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伯先(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近年來,老北京打花棍的娛樂健身效果已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人們在它傳統的基礎上加入了新的元素,開發了更多的花樣,豐富了花棍的內容,使得它成為全民健身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種說法是打花棍的產生和商朝的紂王有密切聯系,傳說因為商紂王奢靡浪費,暴虐嗜殺,導致百姓怨聲載道;又因紂王與筷子的發明有關,所以百姓就用兩根類似筷子的木棍相互擊打,以排解心中的不滿和怨氣。時間久了百姓發現這項運動不僅能發泄心中抑郁還能達到健身的效果,于是拉開了一項民族健身運動興起的帷幕;還有一種說法是打花棍起源于宋朝丐幫的打狗棍,他們習武或沿街唱曲時用打狗棍敲擊節拍。到了明清之時,由于受到“霸王鞭”的影響和啟發,人們開始在竹竿兩頭裝上錢鈴和布頭,發展成為一種嶄新的娛樂項目。
花棍的發展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樣都并非一帆風順,打花棍在繁盛的時候一度成為京城皇宮貴族的娛樂健身的休閑活動,但是在低潮的時候,花棍成為街頭藝人養家糊口的工具。不管它的發展經歷了多少磨難,打花棍已經成為中國運動的一種古老的文化。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一些古老的傳統健身項目又被挖掘整理出來,打花棍作為其中之一,促使它重新煥發光彩。
老北京花棍的動作簡單大方,造型上,它能任意取舍,變形夸張,對比強烈,參與者手持兩根花棍,將其中一根棍在空中撥來打去,還可以擺出各種陣形,花棍不僅可以作為個人娛樂,多人一起也逐漸成為了潮流,表演者們在人群中相互拋接,打出各種花樣,把較強的技術性和較高的觀賞性有機結合。近幾年花棍加入了更多新的元素和新的動作,給這項運動注入了更加多的活力。
老北京花棍可提高人的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同時可提高人的本體感覺功能,增強反應的靈敏性和動作的準確性。打花棍時,打擊的位置、力量和時間必須恰到好處。不然花棍就會跳動紊亂,失去節奏,以至落地。進行一些高難動作,則對擊打的時間、擊點的準確性和力量的大小要求更高。經常練習,肢體的感知就會越來越靈敏,關節的位覺就會越來越準確;方向的掌握,力量的控制,動作的協調,就會越來越精細。
老北京花棍是一種休閑健身娛樂活動。這種活動就是本著讓人們獲得身心的愉悅;使參與者充分體驗和享受到人與人、人與群體之間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相互關愛、友好交往的人文快樂。打花棍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從而提高其游戲性和趣味性,并且收到了愉悅身心的良好效果。
老北京打花棍作為一種古老的流傳于民間的文化運動,它跨越了地域和民族的不同,促進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以至逐步形成了由多種民族文化共同構成的、具有多元一體特征的大中華文化體系。打花棍不僅在國內大放異彩,在國際上也產生了一定影響,08年北京奧園會馬拉松比賽前,作為熱身節目,花棍在鳥巢展現出其獨特的風采,使全球看到了這項古老的運動,加速了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的傳播。
花棍是既安全又比較柔和的鍛煉項目,在任地方都可以練習。練習老北京花棍使心情平穩,使注意力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起來。練習時間長久后,增加我們的記憶力,使頭腦更清楚。這項運動,讓學生走出課堂,來到操場,進行大課間活動,為花棍運動提供了機遇,也為學生能夠學到“終身體育項目”奠定了基礎。
上班族的身體越來越差,心理壓力較大,打花棍可以緩解上班族的壓力,在工休期間,利用辦公室,或走廊均可以活動,充分緩解壓力,釋放壓力,在鍛煉肢體的同時,身心得到了滿足和宣泄,有益于上班族的生理健康和心理的平衡,是一種極好的身體和精神的雙重鍛煉形式。
老北京打花棍成為老年人中的一種新的健身時尚,除了能強健他們的身體和豐富生活外,經常打花棍的老人身心都更加健康、更加年輕、更加快樂。
[1]冉春燕.對民族傳統體育“打花棍”的其他名稱以及相關傳說的研究[J].中國社會教育,2011,(5).
[2]程鵬宇花棍在我國民間存在的價值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23(6).
[3]余學好.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及現代化[J].體育學刊,2004,(3).
[4]冉春燕.民族傳統體育“打花棍”的主要功能[J].素質教育,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