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宏宇
(吉林省梨樹縣十家堡鎮三家子學校)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應從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出發,結合實際教學情境和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創設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盲目的追求教學效果的統一性,忽視學生的差異性,最終教師盡心竭力,但基礎較差的學生卻覺得無所適從,破壞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而接受能力較強,基礎較好的學生覺得無事可做,滿足不了他們求知的熱情。導致差的學生得不到提高,好的學生停滯不前,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學生能力方面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基礎高低和能力強弱制定基礎、提高、發展三個層次的教學方案,分別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基礎一般的學生、基礎較好的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促進學生共同進步。例如,在學習“圖表的制作”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能力高低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方案:基礎層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完成最基本的圖表制作,將數據以圖表的形式展現出來;提高層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最合適的圖表類型;發展層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觀察表圖,從中獲取表面信息和內含的信息,將信息進行匯總整合利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計算機不同于其他學科,計算機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強,需要學生親身體會和實踐參與,只有參與實踐才能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水平。例如,在教學“用Photoshop軟件對進行圖像色彩調整”時,可以先讓學生自主嘗試探究,當他們發現問題后,由教師進行點撥和指導,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教師找到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信息技術教學強調動手實踐,要引導學生投入積極的生活實際中,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來解決問題,獲得知識,拓展視野。
新課程標準中一個重要的改革就是對評價方面的改革,要求我們老師要改變傳統單一評價方式,采用多元評價措施,保護學生學習積極性。由于很多學生從小接觸電腦,對電腦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評價時,應盡可能多的采用“任務化”“模塊式”評價方式。“任務化”就是教師指定某一任務,如:設計動畫、電子報、網頁等,要求學生明確任務,完成任務要求;“模塊式”就是每節課之后都給學生設計一個小測試,使學生花10到15分鐘完成測試。教師可以結合以上兩種評價措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廣大老師要進一步轉變教學理念,認真領會課改精神和要求,靈活采用教學策略,滿足教學的實際需要,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