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尚峰
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改革的關鍵時刻,大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其自身的求職張力,同時也直接關系到用人單位的根本利益。調查顯示:用人單位最注重的大學生素質指標有專業知識與技藝、敬業精神、學習意愿、可塑性、溝通能力等,而大學生最欠缺的素質指標中,敬業精神排在第一位。i
所以,加強對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不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校創新意識教育的典范,與此同時也是大學生高質量就業的有力保障。
從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和專業發展來看,其所設專業多為應用型專業,為社會輸送的是應用型人才,這種人才培養的模式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緊密聯系的并相互適應的,而職業院校的大部分專業也是針對第三產業而設置和進行培養的。這就要求職業院校在對專業進行教學評估和撰寫教學計劃之時就必須考慮市場經濟的規律和特點。眾所周知,由于市場經濟帶來一些弊端,比如:不講誠信、見利忘義、見異思遷、為謀取暴利不擇手段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職業道德觀教育的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的。如何將職業道德觀教育貫穿于教學工作的始終,是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專業教師需要共同面對的一項重大課題。
2014年5月2日,國發[2014]19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繼續明確了堅持以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決定》中提到的“以德樹人”對學生來說就是立德。總體來說就是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所以,包含在道德教育中的職業道德觀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日益關注食品安全和食品健康的問題。在食品烹飪專業的學生培養問題上,高等職業院校更加注重對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藝的培育,但是對職業道德觀的教育重視程度不足,并且沒有專門的教材支撐。故本文針對此問題做一個梳理和淺析,希望能夠引起相關研究者和決策者的關注。
恩格斯說:“實際上,每個階級,甚至每一個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ii食品烹飪學科培養的是餐飲業的儲備人才,其畢業之后的職業選擇具有單項性和同一性的特點,即基本在酒店業和餐飲業從事廚師操作和廚政管理工作。食品烹飪專業的學生要想做一名合格的高素質的廚師和管理者,除了在專業技藝上潛心鉆研和實踐外,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主義社會公德的教育外,有著該專業特有的職業道德教育即“廚德”的教育。這是作為食品烹飪專業職業道德教育方面必不可少的學習部分。主要內容包括:
(一)衣帽穿著和個人衛生習慣教育。作為食品烹飪專業的學生,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個人細節,勤剪指甲勤洗澡,工作期間嚴禁吸煙喝酒。在上崗前做好衛生防范工作,工裝衣帽穿戴整齊。嚴格按照上崗人員的衛生標準和操作規程做事。
(二)文化素質和管理素質兼顧教育。除了應該具備應有的文化和實踐技能外,必要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知識也必須同時具備,要在工作中不斷地完善自我,加強繼續教育和學習,不斷開發新的菜品和工藝。
(三)甘于奉獻和遵紀守法教育。作為烹飪專業的學生,應該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嚴格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嚴把食品質量安全關,杜絕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廚房。要遵守法律法規,堅決杜絕對供應商的吃拿卡要等違規違紀行為,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四)尊重他人和尊重自我教育。要在工作當中,真誠待人,誠實守信。要有合作意識,顧全大局。要勇于犧牲個人利益,維護集體利益。要不斷創新服務意識。
(五)愛惜原料和反對浪費教育。要充分考慮用人單位的經濟利益,嚴格控制原材料的使用,倡導科學健康消費,改變傳統飲食的不良習俗,杜絕浪費現象的發生。
在高等職業院校中,目前的職業道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一)教師隊伍構成不夠完善,職業道德教育相對薄弱。一般的職業道德教育課程貫穿于廚政管理、烹飪專業素質課等進行講授,但是這和教師本身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觀念息息相關。一方面,如果任課教師本身業務素質不高,學術素養不過硬,則對職業道德教育就缺乏系統理論知識,更多的則是依靠自己的主觀臆測和實踐經驗。另一方面,如果教師本身較為自我,不注重自身的行為習慣,沒有起到行為示范的作用,對學生缺少關愛,缺乏耐心和起碼的尊重,其自身所傳授的職業道德規范或者教益也不會被學生認同。
(二)職業道德教育體系不完善,對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在高等職業院校中,在德育教育問題上,基本上只有思想政治輔導員重視對其所管理的在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忽視道德品質的教育,忽視如何做一個社會人的基本素質的教育。大一和大二的德育教育主要是依托思政公共課的基礎課程展開的。主要課程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等課程。除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對職業道德教育有專門章節論述外,其他課程幾乎沒有提及。而即便《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有所提及,也很不系統,不具有針對性和專業性,沒有貫穿整個大學生涯的始終。從學生個體角度來講,對職業道德的重要性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低年級學生不夠重視,認為只要把有關食品和烹飪類的專業課程學好,把營養師證、西點師證、面點師證或者廚政管理師證的等級證書拿到手,再把各大菜系中的任意一個熟悉就可以了。而高年級學生,幾乎一整年時間都在實習,所以,僅僅為了完成就業指導課程才會接觸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對于用人單位的需求顯然沒有過多考慮。
(三)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創新不夠。教學方法上,還是多采用照本宣科的直接灌輸法,但是所運用的教材的系統性不強,教材的內容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并且過于概念化和陳舊。針對目前國際國內關注的誠信缺失的問題很少在教材中體現。比如未能邀請餐飲業的用人主體參與進來,或者各種社團組織、校外實踐活動沒有積極參與其中。
(四)校園文化建設未有提及。校園文化建設反映了一個學校的發展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人文價值體系,以及在學校發展過程中,全校師生共同努力所形成的特有的該學校的精、氣、神。校園文化建設是校園環境布局、基礎設施、教學場所等物質載體和全校教職員工、學生團體、班集體和全體學生共同作用下的精神載體的統一體。校園文化與普通文化課程相補充,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在現有的校園文化建設中,幾乎沒有涉及職業道德教育方面的內容。可以說,這種隱形的課程教育模式沒有充分體現它的價值。
(五)職業理念教育不夠,合作意識教育不足。作為職業道德主體性——學生來說,學校職業道德教育上缺乏合作意識的教育和引導,在學生進行的團體活動中,只注重學生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和特長,很少關注其是否應該具有的團隊合作精神,是否具備互助精神。在餐飲行業,一些舊有的封建陋習還不時的影響著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在新的歷史時期,新的觀念不斷更新,新型的師徒關系、同事關系必須得到進一步加強。
(六)創新意識教育亟待加強。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能否跟上時代并超越時代的不竭動力。創新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對當代大學生提出的時代要求。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由于經濟、家庭教育、環境以及自身的原因等,其自身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能力、創新意識和學習能力不強,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特別是用人單位的創新要求。表現在食品烹飪專業上,直接的體現就是研發新的菜品能力和接受繼續教育和培訓的能力有待加強和提高。
(一)多方面多渠道提高任課教師的文化和道德素質。師德師風建設是高等教育中涉及教師的職業紀律、職業態度、職業良心和職業作風的統稱。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敬業態度、行為習慣等等都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行政主管部門必須制定切合實際的師德評價標準和體系。在對教師進行考核時,必須將個人科研教學能力、學生評價、政治素養全面結合考慮。作為教師,就必須加強個人修養,關愛學生,表里如一,精于業務。同時要同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錯誤的價值理念做斗爭。
(二)完善職業道德教育目標和教育體系,創新意識教育和創新實踐教育課程體系。要建立高等職業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目標體系,在具體的宏觀指導上和統籌上做好文章。必須完善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學體系,盡快同目前與用人單位的要求脫節的狀況中變被動為主動。在教材內容上,摒棄過于陳舊的案例,引入世界各國反映當前最新職業道德教育方面的優秀成果和經驗。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不能搞形式主義的活動,應在新生入校之時就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整個大學教育階段。同時,要營造創新創業的社會和校園環境。學生探索真理,追求理想,獨立思考的精神要予以支持和鼓勵。為他們自主創業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激發他們的創業激情。
(三)增強學生自我教育意識。內因決定外因,外因只有通過內因起作用。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如果充分尊重大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地位,通過自身積極的自我教育來實現職業道德教育的目的。高等職業院校的德育目標不僅是社會主義公民道德教育,而且還應該激發學生的職業道德需要,把“收”和“放”的教育結合起來,長期積累,形成優秀的職業道德品質。
(四)重視就業指導課程,抓好實訓和實習過程。要在整個就業指導課中注重職業道德教育。就業指導課程一般是在學生畢業實習前的最后一個學期開設,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幫助大學生能夠快速高質量的就業。但是,這個課程一般教授的是面試技巧、職業的選擇以及國家當前的就業政策,以至于很少或者無視職業道德的教育。而在實際的實習和求職過程中,學生對待工作環境的種種不適,對工作缺乏耐心責任心,缺乏敬業精神,擅自毀約等情形都使得用人單位對這些學校產生不好的印象,進而影響以后學校的就業情況。要讓實訓和實習中受到用人單位好評的學生對新生或者不久將要畢業的學生進行培訓和引導。將職業道德意識轉化為實踐中的職業道德習慣和行為。
(五)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社團的作用。要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堅持以培養學生為中心。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塑造良好的性格和道德品質。利用好校園的物質和精神的平臺,不斷打造職業道德隱性教育課程的標桿。在校園文化中體現豐富的人文理念和道德價值,體現校園文明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擴張力。在學生社團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創造力,突出自身的特性和貢獻,提高自身的能力。但是,如果學生社團的活動能夠將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引入其中,讓活動的策劃和方案更有針對性,這將對職業道德的傳遞和滲透性得到大大加強。
(六)抓好黨建團建工作,以優秀黨員、優秀團員隊伍帶動全面發展。利用好學生黨支部的會議制度和學生團組織生活,不斷強化對黨員職業道德教育理念的灌輸。在團組織生活中,利用先進典型的案例分析,對全體團員進行職業道德觀的教育。在職業道德教育中,要大力弘揚集體主義的職業道德準則,充分發揮黨員的榜樣帶頭作用,堅持先進性與廣泛性的統一。
(七)校企協同,引入企業用人機制。建立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發展所需的社會支持體系。在食品烹飪專業課程的講授中,一方面,可以安排聘請實習基地的管理人員或者餐飲行業的勞動模范介紹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和規范;另一方面,“有教師指導學生到實際操作的現場感受和體會職業道德和從業精神的內涵。使學生在實踐中領悟到良好的職業道德對企事業單位形象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從實踐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從業態度和職業道德規范教育”。iii
注釋:
i孟憲琴,張福磊.對加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必要性的思考[J].職業時空,2006(8).
ii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36.
iii嚴淑萍.職業道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J].番禹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1).
[1]孟憲琴,張福磊.對加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必要性的思考[J].職業時空,2006.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錢安國.職業道德修養教程[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3.
[5]陳文昆.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研究[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6]陳喜林.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職業道德教育研究[D].武漢大學,2005.
[7]肖平,張國忠.加強高校職業道德教育迫在眉睫——高校職業道德教育狀況調查[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4(6).
[8]吳柏安.大學道德教育現狀及教育方法研討[J].商業經濟,2011年20期.
[9]嚴淑萍.職業道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J].番禹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