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丹
(內蒙古呼倫貝爾滿洲里市青少年宮)
新課標指出:真正的學習并不是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本身主動參與的過程,教師不應當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學生,而應該找出能引起學生興趣、刺激學生求知欲望的材料,然后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在教學方式上,嘗試更加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在上課時,充分地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音樂課上的“主角”,及時了解學生對音樂課的期望,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興趣導入上貼近學生的需求,滿足學生的需要,盡可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其成為音樂課的主導因素,從而使學生在參與音樂及表現和創造音樂的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愉悅。在教學方法上,更加豐富學生的感官感受。經常性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寬松的課堂氛圍。因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始終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變“苦學”為“樂學”,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認知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生最積極的學習動機,教學必須以學生的興趣為起點,而產生疑問則是觸發學生思維的動因。為此我認為知識的引入,要讓學生“帶著興趣,帶著問題”進入角色,這就有如蓄勢待發的感覺。例如,教唱《小鳥,小鳥》時,我這樣導入:讓學生聽著音樂模擬小鳥飛舞的動作進教室,接著提問:剛才同學們是怎樣進教室的?伴你進教室的音樂好聽嗎?為什么?(學生:剛才是飛進教室的,音樂很活潑、很動聽、很有跳躍感……)接著提問:我們的耳朵有什么用處?(聽故事、聽講課、聽音樂、聽大自然的聲音……)再提問:現在我來考考同學們,請大家閉上眼睛用耳朵聽,同學們聽到了什么聲音用嗓子模仿出來。(老師:把事先錄好的各種鳥叫聲一一播放;學生:快活地模仿出各種各樣的鳥叫聲)這樣設計,深入挖掘快樂的因素激起興趣。教學開始,學生隨著音樂“飛”入教室,用耳朵來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聆聽音樂的習慣,這些都為下面的積極參與歌唱小鳥、感受歌曲情緒做了充分的準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不僅在于知識的系統講解,還在于設置問題,激起懸念,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進入“角色”引導他們積極探索、創造,讓學生成為“發現者”,享受體驗思維成功的樂趣。
美國教育家蘇娜丹戴克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理解。”所以,我們作為教育者在組織學習活動時,盡量給學生以最大的活動空間,提供動手機會。例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時,老師不僅可以引導學生認真聆聽音樂,還可以組織學生收集有關《黃河大合唱》的文字資料,在網上或圖書館搜集我國抗日戰爭時期的資料。在課堂上,《黃河大合唱》的文字資料調動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出來;抗日戰爭時期的資料調動學生用講故事的形式講出來;討論《黃河大合唱》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討論冼星海對中國音樂所做出的偉大貢獻等;在課下,組織學生出版音樂墻報。這種方式,不僅為學生提供參與機會,而且改變了傳統的教學中學生被動地接受的教學模式,這令我想起了“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
情感,是音樂審美過程中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是音樂審美的動力和中介。在音樂教學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會有效地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使其在情緒的勃發與激動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所以,通過情景美調動學生的感情,激起情感上的共鳴,達到入迷的陶醉狀態,使美融化于心靈,才能激發主動因素。例如,教唱《可愛的家》《常回家看看》時,以“我有一個溫暖可愛的家”為題目,讓學生主動參與:(1)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家、與家人發生的動人故事等,特別是寄宿的同學,教師也參與談自己的家。(2)收集一些溫馨家庭的照片、畫像,用投影或傳閱的方式交流討論,調動同學們對溫暖的家的情感。接著,讓學生靜靜地聽一兩遍歌曲。由于有了剛才的“前奏”,再加上歌曲的熏陶感染,學生在情感上與歌曲產生了共鳴。此時,再讓學生談談對整首歌曲的印象及感想,學生會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游子思家”的“思念”和熱愛的情感之中。又如,《黃河大合唱》要調動學生感受到中華名族不畏強暴的英雄氣概。同時,教學中還可以通過朗讀、講故事、做游戲、表演或借助電腦平臺、VCD等調動情感,創設情景。也只有對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緒體驗,才會產生對美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才可能有美的創造。這樣,更好地使學生積極地、主動地、愉悅地參與充滿濃情氛圍的課堂互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老師的教變為學生的學,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維持學生飽滿的情緒,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去自主合作、探索,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能力,發展思維。合作是教學過程的靈魂,也是教學的主要形式。各小組圍繞篩選出的重點問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每人既是老師,又是學生,互教互促,許多問題不用老師講解,憑著小組集體的智慧得以解決,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例如,學生課本中很多歌曲旋律中許多空缺音符需要學生填,老師彈出整首歌旋律,學生邊聽邊把空缺的音符填上,然后分成小組討論,看看誰對誰錯,再找代表發言,一組發言其余幾組進行補充、交流。這樣,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在合作中碰撞,達到在互補互促中共同提高的目的。
為了保持和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教師應及時捕捉有用信息,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適度的鼓勵性評價,這樣有利于激勵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參與的水平。
教師的激勵性評價應注意把握兩個方面:一是參與態度的評價。教學中應用心去觀察學生參與的情況,并及時進行評價。表揚態度認真的同學或小組,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以此激勵每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二是參與效果的評價。學生以主人翁態度積極參與教學,對他們在教學活動中取得的成績,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積極的鼓勵。同時,參與效果的評價也要因人而異,讓每類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而上次參與的快樂,正是下次參與的動力,如此循序漸進,會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心境,提高學習效果。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主要體現在要善于按照教學任務和教學過程的規律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講解、培訓和指導上,因而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的如何是衡量教師主導作用發揮程度的主要標志。教學中要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為全體學生創造一個主動探索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