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成杰
(吉林省大安市舍力鎮(zhèn)中心校)
愛因斯坦說:“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批判的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社會的向上發(fā)展就不可想象。”
在我們的教學生活中,常看到學生在學習時經常有這樣的困惑:同一類題目,老師講的時候似乎都懂,而自己獨立做時則不知如何下手!這就說明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強,他們在聽課和習題課中,總習慣于跟著老師或其他同學的思路走,當自己獨立解決問題時,就感到力不從心,這種現象很令人擔憂。許多教師難以超越陳舊的教學思維,一味追求對知識和結論的機械刻板的呈現,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權利,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自由。在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一是語文教師應有正確的目的意識,二是要切實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反思意識。
教育的功能是什么?康德說:“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為人。”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首要功能和最終功能。小學語文教育有雙重性,既是人文教育,又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能力的訓練。當前小學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是缺乏正確的目的意識。在許多教師的心目中,學生的分數和名次提高了,語文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于是乎,把學生當成盛裝知識的容器,而不是當作有靈性的人。這種背離文化、使人成為宗旨的語文教育有愈演愈烈之勢。在教學中的主要表現是:刻板機械地追求知識和結論的呈現。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探索真理的場所。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應是一個以積極的思維調動已有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同化新知識的積極建構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只是“導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生成能力,并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快及獨立思考的喜悅。而刻板機械的追求知識和結論的呈現,使學生感到學習單調乏味,長此以往,則會泯滅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漠視學生心靈,只追求知識和結論的呈現的教育,無情地壓抑了人的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
問題意識是一種懷疑精神,是創(chuàng)造的起點。沒有問題意識就沒有創(chuàng)造性。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語文教學中應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問難,并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發(fā)現問題。如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提出問題;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出問題,等等。在此過程中,有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形成。比如,我教樊發(fā)家的《問銀河》,先讓學生聽錄音,然后學生寫感受。再齊讀一遍,讓學生感受全詩,深化對詩的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提問。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后,提出了一些質量很高的問題,這些問題是獨立思考的結晶。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而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新課標提出,小學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具有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新課標對普通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特別強調“探究能力”。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種科學的研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發(fā)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提高學生的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比如,我教張繼熙的《小猴臉紅了》,首先整體感知文章,弄清文章敘述一個什么樣的故事,組織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然后讓學生根據課文學習生字。上課時,盡可能使學生眼、腦、手并用。努力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會學習,使得單一的學習方式動態(tài)化,讓學生嘗試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快,學習過程的快樂,以及獨立思考的喜悅。課堂上盡可能的調動學生動腦、動手、動嘴,用耳、用眼、用鼻,聽、說、讀、寫,不斷變化。在動中刺激學生動腦思考,在用中學會獨立思考,在變化中消除疲勞!如把“講解式”改成“問題式”,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大多數的學生在動手、動嘴、動腦中,能夠得到訓練,獨立思考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課堂或課后,都應鼓勵學生對學習過程、解題過程等進行及時反思,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有些學生只是對知識的記憶、解題,缺失的是反思這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樣學生的思維難以進入理性認識階段,收效甚微。反思是多樣的:對知識形成過程的反思,對學習方法的反思,對操作過程的反思,對所獲結論的反思等等。反思能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心理素質、更全面的能力,同時有獨特的發(fā)現、開闊的視野、靈活的創(chuàng)造性,有助于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是有獨立意志和自由精神的人,是奮發(fā)向上和個性張揚的人,是充滿活力和開拓創(chuàng)新的人,是思維品質良好和想象力豐富的人。400年前,法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帕斯卡爾曾經說過:“人只不過是一棵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蘆葦。”因而他又說:“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因此,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是我們教學的根本目標,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努力追求。小學語文教師只要始終有正確的目的意識,并致力于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反思意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必將生成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