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耿玲 宋惠惠
(山東省微山縣實驗幼兒園)
首先,幼兒教師是幼兒園學生日常表現的觀察者。
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想真正了解幼兒園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走進幼兒的心靈世界,把握幼兒的個性特征和心理需求,就必須認真、仔細地觀察孩子,從他們平時的言談舉止了解其性格特點,從而正確處理孩子在幼兒園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做到有的放矢。作為幼兒園的孩子們,由于他們的年齡太小,從而限制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再加上不同的孩子個體差異各不相同,從而使他們對不同事物的表現更是各不相同。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就必須在日常校園生活過程中細心觀察,用心傾聽,及時了解孩子們的心態和興趣愛好,從而正確引導孩子對待與同學的交流和活動,從而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主動性。這就必須要求幼兒園教師認真學習有關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教育理論知識,認真觀察和實踐,從而做到尊重孩子、熱愛孩子,繼而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其次,幼兒教師應該尊重幼兒園孩子的人格,重視其在學校里的日常表現,做一個幼兒學習的引導者和支持者。
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傳授給孩子們一定的科學知識是必須的。但是,育人的作用應更為重要。因為對孩子們而言,學習知識不僅僅局限于所謂的傳道、授業、解惑,幼兒教師更應該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從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許許多多的實際問題中正確認識孩子們的所思所想,轉變傳統觀念中的教師觀,成為孩子們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支持者。因為,作為幼兒園的孩子們,生活經驗太少,面對出現的種種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往往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從而束手無策。這時候,幼兒園教師的正確引導和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應該善于從孩子們遇到的問題中發現問題,用孩子們的眼光來分析和思考問題,進而引導孩子遇到問題多想幾個為什么,并從處理這些為什么的過程中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繼而在育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學到知識。
對幼兒來說,游戲不僅僅是一種輕松愉悅的休息娛樂活動,更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因為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是一種自發的學習,在這種自發的參與過程中,孩子因參與而愉悅,繼而參與活動主動意識強、積極主動性高,因而其學習效果是潛移默化的。
首先,幼兒教師要把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看成教學設計必須遵循的原則,應該通過游戲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認知心理學認為,培養幼兒創新意識的活動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富有啟發性且具有開放性的游戲環境。開放性的游戲環境包括游戲空間上的靈活性、游戲時間的充裕性以及對幼兒游戲材料的選擇諸方面的選擇上。所謂游戲空間上的靈活性,除了教師主動為幼兒劃分場地外,還可以讓幼兒根據不同游戲的內容自己去選擇合適而安全的場地。所謂游戲時間上的充裕性,是指幼兒教師在設計活動內容時應留給幼兒充足的游戲時間,才能使幼兒有可能在游戲中不斷有所發現,并自主嘗試新的游戲與手段,從而不斷開發新的動手技能,繼而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
其次,幼兒教師要創設富含層次性的游戲環境,要做好幼兒游戲的好助手,為幼兒提供充足數量和種類的游戲材料,從而保證幼兒游戲的有效開展。因此,幼兒教師在設計游戲環節時對游戲環境的布置應能體現出層次性,能結合不同幼兒的個性特點和心理差異將游戲分解成不同層度的游戲環節并配以足夠的游戲材料,從而使性格發展不同的幼兒都能參與符合自己發展水平的游戲,繼而能使不同程度的幼兒都在游戲中有所發現、有所感悟從而促使自己在游戲中有所進步并有所發展。
再次,幼兒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時應認可并尊重幼兒才是教學活動的真正主體,重視幼兒活動的互動。毋容置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孩子的發展,因而幼兒活動的主體只能是幼兒自身,幼兒教師是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和提供者,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為活動的獨立個體而存在,因而幼兒教師必須有科學的兒童觀、正確的育人觀和合理的教育教學手段來保證為幼兒提供安全、健康和完備的游戲環境、并給與幼兒自主活動、積極參與的機會,使幼兒能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充分發揮想象力,從而在游戲中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和感悟,繼而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合作交流的游戲過程中學會動手、學會交流、學會合作,能通過游戲培養并鞏固幼兒的生活基本技能,繼而引導幼兒培養積極健康的正確的規則意識,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使游戲真正成為幼兒的活動,真正保障幼兒在學校活動的基本權利。
此外,幼兒教師還必須做好家長的工作,使各項教育教學活動能真正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才能真正收到實效,從而使家庭與學校真正形成合力,從而最終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與成長。
[1]教育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烏美娜.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孫賀新.杏壇精粹[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