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臣(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1)體育教育專業招生規模逐年擴大,畢業生逐年增加。
體育教育專業起初通常設置在師范類院校,培養中小學體育教師是其主要目標,擴招以前雖然以培養中小學體育教師為主,但企事業單位等部門也都有畢業生就業的去所。擴招以后開設體育教育專業的學校迅速增加,截止到2009年,全國開設體育教育專業的學校就有289所,比擴招前的111所增加了1.6倍,這給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帶來了嚴重的挑戰。
(2)其他相關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增加。
近年來,由于相關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增加,比如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社會體育專業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對體育教育專業的就業造成了影響,由于專業和人數的增加使得用人單位在選擇用人的選擇面大大增加,也導致了體育教育專業就業的困難問題。
(3)教育體制的變化和用人單位對學歷要求的提高。
普通中等學校的撤銷或并入高等學院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過去這類學校也曾經是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去向,而現在留下的學校或變為職業技術學院或合并到其他高校,這些學校在選擇用人的時候多數都提高了學歷要求,本科畢業生很難再找到合適的位置。
(4)體育專項設置與選擇上的不合理。
體育專業的專項設計往往與社會需求和學生學習興趣密切相關,不同用人單位對專項的要求也不同,有一些用人單位對一些冷門項目也有個別要求,而專項的冷熱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在項目的選擇上有時比較盲目,有的為了跟風甚至選擇對于自己根本沒有基礎的專項,這樣導致了個別專項人數增多,就業壓力變大,有的項目甚至在畢業時無人問津。
(5)家長和畢業生的就業觀念。
目前,雖然就業壓力比較大,但很多家長和畢業生在選擇工作的時候還會傾向于一、二線城市,有的畢業生貪圖安逸或愛于面子不愿意回到自己的生源地工作,更不愿意去西部以及偏遠山區工作,這又為就業創造了很大的困難。
(1)與過去不同,目前畢業分配制度早已經被就業雙向選擇制度所取代,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不得不自謀職業,常年的擴大招生以及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問題已經脫離了社會需求,使目前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陷入了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了社會關切的民生問題。作為學校,應該在就業指導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基層就業,或走向西部以及投入到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的農村,全方位多角度的拓寬體育教育專業就業渠道。
(2)在開發多渠道就業途徑的同時,還要在創業指導方面加大力度,鼓勵畢業生走出校園后進行自主創業,不斷為就業困難這一問題提供新的出路,引導學生樹立自主創業的思想。
(1)在招生過程中逐漸控制體育院校的招生規模,減少學校和用人單位之間的供需矛盾。從源頭控制招生人數;轉變辦學理念,從傳統單一的傳授技能向多方位復合型人才培養轉變,實踐證明,“一專多能”的畢業生更容易被社會認可,體育院校也應該依托市場導向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面對當前,體育院校的未來應把“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終身教育”作為核心教育理念,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使畢業生在德、智、體、美各個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成為社會和用人單位真正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2)調整教學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在保證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之間關系的同時,努力構建新的課程結構,以專業需要和學生未來面向社會的發展為重點,特別是要調整好必修內容與選修內容的比例;要把知識的講授和做人教育結合起來,要把體育專業教育和文化傳承結合起來,立足于給學生和社會最需要的教育理念,使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都得到全面的培養。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為了能夠更好的解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就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影響體育教育專業就業的根本原因,從而根據社會的需求和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自身的特點并結合國家關于畢業生就業的相關政策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依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轉變辦學理念,更新培養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大力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做好畢業生就業保障工作,使學生的綜合素質等方面得到提高。只有這樣,經過我們的努力,我們才能逐步解決體育教育專業就業困難的問題,才能使畢業生適應新形勢下的需求,為畢業后的充分就業和有效擇業開辟新的道路。
[1]葉國雄,湯起宇.體育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初步設計[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9).
[2]20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接收及2010年需求情況調查分析[J].中國統計,2009(10).
[3]王樹宏,李金龍.我國社會體育專業畢業就業現狀與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