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紅衛
(長沙航天工業學校)
自2002年起,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在我國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的制度下取得了持續快速的發展,招生規模也不斷擴大。但是在2008年以后,中等職業學校招生開始迅速下滑,近幾年來由于招生形式嚴峻、人才培養模式落后和學生管理落后等各方面原因,給中等職業學校帶來了嚴峻的考驗。新課改下,中等職業學校該如何發展,如何改革成為當前中等職業學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當前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的現狀和問題來看,大致可以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等三方面來分析:
長期以來,我國三類職校的培養目標已形成這樣的定局,即中專培養“員”技校培養“工”職校培養“員”和“工”。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和教育制度的變化和改革,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和培養的目標也越來越模糊。自我國2000年以來教育部制定的關于中等職業學校計劃的原則來看,中專、技校和職校三類學校旨在培養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初、中級專門人才。然而,人們對培養目標的內涵把握上認識不一致,因而導致教學目標的價值取向各不相同,從而影響教學改革的方向。
在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方面,由于中等職業學校過度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以至于忽視了人文教育和人的發展的傾向。一些職業學校盲目的將學校教育視為掌握一門或者幾門技能作為踏入社會而謀出路的手段,使職校畢業學生整體素質不高而影響職業教育的聲譽。
在課程結構方面,多數學校依舊采用學年制按照學期學科的邏輯順序安排課程。這類課程教育雖然方便編制但是對于職業學校學生來說缺乏靈活性。容易出現各門課程之間關系協調不夠,理論與實踐銜接不緊密的現象,理論與實踐課程的嚴重背離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難以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加上部分學校教學設備相對落后,使得職校實踐操作與理論教育成效不高。
教學策略包括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兩方面。當前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方法主要以講授法、練習法和討論法為主,但此教學方法陳舊,缺乏職教特色。在國外人力資源開發中的模擬教學、游戲和課題等教學方法早適用于職教教學。另外,教學手段運用現代化信息和工具的程度不高。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多媒體、網絡技術等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被列為有效的教學手段。而我國職校教學的主要手段還保持在印刷時代,利用書、粉筆和嘴完成課程教學。利用現代化工具的手段還不高。
針對以上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的現狀與問題,對于教學改革提出以下策略:
根據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更新教學觀念。在中等職業學校課程體系上,堅持立足于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突出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結合專業特點,探索教學模塊規律,運用課程的運用性、整體性和綜合性的具體特征,按照適應職業崗位要求的方向組織教學內容,實現由單純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向具有全面素質的復合型人才轉變。隨著我國經濟由單一化向復雜化的轉變,社會崗位的職責由單一化職能向綜合職能轉變。作為新時代,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為標志的未來知識經濟時代的勞動者,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應當更新教學觀念,將人才培養定位于向某一特定崗位所需要的技能向多種職業技能需求的方向轉變,同時也應當培養具備某一群崗位領域的轉變和學習基礎,以便培養復合型人才。
對于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內容的改革來說,不僅是對勞動力市場的預測和社會的反饋,同時要使教學設置與市場需求變化相匹配。當然,要做到完全準確的把握市場變化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要建立一種能夠滿足不同的社會需求和勞動力需求的科學文化和專業課程體系,引導學生向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同時,注重職業教育的基礎性,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滿足不同層次的勞動力和市場需求,這也將成為教學內容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
另外,要加強社會實踐操作,培養基礎知識所需技能,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還應當包括創業能力在內的實踐教育課程和操作練習。與此同時,合理規劃和處理好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盡量壓縮精簡理論內容,注重實踐操作性。同時圍繞理論教學培養能力,展開實習操作,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自主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形成以人文素質為基礎,以職業技能和環境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綜合能力,實現教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策略的改革主要體現教學方法上,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方面,要樹立正確的教學方法觀。要從教學法向學習法轉變,從演繹法向歸納法轉變,從講授法向操作法轉變,從描述法向直觀法轉變,從知識化向實踐化轉變。重視綜合知識和綜合技能的培養,而不僅僅是單一的某一項技能的培養。要培養學生以能力含智力和綜合能力為基礎,以掌握職業技能為重心的教學方法改革。在教學手段方面要加強現代信息化工具的運用和操作,如計算機、多媒體等工具的開發和運用。隨著網絡的盛行,網上教育業成為一種新型的重要教學手段,校園網絡將使信息技術融于教育的各個環節,成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必要手段。
新課改下,中等職業學校必須做到堅持以人為本的育人發展,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革,重視教學過程的管理和基礎設施的建設,積極開展實踐過程的操作和實驗,加大對教學工作力度的投入,為深化教學改革創造良好的條件,實現我國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1]高原.我國中高職銜接研究綜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05).
[2]陳飛鯨.高職文秘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2007.
[3]教育部.職業院校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指導方案.2004.
[4]蔣乃平.課程模式選擇的重要性[J].職業技術教育,20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