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英 吳哲廣
(吉林省敦化市沙河沿鎮中心校)
素質教育的實質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根本途徑。這就需要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革常規的教學模式,確立新的評價標準。講求教學實效性,把先進教育手段引入課堂,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從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讓學生主體參與,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行為,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教育教學的改革也必須解放學生,充分挖掘他們的發展潛力。教師應創造條件,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大膽放手,讓學生大量操作、大量感知,讓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通過學生大力參與,獨立思考,實際操作和探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育改革勢在必行。伴隨著國際間的競爭和現代化教育手段的普及和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在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走進了課堂,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果,促進了教學學科領域的教學水平。例如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教學中,利用投影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通過旋轉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演示把一個較為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具體和形象,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然后讓學生分組演示,通過學生自己演示,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使抽象難懂的問題變得具體、直觀、形象和生動,提高了教學水平。
民主、和諧、平等的氣氛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實實在在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需要教師的信任、關心、理解、幫助,具有極大的可塑性,隱含著極大的創新能力。教師要善于運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許,為學生營造一個最佳的課堂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都能主動地參與學習,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讓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和欣慰,便會激發無數次追求成功的愿望和信心。”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表現做到多表揚少批評,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在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提出滿意的評價,如“講得好”“說得不錯”“棒極了”等,使學生覺得“我能行”,教師要想方設法為不同程度的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燃起自信的火焰,滿腔熱情地投身于學習之中。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所有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都要有利于引導學生去認識新知識,探索新問題,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貫徹自主學習的教學思想,可以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好的教學法,有利于學生自主地學習。合理安排各個環節的過渡,引導得法,能使學生順利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減少學生學習上的困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口述題目,讓學生根據得數擊掌。(1)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2)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3)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當第(3)小題口述后,學生沒有擊掌,這時教師引導學生“為什么不能用掌聲表示”“不夠1個的數,應怎樣表示”……很自然地引入新課。
即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創設生動的教學氛圍,來引起學生的注意,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并在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
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在學具操作過程中,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概括出新的知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有通過學具操作,讓學生親自經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深刻領會公式的來龍去脈,學生才能學得輕松愉快,才能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幫助學生學習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所以,教師只有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能選擇和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地學習,才能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才能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向學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問題的過程,要精心設疑置障,啟發學生去“釋疑”,去探討,去發現,讓學生在掌握分析問題思維方法的同時,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解決問題和實踐創新的能力。
總之,我們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在現代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過程,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使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得到有效培養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