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路
(山東省青島衛生學校)
理論聯系實際是教學工作中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這對于職業教育尤為重要,由于我國的教育體制所限,普通高中與職業學校的招生比例不太合理導致職校的生源質量明顯下降,文化課基礎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仍一味注重知識理論性和系統性而忽視靈活性和實用性,就必然導致學生學而不精,無法適應就業的需求。就拿《化學》來說,如果僅按現行的教學大綱照本宣科進行教學,教師辛辛苦苦講述,學生聽得枯燥無味,可謂“臺上老師唾沫腥子漫天飛,臺下學生打瞌睡”,這已成為職業學校的通病。如何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是職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法,進行教育創新,采取生動活潑、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近幾年筆者就此進行了一些探索,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實際需要對教材有所取舍有所側重,使教學由傳統型向實用型轉變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現在的《化學》教材雖然是根據部頒的教學大綱進行編寫的,但教材出版周期長導致知識更新速度慢,在靈活性實用性方面也存在不足之處,當然為每一專業都編一本教材也是不現實的。因此作為化學教師必須從學生所學的專業教材中、實際應用中找出與化學相關的知識點并融合到教學中去,這是解決教材問題最可行的辦法,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多花一些時間來尋找與專業知識的結合點,在講述的過程中與專業課密切相關知識要講深講透,無關緊要的可略講或不講,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廣泛收集化學及相關學科的最新信息,掌握國內外新進展,將其與教材結合起來并在課堂中滲透進去,一方面彌補教材滯后與學科進展的矛盾,另一方面使學生獲得最新的學科知識,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進取心。在緊密聯系專業實際的教學中,化學也不應該完全處于服務配角地位,欲使學生在專業工作中能夠更好地運用化學知識,僅僅滲透是不夠的,作為教師還應該變被動為主動,將化學知識融合到專業中去。本著為學生就業著想的原則,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和經濟發展需求,適當編寫與學生所學專業緊密相關的實用化學知識補充教材和有益于學生潛能開發的教學內容。例如,針對藥劑專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進入藥廠工作,在藥劑專業的教學中適當增加了生物制藥方面的補充教材,既滿足了用人單位的需要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人才的培養由傳統型向實用型轉變,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努力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化學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過去的那種“一支粉筆、一張嘴、三尺黑板任我繪,枯燥乏味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式,已不再適應現代的教學。必須在知識傳遞方式上進行優化——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這就要求對傳統的“說教式”教學進行革新,采取形象直觀、益于智力開發的多媒體教學形式,使問題的表達具體形象,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使枯燥乏味的教學變得新穎有趣。在演示多媒體過程中,我還通過暫停放映,教師解釋,或邊放邊解釋的方法,把兩種教學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識過程中,又得到教師適時適度的強化,使這一難于理解的知識變得易于接受。當過一段時間測驗時,大多數學生都準確地掌握了采用多媒體教學的相關知識。這就啟示我們:電教媒體的生動、直觀,接近于現實,合理使用,則使知識進入學生頭腦中的途徑增多了,記憶加深了。若再與講解結合,其形象化、趣味化與化難為易的效果,是單純的講述所無法達到的。
在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教育觀念早已根深蒂固,認為教師的工作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強調教師是教育的主宰者,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發動者。而現代教學觀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教要著眼于、立足于學生的“學”“教”要為“學”服務。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對學生實施“灌輸式”“填鴨式”教育模式,不僅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而且難以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學生的個性也就難以受到尊重。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發展學生的潛能。實際上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學生的知識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因此,教師的作用不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把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去學習,通過自我發現,不斷獲取知識,亦即“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識規律,結合化學的特點,巧設懸念,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講授《緒論》一節時可向學生展示化學的發展歷史和21世紀化學發展的宏偉藍圖,介紹化學與醫學的密切關系,使學生體驗“處處有化學”的真情實感,引導學生主動去研究去探索化學的奧秘。通過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踴躍發言,你一言,我一語,最后自己總結,以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代替了嚴肅死板的教學,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使其主體作用得到了發揮。同時,通過識圖、辨圖、對比、類比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獨立思考能力,而且經過思維活動后,便于學生由瞬時記憶形成短時記憶,進而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長時記憶。這樣一環扣一環,步步設疑,步步深入,步步點撥,使學生在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中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充分發揮了課堂上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情緒倍增,效果良好。
總之,在教學中要不斷地總結,優化教學資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實驗、多媒體教學手段,積極開展化學活動課,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愉快。變“強制性”教學活動為“主動性參與”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出掌握一技之長的實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