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王麗靜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高等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彪m然現在高職院校已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兩門政治理論課程,但僅僅依靠政治理論課的講授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洞髮W語文》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在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醫學高職院校主要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職業素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現代護理理念,掌握護理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從事臨床護理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創新意識,并能勝任護理崗位工作(任務)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要實現這個培養目標,專業理論,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固然重要,人文素質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因為,我們培養的人才,最終是要為人服務,最終是要對人的生命負責。而這些僅靠專業知識和技能是不夠的。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具有聽、說、讀、寫的工具性能與價值,同時具備求真、審美、向善的人文性價值。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大學語文進一步延伸和升華了語文的功能與價值。這一特殊性質決定了它在醫學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在大學語文課中,通過對語文知識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學生實際的語文運用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應用寫作能力等。為學生學習專業服務,促進專業素質的提高。
古人說:“讀書必先識字。”又說:“通經以識字為先。”醫學上有很多常用的但生活中不常用的字,不是小學到高中的文字積累能做到的。這些字極易誤讀錯讀,給學生學習帶來障礙,有針對性地學習、識記這些字,可以給學生的學習掃清障礙。比如:川芎(xiāng);皴裂(cūn);白術(zhū);蕁麻(qián);癲癇(xián)等,舉不勝舉。掃除了這些文字上的障礙,才能更好地學習醫學專業知識,學習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醫學文化遺產。
醫學高職院校主要培養的是護理人才,那么人際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更要講究技巧,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有效的醫患溝通,會起到療心的作用。而這些都離不開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和積累。這也是大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之一。
應用寫作更為學生未來的工作提供了實用工具。從日常的護理日志到醫學文獻的查找、醫學論文的寫作都離不開這一實用工具。這是將來工作、科研的必備工具。所以,語文知識的學習、積累和運用,會促進學生的專業學習,進而促進學生專業素質的提高。
人格是做人的資格,就是人之成為人的品格和起碼應具有的權利和義務。自尊、自愛、自強、勤奮、謙虛、平凡意識是保障個性發展和獨善其身的個性品格。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愛勞動、樂于助人等是個體促進社會發展的社會品格,一個人的社會品格只有有益于社會進步,個體品格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體現。
作為高素質的護理人才,首先要具備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體通過體育鍛煉可以達到,健全的人格則要通感化心靈來塑造。無疑大學語文是滋養學生的心靈雞湯。
大學語文中精選的經典文學作品,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情節,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哲理深厚的經典美文,滋養學生的身心,感受到至真、至善、至美。季羨林和陳省身先生的《序兩篇》讓我們看到大師們對人與自然,東方與西方,古人與今人的博大胸襟和遠見卓識,《楚辭漁父》中的屈原為我們樹立了堅持理想,追求真理榜樣,而漁父也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人生借鑒。孔子、孟子、莊子更是用他們的大智大慧,為學生揭示了人生的至理名言。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著名演講《熱血、辛勞、汗水與眼淚》,以堅定的信念、執著的精神,為學生樹立了一個在任何艱難困苦中,都決不放棄的光輝榜樣。著名學者、教育家胡適的名篇《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更是為臨近畢業即將邁入社會的大學生們開出了三味良藥:問題丹、興趣散和信心湯,給了大學生們三個防身的錦囊妙計,也給他們未來的人生提出了警醒。讓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時不會束手無策?!洞髮W語文》教材中這些優秀的作品體現的高尚的理想和積極向上的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歷史和現實社會生活中人們密切關注的問題。通過對這些作品的學習、思考、討論與辨析,可以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增強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責任感,增強他們對理想的信念,對未來的信心。大學生將這種使命感責任感同自己所學的專業聯系起來,有利于樹立遠大的理想,確定自己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價值標準,有利于學生戰勝困難,有利于學生正確面對挫折??梢哉f,大學語文從各個方面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并將其內化為自身的重要功能,幫助學生重新塑造他們的理想、道德、人生、價值,從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這兩者對醫學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尤其重要。
醫學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護理人才,很重要的職責就是尊重生命、關愛生命、呵護生命,救助生命,他們更切實的承擔著生命守護者的使命。他們更應具備大醫精誠,大愛無疆的博愛精神。而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棟梁,更是義不容辭地承擔著我們民族文化的傳承義務。這是每個大學生共同的使命。大學語文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民族文化的傳承中更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學語文教材內容的廣闊性和豐富性,決定了它本身就蘊蓄著豐厚的人文精神內涵,這些作品中所體現出來的高尚的理想人格和積極上進的精神,真摯的思想感情,智慧理性和審美情趣,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情操以及人格等,教會學生如何認識人、尊重人、寬容人、關愛人,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守護生命的人。
隨著醫療衛生服務方式的改變,隨著更多醫院從公益事業向盈利事業的轉變,護士與患者之間的關系逐漸變為服務者與消費者的關系,病人的權利意識及在醫患關系中的主體意識逐漸增強,病人對護士的職責和義務有了明確的認定。他們的關注焦點已不僅僅停留在護士的護理水平上,而是對其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贏得患者對護士的信賴和尊重,已成為擺在每一個護理人員面前的現實問題。這就提醒我們要想讓醫護學生在將來擔負起保護人類生命與健康的神圣使命,實踐“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成為既有精湛的醫護技術,又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德才兼備的醫務工作者,就必須在對醫護學生進行專業理論知識教育和實踐技能培養的同時,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醫德修養。在這方面大學語文也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文以載道”,文學從它產生起就擔負著道德教化的責任。大學語文教材中給學生展示的是真、是善、是美,這種真情、善意、美感的熏陶,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會樹立學生良好的道德標準,形成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這些都可以提升學生未來的職業道德。
由此可見,大學語文課不僅是高職院校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而且在醫學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