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李俊
(1.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7;2.浙江工業大學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4)
我國目前的地下空間商業利用正在經歷一個空前的轉型期。城市地下空間的商業開發和利用逐步成為了現代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發展方向,并正向著大型、綜合、高效、綠色的方向發展。
地下空間商業利用開發是一個綜合的、復雜的、系統的過程,涵蓋的方面有很多。設計雖然是其整個開發周期里的一小部分,但對整個項目是否能運營成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設計要考慮空間舒適性、經濟適用性、結構實施性、設備合理性,還要評估其改造可能性、運營高效性、發展持續性等等各方面的內容。整個過程中仍有許多值得我們設計從業人員探索研究的部分。在著手設計之前,應全面調研商業業態、區域交通、自然資源、造價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協助業主理性而審慎地進行規劃建設,實現科學開發、有效利用,才能贏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地下空間因其空間形式的特殊性,其商業動線設計更需要細致、合理、科學地規劃。其著重需要考慮出入口和客流流線兩個問題,即“人怎么來”和“人怎么走”。擁有穩定的客流是商業開發成功的必要因素。地下空間商業往往通過連接地鐵或設置下沉廣場來解決出入口的問題。地鐵能持續不斷地提供客流,而一個尺度舒適、空間開敞、形象出眾的下沉廣場也會成為地下空間的良好商業形象,為其增加商業吸引力。地下空間內部的客流流線需簡潔、高效、清晰,將客流有序地組織到每家商戶,通常還需結合客流流線布置些下沉采光庭院,有助于減少長時間步行地下空間的壓抑感。
地下商業的繁榮與否,制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與周邊業態的整合關系及其區域位置。舉例如下,連接地鐵的地下商業,根據其人流快速通過的特點,適應大開間小進深單間店鋪出租出售的這種商業產品;位于城市公園下的地下商業,根據其休閑娛樂的性質,則可適應主力店、旗艦店等商業產品;而位于城市商務區的地下商業,則需要考慮更多的空間適應性,滿足多種商業產品的空間需求。隨著地下商業越來越強烈的主題化、品牌化的趨勢,在設計階段,充分考慮這種后期運營的不確定性,保證設備設施、空間組織將來都有足夠的可能適應變革的需要和時代的發展。
地下空間因其空間形式的特殊性,往往需要通過設計來改善其空間品質。一方面,良好的設備運行系統可以保證地下空間擁有與地面建筑一樣的舒適度;另一方面,通過下沉廣場庭院、采光通風天井等措施可以消除地下空間與室外空間的這種天然的界限感,使得地面與地下空間相互融合,減少地下空間的壓抑感。值得注意的是,建筑的層高對空間的舒適與商業的利用影響很大,考慮到地下室挖深對建設成本影響重大,故在建設成本與后期使用的舒適度兩者間需做慎重的權衡。
金沙湖綠軸城市地下空間商業開發項目,位于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區單元。項目南起金沙大道、北至幸福河,總長約500m、寬50m;作為中心區規劃軸線景觀,項目重要性不言而喻。項目含地面景觀及地下一層商業、地下二層停車三大塊設計內容,總計建筑面積逾30000m2。
綠軸貫穿連接金沙湖、下沙地鐵西站、周邊規劃商業板塊,但同時又被上沙渠以及學林支路、松合農居支路兩條市政道路所隔斷,現狀條件使其難以形成延續性。因此,思考如何避免這些先天不利因素;打造一條屬于城市的、景觀連續的、商業流暢的、交通便捷的、切實可行的金沙湖綠軸。
3.3.1 城市的綠軸:打造一條從下沙新城生長出來的綠軸
本案地面景觀設計造型宛若金沙湖畔騰躍而起的蛟龍,形態曲婉生動;軸線兩側層層延展的多彩綠化,宛若蛟龍掀起湖面的水花。步行系統隨場地豎向的變化,或溫婉蜿蜒,或跌宕起伏,與流暢的曲線綠化景觀系統一同構成了飄逸、輕盈、靈動的設計形象。出眾的設計形象成為了本案的商業亮點,為后期商業的良好運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3.3.2 整體的綠軸:打造一條景觀完整、商業連續的綠軸
①構建完整的地面景觀步行系統:本案針對上沙渠以及兩條市政道路對綠軸造成隔斷的不利影響,提出了道路下穿、上跨河道的解決方案,充分保證了綠軸地面景觀自始而終的延續性。
②打造連續的商業步行系統:在商業流線的設計上,最大化的保證綠軸地下商業流線的連續性,當遇到上沙河和交叉道路時,在設計中對地面景觀進行適當的抬升,形成河面或道路以上的上穿過道,避免了商業動線被打斷,保證了地下商業空間連續完整。
3.3.3 交通的綠軸:打造一條交通流線清晰、人車互不干擾的綠軸
在金沙湖下沉廣場一側增設人行出入口,一方面使得出地鐵人流可以平順地進入地下商業街,另一方面有效地銜接了下沉廣場另一端綠軸人流,強化了主入口的標志性。綠軸兩側設置了多處下沉廣場、地面商業出入口,保證了從城市各個方向而來的人流均能便捷地到達地面景觀及地下商業街。
學林街支路及松合農居支路上的車流通過下穿道路從地面景觀的下層通過,并在下穿道路中設置項目所需的汽車出入口,使得市政道路與項目本身必要的汽車出入口完美銜接。地下車庫通過預留接口與周邊區塊地下車庫進行連接,今后在區域內形成四通八達的地下交通環網系統,達到共享城市資源的目的。
3.3.4 景觀的綠軸:打造一條可觀、可賞、可親、可游的綠軸
金沙湖綠軸中心景觀步行道隨著綠軸的起伏流動起來,時而高低起伏,時而豁然開朗。步移景異,人游走其中感受入畫般的風雅。下沉庭院及綠軸邊的景觀節點內布置親人尺度的小品、綠化,人靜臥其中感受繁華中的大隱。綠軸兩側延展的綠化,使得建筑與綠軸在形態上形成互補,在空間上相互滲透。繁花、游人、綠脈共同構成一條五彩繽紛、充滿活力的城市親民公園。
3.3.5 商業的綠軸:打造一條功能靈活、業態復合的地下商業綠軸
本案旨在為市民提供一個休閑購物一站式綜合生活體驗場所。因此,在商業平面設計中,提供了多樣、靈活、多變的平面空間形態,從而滿足不同業態的需求。在綠軸的兩側均預留地塊接口,便于與周邊地塊今后商業的串聯。地下商業結合地面流動的綠化形態自然的在地下商業街兩側設置下沉廣場和采光天窗,使得原本昏暗的地下商業空間變得通透明亮。
總而言之,對地下商業空間利用的設計還需進行不斷的思考和探索。通過對國內外已有的實例研究,吸取實際工程中的經驗教訓,從舒適、經濟、高效等多方面多角度進行思考,設計出滿足日益變化市場需求的產品,進而推動我國地下空間商業利用的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