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潔
(四川師范大學)
創建于1905年的復旦大學,在20世紀初葉,開創了中國近代私立大學教育的先河。復旦大學的辦學特色,為中國近代大學教育的發展作出多方面的貢獻,同時對現代大學制度的建設提供啟示。
現代大學制度是指大學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實施民主管理、全面落實作為法人實體和辦學主體所具有的權利和責任相統一的管理制度。現代大學制度包括大學與政府、大學與社會的關系,涉及大學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和改革。從宏觀層面來說,主要指政府宏觀管理,市場適度調節,社會廣泛參與,學校依法自主辦學。從微觀層面來講,現代大學制度是指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F代大學制度的核心是指在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指導下,大學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實行科學管理。
復旦大學創建于1905年。1905年,震旦學院140余名學生因反對法人干預教育從震旦學院退學。震旦學院校董教育家馬相伯支持學生的正義行為,宣布出資創辦復旦公學。從此,復旦公學成立。從復旦公學的創建過程中可以看出,它是當時有識之士在反法帝國主義奪權中重建的愛國民主學校。1917年,復旦公學開始招生本科,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下設文、理、商三科以及預科和中學部。1941年,學校改為國立。復旦大學作為中國近代著名的私立大學,在當時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其獨特的辦學特色。
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倡導教育獨立、學術自由,是復旦大學所追尋的目標。馬相伯主張學校應兼容并包,學術思想自由。他在復旦時明確提出囊括大典、網羅眾學、兼容并收的辦學方針。復旦校歌歌詞中“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政羅教綱無羈絆”,為復旦人對教育和學術領域的追求和理想。復旦大學校長李登輝堅持學術獨立、思想自由。對于新思想的引進,也非常關心。所聘請教師中有思想極為先進的人物,對當時復旦發展有很多影響。1924年,復旦設立行政院,實行教授治校,建立起一套民主制度。
復旦大學因是私立大學相對來說比較獨立,可以保護激進學生,有按學術標準或他們選擇的學術標準辦校的可能性。相比國立大學來說,所受政府束縛較少。
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認為,大學應是學者自由問學的機構,認為大學應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和自治能力,想把復旦辦成一微型民主社會。復旦大學成立學生自治會管理學校,設有評議部、執行部和司法部,校務由學生推選干事自己管理。學生自治會除了安排食宿和同學們一般社會活動外,辦了一所為師生員工服務的合作銀行和幾個合作機構。復旦大學積極提倡獨立自由和學生自治精神。學生自治制是由學生選舉出幾位代表,組成一個委員會來承擔學校的所有管理工作,院內各部事務全部都由學生管理。學生代表直接參與學校的行政管理。通過培養學生自治能力,分配學生擔任行政職務是為了將來把民主價值觀運用到社會。這一管理制度體現民主、自由、平等觀念。這也形成復旦獨特的治校風格。
復旦作為近代中國知名的私立大學,它的教學有其獨特的風格。首先,教學要求非常嚴格。在為學生奠定知識基礎方面,復旦大學規定,學生凡國文、英文、算學有一科不及格者,不能升級,也不能畢業。復旦學生以基礎扎實而著稱。其次,非常注重外語教學。把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列入必修科目,規定除了本國的歷史、地理、數學等課程須用漢文外,其他科目都用西文教授。目的是培養中、西會通的人才。除此之外,復旦大學提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并重的教育理念。復旦大學的辦學理念是崇尚科學,注重文藝,不談教理,容納各種人文及自然科學知識。
設有中文、外文、歷史、社會學、新聞、教育等系的復旦文學院在課程設置的廣泛程度上,可以和美國文科學院相比擬,同時又注重職業訓練。學生畢業之后,可能應付社會的挑戰和適應社會的需要。成立于1917的復旦大學商學院是根據當時國際、國內商業發展以及上海民族工商業的需求,創立此學科。它設有銀行學、會計學、國際貿易和企業管理,為民族工商業培養一大批經營管理人才和理財貿易專家。
復旦大學的教學理念是中西會通,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并重。從復旦課程設置來看,有兩點是其突出的特點。一是學校對于課程設置有較多的自主權,因而有可能根據中國培養高等人材的需要,來決定教什么或不教什么。二是注重實用知識的學習。當時的復旦課程設置,不僅向學生介紹了新知識,并且力求結合現實常發生的問題加以說明。
建設現代大學制度,其核心是指在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指導下,大學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實行科學管理。目前,中國大學制度存在很多欠缺,不管從對外關系上還是內部管理。中國大學作為學術組織,其主體地位缺失,大學存在嚴重行政性泛化現象,缺少學術獨立與學術自由氛圍。近代復旦大學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些為目前的中國大學制度創新提供一些借鑒作用。
就大學與外部關系來說,復旦大學最初建立是因為反法帝國主義奪權所產生的,它是一所愛國主義民主學校。國外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倡導教育獨立、學術自由,而且復旦大學一直到1942保持其私立大學的性質,政府對其干涉相對較少,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校在較獨立的環境相對比較自由的發展。
復旦大學對現代大學制度貢獻主要體現在其學校內部治理上。學生自治制度是復旦大學的一顯著特色,其管理制度把學校管理權利交給學生體現民主、自由、平等觀念,而其課程設置是其另一重要特色。其課程設置學校有較大的自主權,教授可以決定教什么不教什么,其教學內容很重視實用知識的學習。復旦教授和學生都重視學術自由,他們從中國教育傳統中吸取知識來承擔社會重任、關心實用研究的內在價值,來加以改造以適應社會需要。他們既不盲目追求西方學術標準,也不排斥引進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理論,而是想樹立起中國近代學術標準。
[1]劉獻君.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哲學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1,(10).
[2]程滄波.國立復旦大學[A].中華民國大學志[M].
[3]薛明揚.復旦雜憶[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4]趙少荃.復旦大學創立經過[J].上海高教研究,1984,(02).
[5]孫宏.復旦公學(學院)遷錫紀事[J].檔案與史學,1999,(01).
[6]別敦榮.我國現代大學制度探析[J].江蘇高教,2004,(03).
[7]宋秋蓉.近代中國私立大學辦學成功地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05).
[8]許美德.一個大學新傳統的開創——復旦的早年[J].復旦學報,1982,(02).
[9]黃書光.論馬相伯在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3,(06).
[10]張建奇,杜馳.民國前期中國現代大學制度的確立[J].大學教育科學,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