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 老士翠
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寓傳統文化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不僅有利于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而且能增強思政教學的實效性。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思政教師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一整套的思想觀念與精神文化體系,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文化精華正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把傳統文化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中華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中庸之道的價值觀、知行合一的實踐觀,以及仁政德治、民本主義、大同理想、實踐理性、樸素的唯物論與辯證法傳統等等,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客觀、歷史地評價傳統文化,使之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與現代文明相協調,與當代社會相適應,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居于主導地位,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成功地融入傳統文化教育,教師不但要熟練地掌握思想政治理論,還要廣泛閱讀傳統經典書籍,積極從事社會實踐調查,吸收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的最新成果,不斷擴充、深化自己的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的科研創新能力和傳統人文素養。
現代教學觀念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學目標由教師依據教材向學生傳授知識為主轉向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教學方式由教師單向的灌輸式教學轉為師生雙向的交流互動式教學。在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中實施傳統文化教育,思政課教師同樣采納新的教育理念與教學觀念,科學合理地選擇并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掌握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技巧,多摸索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尤其要利用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情。利用多媒體所提供的一切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育平臺,思政課教師可以將歷史文物或文化事項以圖片、文字、視頻、互動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通過高清大圖、3D效果、視頻效果、音頻效果、超鏈接效果來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直接感性認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思政課教師通過開展相關的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地方文化資源對于實踐教學具有頗為重要的價值。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各地方都有自己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和文化特征,這些“地方文化”距離學生比較近,它往往就是我們身邊的教學資源。思政課教師通過組織學生考察歷史古跡,調查民俗民情;通過搜閱相關文獻、撰寫調查報告和讀書心得、制作視頻短片等活動形式,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對于身邊的地方文化,學生對其具有強烈的了解和認知的愿望,學習這些內容有親切感,極易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同時,思政教師在實踐中注重傳統民俗節日文化教育。在傳統習俗節日到來前后,在校園內舉辦一些和傳統節日文化相關的活動。如端午節,我們組織學生吟誦《離騷》等以紀念詩人屈原為主題的詩歌朗誦比賽,學包粽子、學做香袋、“賽龍船”團隊訓練來傳承端午節日文化,中秋節,我們進行“愛心感恩行”教育活動,讓學生給父母師長寫感恩信,尋找身邊的感動等。通過傳統民俗節日、愛國紀念日教育,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民族感情和愛國熱情;而且為傳播和弘揚傳統文化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氛圍。通過實踐活動,學生不斷將思想政治理論和優秀傳統文化知識逐漸轉化為自己觀察和解決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促進自己道德的社會化,從而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
教師將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理論上注入人類情感的過程。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文明發展中所創造的寶貴財富,它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有效融入傳統文化,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注、認可程度,而且能在潤物細無聲的狀態下完成民族認同、文化認同、政治認同的任務,給教育帶來較好的效果。
思想政治理論課從一定意義上說,關系到一個民族和一代青年精神家園的構建,所以作為思政課教師,要明確思政課程的地位和作用,要有從事這一光輝事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思政課教師不僅在課堂上要有崇高的形象,日常生活中也應處處體現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獨特魅力。我們要具有不畏艱苦,腳踏實地,奮發向上,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勇于拼搏的工作作風,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不怕苦不怕累,積極探索教學改革,加強自身學習。
思政教師永遠象征著文明的標桿,厲行勤儉節約、低碳、節能、環保理念;在精神世界上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強化對工作與生活的理想與追求,用獨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正如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言:“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師的人格作用。”教師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充實自己的專業水平,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開闊學術視野,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以豐富的理論知識武裝頭腦,同時也要多了解社會,了解政策,了解學生。教師只有時刻加強學習,不斷優化知識結構,創造新思想、新觀念、新事物、新成果,才能更好地擔負文化傳承創新的使命。一名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就如一座豐碑,能給人以示范,給人以動力。只有教師以身作則,學生才可能耳濡目染,進而在實際中影響他們的行為。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高校育人隊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既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傳播者和實踐者,也是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引者和引路人。堅定的政治方向是高校思政教師必須要保持的。因為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信號,尤其是我們正經歷著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轉型時期,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樣性、差異性明顯增大,同時一些社會問題也浮出了水面,難免會沖擊到學生的思想,一旦學生缺乏理性的辯證分析,在世界觀上出現了缺失和偏差,思政教師要客觀地、真實地向學生講明問題,幫助學生端正思想態度。
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深度和廣度,關鍵在于思政課教師的文化自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只有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覺意識,對中國文化的歷史和現狀具有清醒的認識和判斷,對當今世界文明發展的潮流以及中國應當如何應對這種潮流有科學的思考,才有可能在接受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繼承和捍衛傳統文化及國家上層建筑意識形態,才有可能在課堂上以其所領悟與感受到的文化智慧與力量去啟迪學習者的心智,才有可能在比較、理解多種文化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文化位置與文化發展取向。
為此,思政教師要在思想上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增強傳統文化教育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在行動上注意提升自己在傳統文化方面的理論素養,從而通過言傳身教感染和啟發學生,以此帶動大學生在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理論素質方面的同步提高。
【1】李波,趙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入傳統文化教宣的意義和途徑.德育縱橫談,2012年3月.
【2】安濤.試析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年3月.
【3】曹宇嫦.論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契合.長春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3月.
【4】程霞.論新媒體利弊作用沖突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報業,2011年2月.
【5】岑紅.地方史料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優質教學體系的構建.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4月.
【6】周曉紅,李長泰.論傳統文化教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高等農業教育,2011年7月.
【7】衛廣玲.傳承與弘揚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一點思考.科學時代,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