
校企一體化要做到學校和企業有效結合在一起,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我們不能把“校企一體化”教育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企業要參與學校的教學活動中,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企業要發揮自身的優勢,最終實現“校企一體化”的教學理念。
在校企一體化的建設中,學校要選擇主流企業,企業和學校要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企業要憑借相關的技術,成熟的理念使教育不斷發展,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將高品質的教學理念貫穿在教育始終。
高等院校對人才的培養需要考慮到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通過思想教育工作來培養全能人才,在我國面臨教育改革的提前下切實做好校企一體化的工作以滿足社會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課中實現學生的角色互換。
1.崗位適應。所謂崗位適應是指學生適應崗位的能力,學生的給位要和崗位進行密切的對接,因為校企一體化需要企業全程參與,企業要為學生提供崗位進行實習。實現學生學以致用的本質,實現畢業就上崗的教育效果。
2.多崗遷移。崗位遷移是指學生能夠適應不同崗位的要求。在不同的崗位中都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校企一體化的要求下企業培養人才要有責任意識。學生在實習中被安排在一個固定的崗位中,智能機械式的進行操作,不能掌握知識的單獨運用能力。學校要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中心,這樣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
3.可持續發展。所謂高效發展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根本,高職教育現在已經不能僅僅只依靠傳統的教育模式,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從而實現職位轉變。
1.實行校企聯動。能否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行校企一體化的關鍵,企業要通過實訓崗位讓學生多了解有關崗位的專業知識和團隊互相協作的精神。及時了解企業需求。根據企業的需要及時教育策略,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重視企業需求也是校企一體化教學理念核心理念,而校企聯動是把握企業需求的有效途徑。
2.聯通崗位。通過校企合作把握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并將這些需求融合在教育體系中,通過思想教育的模式展現出來。實現教育和崗位掛鉤,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人才。鍛煉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學校通過企業了解到崗位的需求,建立相關的課程,進行崗位培訓。做到走進社會能上崗。將社會的需求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直接傳遞給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經德育教育始終融會到教育之中,讓學生不僅成為專業中的強手,而且還要擁有良好的素質,為高職院校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擁有良好的素質可以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3.重構課堂。學院要在校企一體化的基礎上構建重構課堂,重構課堂的教育理念在于重視學校的師資力量,注重課堂氛圍,重視教學評價的教學課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倡在課堂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實訓,在教學過程中思想教育教師要重新構建教學情景,做到切實提高學生的素質和適應崗位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中要積極配合政治老師的教育工作。通過現場實習等方式模擬企業的真實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雙師共育。在政治教育課堂中,學院要加強教學培訓,提升教學能力。學院的教師要走進企業了解企業的需求,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從根本上實現校企共同教學。
綜上所述,弘揚依托產業的辦學傳統在此基礎上探索校企一體化的辦學機制,是緩解職業教育和社會需求不匹配的有效舉措,但是在校企一體化的辦學模式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這樣校企聯合辦學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1]賀修炎.構建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33).
[2]馬樹超.工學結合職業教育模式轉型的必然要求[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30).
[3]王自動.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