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昭晨
(長春工業大學 政治與行政學院,吉林 長春130012)
從外部環境角度觀察,領導干部的選拔及任用是各部門工作的重要一環,選拔的科學與否直接影響著日后的工作,“公平、公開、擇優”的選拔必然會提升干部任用的民主及科學程度,作為財務部門更是應該從源頭上把好關,如何選干部、配班子,合理化制定用人標準,規范選拔流程,強化科學的競爭方式,完善財務用人考試制度,真正意義上選出財務管理可用之才,成為值得深思的問題之一。
作為財務部門領導者,不論是工作在政府部門還是高等學校,如果通過民主評議層層選拔,那么他的公信力必然高出非正規渠道上任的領導干部。選拔領導干部不僅要重視德與才的考核,讓群眾打分,還要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為人正直才能為日后清正廉潔增加砝碼,規范全民參與、全員參與的選人機制,選出大家信得過的領導者。“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1]也就是擇優選擇吸納人才,并且把這些人放在對的位置上,群眾的參與正是有效的監督,民主參與也正是群眾參與權、監督權的落實,以民為主,體現民意,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讓群眾真正參與到干部選拔之中。
領導干部公信力具有可培養、可再塑的特點,因此財務領導者上任后需要不斷地學習財務知識,時刻關注財務制度以及相關準則的變化更新,也需要大家的監督,更需要一個完善的評價機制來考核干部工作是否做到位,是否真正落實了財務領導者應盡的責任,履行了財務帶頭人應有的管理任務。財務部門的重要性無形中給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對日常發生的各種事項進行會計處理,學習與考核相結合,制定合理的考核標準,下屬的信任度和滿意度是衡量領導者公信力的重要指標,把各方群眾的意見匯集,尤其重視基層群眾聲音,經過科學整合分析后,形成真實意見,規范財務領導干部定期考試與下屬滿意度調查,讓大家成為評價主體,最后根據考評結果公信力高的領導干部應該得到重用與表彰。
從內在素質方面分析,正確的判斷,明智的決策是領導干部獲得群眾認可的前提條件。財務部門領導者對問題的把握分析是否有前瞻性,日常會計處理是否規范得當,制定的原有工作計劃、目標是否能及時調整,這些都對整個工作的完成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接受群眾意見,吸取大家的建議是領導干部決策科學化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群眾發揮聰明才智為整個部門做貢獻的職責所在。
從諫如流自古就是領導者能夠做出正確決策的關鍵,遠到作為一國之君的皇帝,近到當今社會的部門主任、科室干部,要增強判斷是非的能力,就應該重視接受群眾的智慧和大家的意見。財務部門作為一個單位的核心部門,單純的財務報銷已經不能滿足新任務、新形勢下的管理需求,財務管理能力以及財務分析能力不僅是財務領導者一直以來踏實業務基礎和工作經驗的積累,虛心接受下屬意見與善于聽取下屬的建議都是領導者明智決策的關鍵。事實上,領導者要聽取群眾意見,首先要有足夠的誠意,要提供一個進言的寬容環境,讓大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工作在一線的廣大群眾有足夠的發言權,從實際基層角度出發,為領導獻計獻策,領導者只有廣泛聽取民意,才能獲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信賴,從而提升了領導者的公信力。
領導干部聽取不到群眾所提意見的最大障礙就是部門單位中的大氛圍沒有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讓領導干部聽到基層的聲音,一個人人都能說,人人都敢說的環境下,領導與群眾達到納諫進言的最高境界,平等對話切實是提升公信力,確保工作正確方向的有效途徑。當然,群眾的建言獻策水平也是能否把廣開言路發揮到最好的關鍵,群眾對事情的前瞻性預見是否準確,提出的意見可行度高不高,包括表達能力以及隨機應變能力都很重要。可見作為財務人員應該把提升自己職業判斷能力,完成每年一度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不斷學習專業知識積累會計處理經驗作為一種敬業精神,全力配合領導干部,保證日常工作順利進行。
提升公信力,提高工作能力,首先要從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入手,跟隨黨和國家最新的精神要求,關心國家大事,通過自身思想政治學習帶動群眾,把大家的思想也提升到與黨和國家同一高度。毛澤東早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就說過:“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12]把群眾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又放回到群眾中去解釋,化為更系統的意見,并在行動中檢驗,如此循環往復,得出正確的領導方法,主動向群眾學習,善于向群眾學習,這一路走來人民都享受著正確領導的各項惠民政策,可見,人民群眾的智慧對于領導干部是多么重要性。作為一名合格的財務人員,需要掌握財務、稅務、統計、金融、計算機、經濟法規等相關領域知識,全方位了解學習才能應對不斷變化的新任務,所謂術業有專攻,即使是財務管理者或領導者也難確保方方面面都精通,可見下屬在某一領域的專長,會為領導者做出正確決定加上一注砝碼,同樣,領導者積極主動的向周圍群眾學習,也能為提升公信力打一劑強心針。
如果領導干部做事優柔寡斷,拖泥帶水,辦公效率也隨之下降。人民群眾真正信任的領導干部,是辦實事、察實情的好干部,是集中精力、心無旁騖,撲下身子抓工作,把功夫真正落實到工作上的人民公仆,具有總攬大局的戰略眼光和關鍵時刻果斷作出重大戰略決策的領導能力。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存在的差異性注定了財務部門領導者肩負的重要責任,監督和管理好每一項會計處理,及時準確的為其他部門服務,每天的極大工作量練就了財務工作者必須有精湛的業務處理功底,財務領導者必須有處事果斷的魄力。
每一位領導者的手里,都掌握著權力;每一位領導者的肩上,都肩負著責任;這種責任與權力就要求領導者需要具備超前的戰略眼光和掌握大局的能力。遠見卓識的確是一種能力,鄧小平同志就憑借他的戰略眼光做出了“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正確判斷,面對國際大局勢的變動,也能冷靜觀察,沉著應對;毛澤東同志赴渝談判,用超凡的勇氣和戰略眼光主動出擊,親赴政治談判,爭取了民心,更加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動權和優勢。當下,這樣的遠見足夠成為領導干部做出正確決策,把整個團隊帶向更高點的必要條件。戰略眼光是一種立足全局的眼光,作為財務領導者需要高瞻遠矚,具體而言就是準確把握每一筆收支的合理合法,對會計處理的正確與否作出評估和判斷,及時糾正有錯誤傾向的會計處理,即使是不易發現的錯覺苗頭也需要領導者用超前的戰略眼觀給予下屬指點和提醒,財務處理上不允許有小失誤,小失誤往往容易釀成大錯,給整個單位帶來不可估量的巨大損失,這也就是財務工作的嚴謹性特點。
群眾的認可和追隨,是對領導干部工作和能力的極大肯定,處事公正而不懷私心,生活節儉而清正廉潔,要想做到心中有“公”著實不易,沒有私欲方能正;沒有隱瞞方能明,大刀闊斧談廉潔,不如踏踏實實從日常生活不奢靡開始,所謂輕者重之端也,勿以惡小而為之,吃了不該吃之食,拿了不該拿之物,占了不該占的便宜,最終可能毀了自己的領導道路。剛開始小恩小惠,而后大吃大喝,一步步淪陷,清官也就不覺間被腐蝕成大貪官了,人民群眾很難會相信這樣的領導干部。
由于掌握著整個單位的資金流動管理,往往有人會誤解財務部門的領導干部吃喝應酬都是一路綠燈的,事實上,對于一個有完善財務制度和工作流程的部門及其領導者而言,實事情況是他們更加嚴于律己,給其他部門做出榜樣才是新時期提出的新要求。如今,經濟水平提高,生活物資豐富多樣,生活節儉不代表不能快樂工作,不代表像“苦行僧”一樣死板教條的工作生活,而是要求財務部門應該意識到部門本身的特殊性,肩負起財務部門應該規劃好收支,反對鋪張浪費的責任,帶領其他部門更好地為群眾利益、集體利益服務,如此一來無論是財務部門還是其領導者的公信力都會隨之提高。
“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下也沒有免費的午餐”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領導者手中的權力,吸引了各種誘惑找上門來,用金錢設置圈套,用權力設置誘餌,用美女設下陷阱,誘惑實在太多,領導者要是不懂得拒絕,沒有堅持住立場、濫用職權就會被拖下水,相反,在群眾眼中有公信力的好干部必定是誠信為本,為民務實的人民公仆,有信譽才能取信于人,才能凝聚人心。財務部門管理者失去誠信也就失去了領導力,領導力與誠信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財務部門失去了他人對你信任的同時也就失去了領導力。在財務管理者的帶領下,財務部門建立健全經濟活動相關信息內部公開制度,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單位的實際情況,確定信息內部公開的內容、范圍、方式和程序。進一步提高信息公開的主動性、自覺性和規范性,使財務工作真正做到以誠為本,財務問題反饋及時順暢,為各部門服務的同時得到大家的認可和信任。如此可見,拒絕誘惑,誠信為本,財務公開,及時反饋對提升領導者公信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領導者公信力作為一種民主的信任力,不是由單一途徑在短時間內生成的,也不是片面由單一因素影響的,多種渠道天長日久才能積累出人民群眾對領導者的信任,對整個負責部門的信任。為民眾謀利、從政廉潔,對群眾付出真正的感情,群眾才能用真心支持領導者,通過分析思考,領導者應該意識到提升自身的品質和能力等綜合因素,才能更好的獲得下屬和群眾的認同,領導者公信力,事實上就是群眾對領導者品質和履行其職責情況的綜合評價。
[1]潘云良.領導者素質分析與測評[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
[2]田廣清.中國領導思想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