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
(北票市高級中學)
物理課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新課程。實驗是科學知識的源泉,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環節,最具有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作用,能提高學生創造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作為幫助學生獲得物理知識的重要手段。而如今大部分學校的物理課堂上要么沒有實驗,要么就是教師讓自己的演示實驗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極為不利。因此,高中物理實驗課的教學中,怎樣全面、合理體現課改精神,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實驗教學中的幾點思考: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學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得到了逐步加強。它極大地提高著物理教學水平,與時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極其適應。在近年來的教學實踐中,我不斷創新實驗,追求課堂教學的完美。在此過程中,我認識到:加強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是搞好啟發式教學的關鍵,是使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前提和保證。
培養創新精神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實驗環境,良好的實驗環境就要放手讓學生去做、去動腦、去探究“發現”,得出結論。盡管讓學生提出問題,大膽猜想。以“趣”引路,以“情”導航,把僵化呆板的課堂變成充滿活力的學習樂園。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有不怕失敗和出錯的心理;有自由發揮、充分動手的實驗機會;有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反之,教師過多干預的實驗環境則不利于學生創造精神的培養。試想,一個在課堂上縮手縮腳、不敢動手的學生,怎么會有創造性思維的萌發,哪里又會有創造精神呢?
我在教學《擺的秘密》一課時,我讓學生自己搜集實驗材料,分組進行操作實驗后各組進行實驗匯報。來探究鐘擺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關。同學們在激烈的探究活動中有了各自的切身體驗,“我知道了!”當那一聲喊起的時候,他們就從成功中體會到了喜悅,這種成功促使同學們由一種思維飛躍到另一種思維,這種飛躍式思維質的飛躍,即創新。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體的不同感覺器官對外界事物的不同形式映像接收時具有不同的心理反映:持續、單調、缺乏變化的教育教學活動會造成學生大腦疲倦、興趣下降和反應能力衰退;而新穎別致、別開生面、豐富多彩、富有變化的教育教學活動會使學生大腦興奮、興趣盎然、精神集中、會獲得最佳的學習狀態?!彼裕處熑绾胃鶕滩膬热莶扇∽罴训慕虒W策略是很重要的。物理課課堂教學對實驗現象的觀察階段的預設是教師創設良好課堂情境的最好契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全面啟動課堂教學內在活力的原動力。
例如,在進行《光的傳播》這一課時,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發現和了解到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基礎上,在第二課時上課開始,我先把“小孔成像”實驗展示給同學,然后讓學生親自實驗操作。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看到紙屏上出現倒立的像,并且發現這種倒像大小變化與紙屏和硬紙板的遠近有關。這種新奇現象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的濃厚興趣,從而使課堂呈現出同學之間相互爭議、相互探究的活躍氣氛。
物理課課堂教學,老師精心預設,盡可能讓知識找到他的原型來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這樣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會從這些真實現象中發現問題,并面對這些問題積極主動地尋求最佳的學習途徑,選擇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來分析問題,更好地解決問題。這樣,就會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創造良好環境。
物理教材以實驗操作構建知識點作為物理課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強調了實驗對知識的支撐作用。突出了科學課程實踐性、科學性的鮮明特點。物理教材中的每一課時都有圍繞新知識點而出現的實驗操作課題為學生在課堂探究新知提供了必須的實驗活動。這些實驗活動所需的器材簡易、實驗方法簡單,可實施性強,給學生進行有成效的實驗活動提供了完全的可能。學生按著操作規程,幾乎可以獨自完成實驗課題,不過實驗出現的新奇現象有時憑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現有的知識水平是難以作出正確的科學解釋的。學生常常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停留在表層片面的感性階段上,甚至認識的差異性有時使學生們產生種種困惑,結論上難以達到共識。這就需要給予學生提供更廣闊合作探究的空間,致力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實驗操作到新知識生成的過程中,是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用具有理性思維的判斷能力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對事物感性表面到理性實質認識過程,它是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強化對學生探究過程的訓練,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思維習慣,這樣才能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可持續發展。
教材是主要的教學資源,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憑借,在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今天,老師作為教材的使用者如何面對教材,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能否科學合理的開發使用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名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掌握程度和對新課程標準對本學科總體要求的理解程度。我認為,物理課堂教學就應該打破傳統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要在教材開發和使用方面有一個全新的突破。教師必須具有足夠的勇氣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實現超越自我,實現根據物理學科自身特點挖掘教材提供的課程資源,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學改革,這對教師來說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關于挖掘教材,開發學生智力,老師應該處理好以下兩種關系:
教材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工具。教師挖掘、開發的教材是對課本教材的補充和整合。他是建立在老師尊重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精心加工的產物。所以說,挖掘教材并不等同于扔掉教材,任何只教教材和脫離教材的課堂教學都是機械的、片面的、不科學的。
由于學生文化水準、生活經驗、個體智能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學生在各種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差異性。所以,老師在實驗活動中既要著眼于整體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提高,又要注重個別學生智能的開發和提高。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的活動為主體,以學生得益的多少為評價標準,以學生能力的成長為目標。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沒有現成的教法和學法,需要我們廣大的物理教師共同探討和研究。
[1]許勤.高中物理教學和高考復習的幾點做法[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3,(1 -2).
[2]劉劍.利用物理教學培養創新能力[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09,(05).
[3]王信.物理課堂教學改革初探[J].甘肅教育,2005,(Z2).
[4]李東峰.優化物理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