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龍(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體育中心 寧夏 銀川750100)
短跑是一項技術、力量、速度相結合的運動項目,屬于典型的體能類速度型體育。在短跑項目中,竟技能力的核心構成要素是體能,主要通過運動員先天體能、后天訓練形成,是持久運動能力的體現。在青少年短跑運動訓練中,專項技術與素質訓練極為重要,其中速度訓練是技術與素質訓練的融合。因此,在速度訓練過程中,教練、老師應幫助青少年正確立、理解短跑概念、訓練方法,結合技術與素質訓練,樹立短跑速度訓練的系統觀、整體觀,開展科學、有效的短跑運動速度訓練。
短跑運動訓練主要包括技術訓練、速度訓練、力量訓練等內容。其中,正確的短跑技術有助于運動員節省能量消耗、發揮機能能力,主要包括局部動作技術、最高速度發揮技術、加速技術、節奏控制技術等,是短跑運動訓練的基礎,是規范短跑動作的前提。而在短跑運動訓練中,力量訓練主要是肌肉例訓練,通過力量訓練科學、合理調節處理動作速度、肌肉負荷、休息間隔、重復次數等因素時間的關系。
速度素質主要包括移動速度、動作速度、反應速度三方面,是人體快速運動能力的反應。其中,人體在一定時間內的快速移動能力即為移動速度,而快速完成某一動作的能力即為動作速度。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對刺激信號的快速反應能力則為反應速度。速度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注意力、動作技術、克服外部阻力能力、肌肉內協調能力、靈活性、遺傳因素等。同時,對于動作的頻率而言,除了受單個動作速度的因素影響,還直接受動作的協調性因素影響,需要持續的能量轉換。在速度素質的構成因素中,受遺傳影響較大的是反應速度,而移動速度、動作速度均具有較高的可塑性,可通過后天的科學訓練進行提升。
在速度訓練過程中,應科學處理速度訓練與力量、技術訓練的關系,對速度訓練時間、順序進行科學安排,確保訓練的全面性,避免相互制約、尋求良性轉移。對于青少年而言,由于其正處于身體發育階段,身體組織、內臟系統還未成熟,還不具備承受大負荷訓練的能力。因此,在青少年短跑運動速度訓練中,應根據青少年性別、年齡,進行有節制的、針對性訓練,適當把握訓練強度與量的關系,適當休息。
步幅、步頻是短跑速度的主要表現形式,高水平的移動速度需要大幅度與高頻度的合理結合。在訓練過程中,可通過肌肉放松使肌肉本身的內阻力減少,促進血液循環,血液循環暢通的情況下使大量氧氣輸入到參加活動的肌肉中,從提高有氧呼吸,節省能源物質。同時,在肌肉放松的情況下,合理利用肌體ATP,增加肌肉收縮前的初長度,提高技術動作的協調性,減少神經肌肉能力損失。
在速度素質發展過程中,“速度障礙”會隨著速度訓練的發展而產生,出現速度難以提高與停滯的狀況。從主觀方面分析,速度障礙發生的原因包括過早發展絕對速度、負荷過重、技術動作不合理、基礎訓練不扎實等。從客觀方面分析,速度障礙發生的原因可從技能形成機制、運動學、動作基本形成規律、能力供應等方面研究。如神經過程靈活性困難、快速移動克服阻力正比于速度平方等。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應根據速度障礙特點,合理把握訓練時間,注意適當休息。同時,速度訓練過程中,青少年應保持興奮狀態,在運動欲強、精力旺盛的情況進行訓練,確保神經系統處于靈活狀態。
在青少年短跑訓練中,速度訓練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各個訓練階段相互協調。在基礎訓練階段,應盡量避免使用用力較大的訓練動作,可通過游戲、各種形式比賽等活動,如體操技巧練習、跳躍練習、接力跑等,提高青少年運動興趣,避免大動作造成韌帶拉傷問題。而在初期專項訓練階段,應在加強速度力量素質訓練,通過各種局部動作速度、跳躍練習,逐漸提升速度。到了專項訓練階段,通過各種具有針對性的專項訓練,對短跑技術進行指導,并在短跑技術的支持下開展專門速度訓練。在此訓練過程中,應足訓練的有效性、針對性,注重培養全程速度節奏控制技能。
提高青少年短跑運動速度的最有效方式是助力和阻力訓練,訓練目的是給運動員一個外在拉力、推力,通過訓練提高神經對肌肉的支配力,從而使快速反射的動力定型建立,增加運動員步長、提高步頻,提高短跑速度。阻力訓練,指的是增加青少年短跑難度,給予一定負荷的訓練。由于人體是一個杠桿體系,增強靠近支點肌群的力是改變人體杠桿體系角速度、改善杠桿體系的重要方式,增加近端拉力,杠桿運動的角速度也隨之增加。同時,在訓練過程中,應確保髖部的肌肉力得到充分發展,提高髖關節轉動角速度、伸髖速度。
青少年肌肉力量直接影響著短跑的起跑速度、加速速度及最高速度。因此,在青少年短跑運動速度訓練中,應加強力量訓練,提高肌肉力量、工作肌群爆發力、快速力量耐力。專項擺動力量訓練主要以力量耐力、速度力量訓練為主,通過對抗阻力、負重方法,逐漸提高力量水平。在訓練中,對于青少年而言,應以中小負荷為主,適度增加重復次數、練習負荷。首先,應提高下肢擺力量,以工作肌群間的協調能力、以髖為軸的快速擺動力量為練習重點,選擇與短跑運動特點相符合的肌肉工作方式。例如,利用各種擺動練習鍛煉青少年彈性帶,通過高抬腿跑練習加快著地動作,通過“車輪跑”練習擺動扒地動作。同時,還應進行快速弓箭步換腿跳練習、跨低欄練習、高支撐狀態下快跑模仿練習等。其次,對于上肢擺動力量訓練而言,主要對以肩為軸的上肢擺動動作進行練習,結合短跑動作練習擺臂速度、方向、力量,并通過擺臂控制下肢運動,提高整體運動效果。
短跑分為不同階段,需要不同速度,不同速度需要不同的訓練方式。例如,在最高速度訓練時,應設定合理的跑距,并在訓練過程中使青少年保持跑的技術動作結構,盡量避免因跑的技術動作結構破壞而使跑距不穩定,也不可進行跑距過長訓練,避免因疲勞而導致跑的技術動作、步長、重心起伏變化。一般情況下,最高速度能力訓練的時間不應超過8s,跑距不超過50m,且每各訓練方式、動作重復3次左右,每次練習間隔保持在3min左右。
跳躍練習包括長跳、短跳兩種,長跳有助于訓練速度耐力與速度力量,短跳有助于訓練速度爆發力。通常情況下,長跳訓練以50m計時跨步跳練習為最佳,而短跳以提高起跑加速能力為主。在訓練過程中,長跳練習應在速度訓練之后進行,而短跳應在速度訓練之前進行。且在訓練初期,以大量練習為主,到了訓練后期,加強對50m跨步跳、短跳訓練。同時,在每次大運動量跳躍訓練之后練習中,應采取較長距離反復跑的方式開展訓練,以此提高學生的速度耐力。
對于青少年短跑運動速度訓練,根據青少年生長發育特點,在確保青少年身體健康不受損害的前提下進行持續、完整訓練,合理開展技術、力量、速度訓練,樹立正確的短跑訓練思想,將速度訓練與技術訓練相結合,合理控制訓練時間與負荷、加強專項訓練,逐漸提高青少年短跑速度。
[1]劉文軍.淺談青少年的短跑訓練[J].科技資訊,2010,(21).
[2]黃創猷.青少年400m短跑訓練的特殊性與實踐體會[J].廣東科技,2013,22(8).
[3]袁廣慧,于吉利.談少年田徑運動員短跑速度訓練的幾點體會[J].體育時空,2011,(6).
[4]吳墨松.淺議青少年短跑項目力量和速度的訓練[J].改革與開放,2009,(24).
[5]孫大偉.淺談青少年短跑運動員速度訓練的要求和方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