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曉瑩(北京聯合大學體育部 北京 100101)
眾所周知,體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正規高等院校都設有公共體育必修課和體育選修課。各所高校體育選修課主要的內容有足球,籃球,乒乓球等球類項目以及游泳,舞蹈,跆拳道等其他項目,各高校因資源不等,課程選項設置也有區別,但總體課程開設的范圍較廣,內容比較豐富,學生在體育選修課上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對體育運動、強身健體、休閑娛樂的需求。一般是在一年級開設體育基礎課,二年級開設體育選項修課。而這樣的形式雖然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卻造成了選修課上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對上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提高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首要問題。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
2010年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正式向全社會發布,提出了:“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其中育人為本是核心內容,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規劃綱要》較以往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注重因材施教,關心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分層次教學提出了具體而明確的要求。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推廣分層教學不僅是《教育規劃綱要》的要求,也是高校體育自身發展的需求。應用分層教學法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全面提高體育選修課的教學質量。
分層教學法的理論依據古已有之,我國的孔子早已有“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的觀點。
在國外如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 “掌握學習理論”,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理論”等。對于分層教學法的概念,學者們表述有所不同。層教學就是“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性,區別對待地設計和進行教學,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以便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優的發展”?所謂的分層教學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它的核心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及時有益的幫助,尋求各自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分層教學的最大優點是能夠滿足不同需求,因層施教。注重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動機。分層教學符合從實際出發和因材施的教學原則。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教育的公平性,使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1)學生的分層。
體育運動能力包括身體的基本素質和所選修體育項目的專項水平以及學習接受能力。確定分層是分層教學法的基礎,在經過一次到兩次課后,教師通過相關專項的測試和觀察,按照能力將學生分組。國內專家最常用的做法是分為A、B、C三個小組即三個層次,分別代表優秀生,中等生,合格生。三個組別的學生并不是固定不動,而是通過練習,觀察和平時測驗隨時根據學生情況進行調整。
(2)教學過程的分層。
在確定了學生的分層后,教師要根據所教授的體育技能和學生的不同層次分別進行輔導和分組練習,合理的制定層次化的教學目標。在學生分組后,不同的小組起點有所不同,因此教師要做到在所教授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上區別對待。例如,在籃球選修課的行進間傳球聯系中,A組學生可以采用快速跑動行進間傳球練習。對他們傳球速度兩個人的身體方位等提出高要求。B組則采用慢速跑動的傳球練習為主,要求傳球準確,速度適中。C組采用走動傳球的練習。要求先掌握行進間的傳球提前量,保證球在行進過程中接住球。針對不同層次提出不同要求,不刻板于教學內容的按部就班,使層次較高同學能夠更好的提高水平,而層次較低同學則能夠在自身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逐漸達到教學目標。
(3)考核與評價的分層。
學習成績是檢驗學生學習好壞的標準,是督促學生自覺進行練習的一種手段,因此評定成績應科學合理,才能起到它應有的作用,我們采用百分制評定成績,無論層次,考核內容每學期有三項相同:學習態度、出勤、課堂紀律。考核標準分三層分別有不同的難度系數:A組可再另設加分考核內容或加大考核難度。B組學生則按照教學大綱所制定的標準考核難度進行。C組同學要求降低難度。例如在健美操的分層考核中A組同學允許在考核套路中完成自主創編動作。B組同學按照標準動作完成考核。C組同學要求獨立完成成套動作允許出現錯誤。體育教育的目標不是讓學生得高分,而是要學生通過體育課樹立體育意識,學習健身知識和掌握健身技能,建立終身體育觀念。
分層教學法的有效實施能夠很好的解決在高校體育選修課中出現的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的情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通過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練習方法達到最優化學習目標。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主動性,但在實施過程中還要注意幾點問題:
一方面是分層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師要做到全面的了解學生,科學合理的進行層次。所謂分層并不是將學生進行好與壞之分,教師要對各層次一視同仁。做到滿足各個層次學生體育知識及體育技能的所需。分層盡量做到不公開,以避免在低能力組的同學心里產生自卑和厭學情緒。所以分層不是一成不變,通過學習考核和學生表現隨時變動,鼓勵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并在練習過程中進行高層次幫帶低層次的混合練習。
另一方面,分層教學對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要求較高。教師要做到全面了解學生,熟悉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的合理實施分層教學。教師要做到分層備課,分層練習,分層指導。要能夠充分調動每一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他們原有基礎上設立一個經過努力能達到的教學目標。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使他們有一個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
[1]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J].人民教育,2010.
[2]詹振權.關于“多層次教學”研究的歷史、現狀和進展[J].外國教育資料,1989,5.
[3]杜金華.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理論與實踐探討[J].科技咨詢導報,2006,11.
[4]劉留.分層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運用的研究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