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洋(海口經濟學院 海南 海口 571127)
體育教育在大學教育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基礎地位,是我國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與德育、智育、美育、勞育相結合,共同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通過體育運動不僅能夠強身健體,而且還能提高思維,充實精神,有著良好的調節心理壓力的作用。大學體育教育是增進人的身體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途徑,能夠促進人腦的進一步發育,對于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世紀以來,我國高校在大學體育教學方面進行多次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大學體育教育改革主要針對當代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無法適應社會工作需要的現象而提出的,在教育改革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
大學體育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學生,教育改革模式的創新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健康第一”為創新宗旨,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方法,還要養成學生終身鍛煉的習慣,使學生在鍛煉中體驗歡樂,在歡樂中增強體質。
傳統的體育教育存在著教學方式呆板,學生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體育教育模式的創新要以加強體育課程建設,提高體育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增強大學生的體育意識,以體育運動為主線,實現體育教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
大學體育教育模式的創新要以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為衡量標準,實踐是檢驗工作的唯一標準,只有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了,才能說模式創新科學合理。教育模式的創新要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要詢問學生意見,提高創新水平。
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模式的創新要從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目標抓起,通過創新教學方式、構建高素質體育教育隊伍和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等方法來實現改革模式的創新。
創新大學體育教學方法,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實現教育模式的改革,教學方法的探討要集思廣益,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生命在于運動,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體育競賽,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參與意識,借助體育競賽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加強體育教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在教授學生體育鍛煉知識的同時也要教授健康知識;對于各種運動損傷及其防治進行專項教學,實現多種球類運動和休閑運動教學上的相結合。
在保證體育鍛煉的基礎之上,加強體育知識與健康知識的傳授,創新體育教學內容,以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學體育教學不僅只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更深一層的是要鍛煉當代大學生堅韌不拔的品性。加強挫折教育,對于當下這些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的大學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要在體育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勇敢向上、愈挫愈勇的斗志,增強學生的自制能力,使體育鍛煉與心理素質相結合。
當代大學體育教師要狠抓創新意識、開放意識和與時俱進,要選擇一批能夠緊跟大學生腳步的教師,使得老師能夠學生實現良好的溝通與交流;高校要為體育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條件,對體育教師進行定期的培訓,教師也要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我充電,致力于為學生服務;教師隊伍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體育素質評價體系,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檢驗,在學生身體素質的檢測反饋中及時地調整教學方案,積極進行教學創新。
此外,高校在創新體育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以學生為主體,加強運動教學,創新運動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運動積極性,樹立學生終身運動的理念。
大學體育教育改革對于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創新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模式要從多個方面入手,要創新體育課程教育,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體育教育的認知,要構建一支高素質的體育教育隊伍,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以“健康第一”為創新改革的目標,不斷地培養高素質的大學生人才,從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1]鄭玲玲.淺談大學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能素質的培養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2,(15).
[2]于雷.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2,(14).
[3]尹干閩.新課程標準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方向思考[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