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發云
(蘭州市第四十三中學)
1.將學生合理分組;
2.教師提前備好學案,讓學生根據學案來預習、展示、練習和評價融為一體。
學生在課堂合作互助學習中,主要是通過討論、爭辯、表達、傾聽及參與實踐個人展示和評價等形式來展開的。從以下幾方面對合作互助學習與學生能力培養進行研究:
1.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討論的能力;
2.培養學生善于發言的習慣;
3.培養學生對別人的發言進行辨別、評價的能力;
4.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培養學生個人才藝展示的能力。
1.通過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研究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設計適合于課堂合作互助探究學習的活動,通過激勵性的評價,盡量讓每個人的長處都能在集體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2.通過數學實踐活動進行研究
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按照教師提前寫好的學案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合作,并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有趣的數學活動中體會到合作互助的作用和樂趣。
1.從評價的角度研究。
2.從評價的方式研究。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在短短的20分鐘內達到真正的預習目的,教師必須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是整理、印制好教學案及早發到每一個學生手里;二是在組長的組織和監督下,以讀書和整理預習筆記為主要內容,數學小組內既相互獨立又團結協作,以順利完成預習目標。對有疑問的或個人沒能解決的問題,由數學小組共同解決,也可延伸到課外尋求他人的幫助,最后形成本組的預習筆記,由記錄員扼要記錄,以備課堂上代表發言使用。
根據學案內容所設計的問題,要求各數學小組選派代表匯報自己的預習情況。特別對疑難問題,各數學小組意見分歧大的,則共同探討,得出結論。強調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不能理解為處處合作、時時合作,合作次數越多越好,必須有一個時機問題。怎樣處理好合作探究的時機問題與自主學習的關系呢?首先要看時機是否成熟。學生根據學案要求先進行自學,在自學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時在書頭或學案上做個標記,不要立即就去討論。關于這一點,教師在一開始應加強這方面的培訓和指導,即個體如何自學、如何預習。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過程就直接進入數學小組討論,會使學生不知道如何回答。學生要參與討論,參與探究,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和原有認知作為基礎,只有在學生的獨立思考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展開討論,才有可能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或茅塞頓開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時展開討論,才有可能出現觀點的對立和正面交鋒,而在組員間意見不一致時通過討論、協調,較好地解決了矛盾才是真正達到了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有了疑問才有可能去質疑、去交流。等本數學小組成員在較短的時間內自學結束后,在數學小組長召集下立即對本組成員所提問題進行綜合,是否有共性的問題,然后進行合作探究。對于個別成員提出的個別問題應視時間而定。經過本組成員的合作探究,一方面,感覺到自己所提問題得到了重視;另一方面,經過共同努力有了成就感,也會激發他們為之繼續努力。
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有選擇性地指導學生開展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對于一些思維容量較小或者通過個體的獨立思考完全能夠解決的問題,就沒有必要進行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選擇那些思維容量大或者程序較為復雜,或者屬于流水線作業性質,或者通過合作能互相提高的問題進行合作學習。這樣,數學小組成員之間就必須得相互配合、依賴,相互啟發才能順利完成任務,并在合作的過程中感受成功與喜悅。
數學小組合作學習能否取得實效,關鍵還得看教師。一看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否發生轉變。觀念跟不上,老是不放心學生,即使在形式上是“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實質上恐怕還是“穿新鞋走老路”。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努力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琢磨參透其實質和內涵。二看教學設計有無轉變。教學設計能充分地指導教師的課堂教學。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最終要看教學設計是否體現出新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真實、有效地設計出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即何時合作,合作什么,是否能讓全員參與,合作的積極性能否調動起來,如何評價,何時點撥,等等,教師都應有預見性,使得課堂既顯得開放,又能調控得住,靈活調節、變式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歸納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傳動整體。自主合作反思教學模式,整合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反思性學習三種先進的學習理論,它以精心設計的學生活動為主軸,以學生有效地參與教學全過程為核心,較好地適應了目前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