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鞍山市委黨校 于詩琦
制定經濟政策是區域政府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對區域經濟發展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經濟政策能夠有效地對經濟資源進行合理的優化和配置,通過對區域的經濟關系進行控制和協調,實現區域的經濟發展目標。對于政府來說,制定經濟政策的根本目的則是對市場機制運行中產生的漏洞和缺陷進行糾正,讓區域經濟穩步增長和均衡發展。區域經濟政策的手段涉及很多方面,包含財政、金融、產業、外貿等經濟市場的方方面面。這些經濟政策對區域經濟的發展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世界上大部分的市場經濟國家都會實施稅收政策來作為自己的一種國家區域政策,稅收政策主要實施在一些政府期望能夠更快更好發展的區域,對一些企業進行稅收上的減免以降低企業和公司運營的成本,從而對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宏觀調控,這就是區域稅收政策的核心內容。稅收政策最大的優勢就是稅收政策具有選擇性,在稅收政策的實施中可以做到有重點、有側重地對企業進行稅收上的優惠和限制,這樣實施稅收政策體現政府經濟政策意圖的同時,也可以有效地處理在區域經濟中顯露出來的一般的突出經濟問題,故而稅收政策對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起著非同尋常的作用。例如,對于一些經濟發展不夠均衡的區域,可適當地限制發達地區,防止發達地區在經濟上的過度膨脹,對次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進行政策上的鼓勵,以幫助此區域更加迅速的發展[1]。
對于一個經濟區域來說,稅收是調節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杠桿。調整稅收政策,能夠為一些特定的企業和公司更多的發展機會,從而用更少的運營成本,給他們迅速崛起的可能,讓他們能夠擔負起帶動整個區域發展的責任;而且區域稅收政策的制定不會對國家經濟體系造成負擔,十分適合政府財政能力不高、經濟發展水平也比較落后的國家。對于中央政府來說,想要對區域經濟發展差距進行有效的控制,實施合適的稅收政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稅收政策帶來了如此多優勢的同時,也讓稅收政策成為了一項臨時性的政策,因而不具有經濟政策的長期性。
1.3.1 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投資產生影響
稅收優惠的直接結果就是企業稅負的減輕,企業運營成本的下降,企業和投資人的收益也會更多一些。相反,稅收的優惠沒有了,投資者的收益也會減少。所以在稅法統一的前提下,對經濟落后的地區實施稅收優惠能有效地提高經濟發展的速度,對于經濟發達地區,就沒有必要再去實施這樣稅收上的優惠了。在一些國家希望經濟能夠更快發展的地方也要實施優惠的稅收政策,讓區域內的企業有更多的發展機遇,早日能夠挑起區域經濟發展的大梁。在稅收優惠方面,區域稅收優惠可以和行業稅收優惠一起實施,這樣可以在保護行業競爭公平的前提下創造發展區域經濟的條件。
1.3.2 稅制結構影響區域財政
對不同的主體稅種的實施也能夠對經濟產生不同的影響。我國的一些落后區域,自然資源豐富,但是企業的管理落后,效益也不好,稅制結構不以商品勞務稅和資源稅為主只會造成稅源數量和質量的降低。故而稅收收入也可以不受企業成本費用的影響,這樣對于企業財政的收入也是一個保證。在稅制結構上以商品勞務稅和資源稅為主,不僅能夠減輕落后區域的經濟壓力,還能夠促進區域中各項事業欣欣向榮。這樣的稅務結構,減輕了納稅企業的稅務壓力,也解決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問題,使得落后區域能夠得到更大的經濟優勢,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也被有效地減小了[2]。
為了解決中央和地方之間財政的不平衡,國家實施了財務轉移政策。財務轉移支付政策的實施為區域間各項事業的均衡、協調發展創造了政策上的條件。在財務轉移支付政策中最主要的就是區域補償政策,這種政策是世界各國解決經濟發展差距的重要政策,其原理是在控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同時對區域收入進行轉移,所以區域轉移支付政策對區域內的經濟調節是直接的,而且被轉移的收入被應用到社會福利和財政補貼中,有效地縮小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財政轉移支付的目的是提高貧困地區的社會福利,讓貧困地區的公共服務水平得到提高。
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能夠有效地抑制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而且對實現社會的公平,解決了經濟社會的“公平與效率”的矛盾。合理的實施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能夠形成一種區域內經濟發達地區對經濟次發達地區的援助機制,提高社會服務的平均水平。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有利于提高中央財政宏觀調控的能力,在進行財務轉移支付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得到了補助,邊緣資金得到了利用,資源的配置更加合理,政府宏觀調控的政治意圖也得以體現。而且,合理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能夠活躍地方政府的增收節支,讓地方政府的經濟循環更加合理。我國目前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制度大多不夠規范,地方政府過多地把財力花在稅收和與中央的拉鋸中,無力發展經濟,這也是政府職能沒有正確發揮的原因[3]。
投資是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家對區域投資的分配能夠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大的助力。國家對區域的投資主要分配在社會基礎設施和工業企業的布置上,這兩個方面是城市的建設和發展的重要部分,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包含對交通運輸環境的建設,對居民供電系統、供水系統的建設以及解決居民住宅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建設可以讓區域的投資環境越來越好,更容易吸引到外界的投資,同時也促進了區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為區域的經濟增長做準備。在工業企業的建設方面,國家政策將重要的工業企業定位在一些區域的重點位置,以圖區域經濟可以在工業企業的帶動下迅速增長的同時實現共同發展,對一些落后的、貧困的地區政府一般會加強投資的力度,提高落后地區的經濟實力,控制住區域之間的經濟差距,實現區域共同富裕。國家的區域投資政策對區域經濟的作用不言而喻。
區域投資是政府對區域經濟發展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區域投資實現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生產力的布局調整。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如果沒有政府的投資,經濟上就會落后發達區域,沒有投資,區域生產力也就得不到發展,對區域的投資是區域生產力發展的必要前提。區域投資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另一個作用是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目標。投資包含著各種生產要素,投資的對象包含人、財、物等,這些生產要素受到投資的要求和配合,區域生產力才得以發展,對發展水平不同的地區進行區分投資,自然能夠有效地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進行控制。而且區域投資可以將科學技術轉化成現實的社會生產力,可以滿足區域對科學技術的要求,讓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和各種商業活動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也就提高了投資的效益,甚至,投資還能對社會的再生產結構起到巨大的影響。區域投資往往能夠幫助被投資的產業迅速發展,只要投資的方向正確,就可能促進區域新興產業的迅速崛起,并給一些薄弱產業也帶來發展的機會,這樣企業內部的結構也就得到了改善。新的產業間的比例關系會讓區域間的產業結構日趨完善、合理,故而區域投資能夠有效地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比例關系,同時實現區域發展的各個經濟目標。良好的區域投資不僅能夠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現區域共同富裕,還能發展區域生產力,實現政府區域經濟資源配置的職能,保證區域經濟發展宏觀調控的目標,完成科學技術到生產力的轉化。
對于一個區域來說,要想能夠更快地發展,實現經濟的崛起,就必須要擁有足夠的資本,這是經濟發展最關鍵的基礎因素,往往也是制約區域發展的關鍵因素。區域金融政策就是充分利用當前存在的信貸貨幣,提高資源利用,促進經濟發展。故而金融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金融專業本身就有分布不均勻的特性,這就讓區域金融的層次和形勢更加復雜。金融政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體現在區域經濟發展能夠聚合資本的形成,對經濟發展產生一個強大的推動力,還體現在對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了,讓社會資源的利用率更高。金融政策能夠對經濟的發展起到能動作用和調控作用,所以,區域金融政策的實施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4]。
區域產業政策指政府對產業進行保護、調整和完善參與企業、產業的運營活動以及對商品、金融、服務進行干預,來調控市場形成和市場機制,從而影響區域的布局和發展政策的總和。區域產業政策能夠發揮區域的比較優勢,合理利用區域資源謀求最大區域效益;讓區域資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優化區域產業結構,有效促進產業發展;加強對區域積極協調發展的調整和統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平衡,實現共同富裕。
對于區域社會發展來說,區域的經濟能否如同預期一樣迅速而又健康穩定地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問題。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的步伐,區域經濟發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合理實施區域經濟政策能夠有效地減少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穩步發展。
[1] 李江.財政分權、地方政府競爭和區域經濟增長[J].財經問題研究,2012(02).
[2] 劉玉珂,鄺湘敏.制度變遷與區域經濟增長:基于湖南省級數據的實證[J].經濟地理,2012(01).
[3] 劉渝琳,劉明.開放經濟條件下政府的優惠投資政策與區域經濟發展差異[J].世界經濟研究,2011(06).
[4] 劉泰洪.財政分權和職位晉升:地方政府競爭的制度邏輯[J].學習論壇,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