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靜
(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街道中心幼兒園)
在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與自主學習中,缺少學生自主參與的環境,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高中生的所有活動都以教師為中心,在學習過程中,主要通過教師、課堂和書本獲取知識,思維過于死板,基本上都是按照教師規定的去學習,處于被動的和靜止的狀態,高中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時,學生不是聽教師進行講解就是回答老師比較簡單的問題,根本沒有對自己的反應結果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和確認,更沒有給予自己充足的時間自主的進行思考,學生一心只想求得正確答案,得到教師的肯定就滿足了,缺少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的環境氛圍。第二,高中生的學習始終處于課程緊,作業多的狀態,給予學生沉重的負擔,學生每天都圍繞課堂和作業轉,不但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而且還剝奪了學生自主管理和自我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第三,高中課堂內容比較死板,缺少創新性和靈活性,致使高中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不能及時發現學生的最新發展動向,而且有些課程內容過于陳舊,很難及時發現科學技術的發展動向以及科研教學成果的最新動態信息。在學校的課程教學中,主要是傳授學生知識,為升學做鋪墊,并沒有對高中生開展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相關的課程內容,從而影響學生獲取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的信息內容。
在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與自主學習中,缺少正確的引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當前的高中生往往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在一些重大問題上都可以自己進行決策,但是他們的這種自我意識還并不十分成熟,對于自己的價值方向還沒有形成具體的方向,需要相關的人員進行正確的引導。第二,高中教師自身的修養、道德以及身體力行都會對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產生較大的影響,很多高中教師并沒有真正意識到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往往忽視這一能力的培養,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往往只是單純的隨著自我的發展而發展。一些高中教師也會對學生進行相關的自主教育和自我教育,但是教師往往缺少相關理論的學習以及系統性的練習,導致高中生的自我管理實際效果并不明顯。
高中生的生活空間和范圍不斷擴大,各種信息的獲取要比初中生多很多,自身的知識量越來越復雜,自身的思維也變得越來越活躍。但是高中生自身與社會的接觸較少,對于一些是非的判斷能力較差,很多的錯誤信息也被高中生所學習和接受,使得高中生的行為很容易出現一些錯誤的方式。另外再加上高中生自身年齡較小,對于自己行為的控制能力并不高,這也很容易使高中生出現一些錯誤的行為。
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必須要將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三者緊密的聯系到一起,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最終的教育效果。學校、家庭與社會在學生的教育中發揮著同等重要的作用。高中生自身判別是非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最近一段時期,高中生的各種違紀違法現象越來越嚴重,面對這種現實的情況,學校、家庭以及社會應該加強對高中生行為變化的觀察,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要及時地進行糾正指出。學校可以利用家長會、家訪等方式與高中生的家長進行緊密的聯系,彼此緊密配合。另外,學校還應該與社會中的社區、派出所、政府機關等部門進行溝通交流,努力為高中生創造一種優良的教育環境,為高中生創建一種在校有人教,在家有人問,在社會中有人關心的整體教育環境。除了要加強學校、家庭以及社會三者之間的聯系,并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外,我們還應該意識到,高中生很多的錯誤和問題的出現都是由于高中生心理上的矛盾、困惑引起的,因此,學校、家庭以及社會三者需要全面協作,加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幫助高中生客服自己心里的自卑、焦慮、壓抑、困惑等不好的心理狀態,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保證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的成長,不斷提升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高中是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時期,為了保證學生在這一時期更好地對自我進行管理,學校可以從社會上邀請一些心理輔導方面的專家,針對高中生怎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講座,通過這樣的講座幫助高中生掌握怎樣適應全新的環境、怎樣與他人相處、怎樣正確的認識自我、怎樣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等。在講座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從自己實際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進行解決。通過這樣的方式,高中生不僅可以獲得愉悅的學習感受,同時還可以對自我管理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通過與同學、專家之間的交流溝通,可以使高中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更有效地提升和發展,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首先,思想品德課教師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政治信念,這種信念不是外在的而是內在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說服學生去自覺地認同;其次,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具備不斷學習新知識的能力,緊跟時代的步伐,把最前沿的理論觀點融入到教學中去,才能對學生一些不成熟的甚至錯誤的觀點加以指導;最后,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搞好教學與科研,使二者互相促進,不僅讓學生學到理論知識,更主要的是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分析國內國際重大現實問題的能力,樹立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熱情,發揚團結互助、愛心奉獻的精神,培養學生強烈的責任意識,將來擔當起自己應擔的責任。
總之,教育的內在就是給予學生無私的愛。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和一線教師,我們要從關心和愛護的角度,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和所作,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采用合適的教導方法,從思想上切實重視自我管理的必要性。愛是世界上通用的通行證,每個學生都愿意接受他人的關愛,這是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
[1]魏莉莉.淺談高中生的“自主管理”[J].中國教師,2013,(12).
[2]吳士海.淺議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1,(8).
[3]周海嬰.重視發展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J].井岡山醫專學報,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