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隆(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陜西 西安 710302)
隨著體育課程新標準的逐漸實施,“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并將心理健康教育放到了同生理健康教育同樣重要的地位,但相關調查顯示,我國目前患有嚴重心理疾病的人群有1600萬左右,其中30%以上的人群是在學生時代發病的,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學生在體育教學中表現出的體育心理問題給予足夠的關注。從整體上看,學生的體育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體育學習興趣不濃,缺乏主動參與意識,壓學、畏難、逆反心理嚴重,借故請假、無故逃課現象過多,體育考核只求及格等,這些體育心理問題的存在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體育教學的質量和針對性。因此,對于體育教師而言,必須充分認識到體育健康心理維護的重要性,注重加強對學生體育心理問題的研究與分析,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體育教學的目標主要在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舒緩學生的心理壓力,幫助學生養成參加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樹立體育終身意識。但是在體育教學的具體實踐中,有的教師一味的開展單向化、統一化、標準化的體育技能教學,沒有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個性化需求,使得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感覺不到快樂,體育不到收獲和成功帶來的喜悅,加上有的教學內容超出了學生的運動基礎和興趣愛好,所以容易導致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畏難心理和抵觸情緒,嚴重削弱了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參與熱情。
體育教師要想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但這恰恰是很多體育教師容易忽視的。這是因為,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下,都是以教師的教學為中心的,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和被動訓練的位置,很少有自主活動的時間和機會,所以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自律意識和主動意識相對缺乏,這就容易造成學生翹課、無故逃課、及格萬歲等不健康的體育學習心理,最終會影響到體育教學的實際效果。
由于體育教學的環境是相對開放的,學生通過都會有一段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但是由于有的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責任意識不是很強,在這段時間容易忽略對學生的積極引導和課堂教學紀律的維護,這種“放羊式”的教學也容易產生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不健康心理,如學生提前下課、擅自脫離課堂等,這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體育教學的實效性。
對于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心理問題的克服,體育教師可以先從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開始,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優化,確立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增強體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娛樂性、針對性、互動性和開放性,帶給學生更多的快樂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主動意識和參與熱情,使學生逐漸樹立起“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體育學習理念,實現對各種心理問題的逐漸克服。
在體育課堂上,學生的心理會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產生畏難、焦慮、失意、急躁等心理,這時教師應當實施發揮自身的引導職能,適時開展挫折教育,進而磨煉學生意志,培養現代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較強的適應性能力。例如,在開展技能訓練項目時,適時的挫折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戰勝困難、找回自信,而且能夠在破解心理障礙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讓學生正常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環節中來。
由于每個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都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狀態、體育情趣、運動習慣和身體素質,所以體育教師要想降低學生的抵觸情緒等心理問題,就應當針對學生的個性化素質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開展個性化的體育教學。例如,對于一些身體素質較差、運動技能不高而又存在輕度抑郁的學生群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參加一些靈活度高、運動強度低的運動項目,可以很好的舒緩學生的心理壓力,擴散學生的不良情緒,進而幫助學生克服在體育心理問題。
在體育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側重于技能教學,對情感教育則是相對忽視,這不利于學生體育心理問題的解決。有人將體育課程比喻為“情感劇場”,說的就是讓教師這個“導演”重視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對學生在體育課堂上表現出的各種心理問題給予高度的重視,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合理的調節課堂氣氛,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等。如有的教師在課堂上非常重視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始終以微笑的面孔,親切、和藹、幽默的言行來喚起學生心靈的共鳴,能夠對學生表現出的心理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進行及時的分析,總結出學生體育心理的變化規律,并最終借助情感教育手段實現學生心理困境的破解,進而實現了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高。
[1]姜志明,王濤.當代中國大學體育教學生態化的缺失與反思[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01).
[2]吳新泉.體育教學心理環境對學生的優化[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