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先國 戚 沁
近年來,為推進社會公平負擔,促進企業自備電廠有序發展,國家出臺了對企業自備電廠征收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收費政策,并陸續印發了一系列政策實施規定。目前國家出臺的隨電價征收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主要包括: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農網還貸資金、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等。交納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是每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作為擁有自備電廠的企業,也應履行國家規定的責任和義務。本文通過對企業自備電廠相關價格收費政策的研究,提出加強企業自備電廠管理,落實國家收費政策的對策建議。
企業自備電廠是我國一定歷史時期產業政策及經濟發展條件下的產物。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企業建設自備電廠的積極性也在持續升溫。在當前我國銷售電價存在交叉補貼的現實情況下,工商業用戶因承擔交叉補貼,其用電價格水平相對高于居民、農業生產等用電價格,部分工業企業為了回避交叉補貼,降低電費成本,建設自備電廠的積極性較高。另外,地方政府為發展當地經濟,也對建設自備電廠持支持態度。隨著自備電廠的大量建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一是由于未承擔社會義務、缺乏有效監管等因素影響,與公用電廠和沒有建設自備電廠的企業之間存在著不公平競爭;二是造成電力公用網絡輸電設備閑置,浪費了社會資源;三是正常網供電量減少,進一步加劇銷售電價中的交叉補貼,推高工業電價,刺激自備電廠建設,從而陷入惡性循環。因此,需要加強自備電廠管理,完善自備電廠收費政策體系,引導自備電廠合理健康發展。
國家持續加強企業自備電廠收費政策管理,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且相關規定在不斷完善。
2004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對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燒堿、水泥、鋼鐵等6個高耗能行業試行差別電價的政策,并規范了企業自備電廠的有關價格、收費政策;同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電監會《關于進一步落實差別電價及自備電廠收費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電【2004】159號)明確,“向企業自備電廠征收基金及附加的適用范圍為,除國家鼓勵發展的資源綜合利用(利用余熱、余壓發電、煤矸石發電等)、熱電聯產自備電廠之外的自備電廠。”“對企業自備電廠征收的基金僅限于三峽基金、農網還貸基金和城市公用事業附加,不得再加收其他基金及附加。”“與電網連接的所有企業自備電廠(含資源綜合利用、熱電聯產電廠)均應向接網的電網公司支付系統備用費。”這是國家首次就自備電廠收費政策作出的明確規定。
2006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關于完善差別電價政策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77號)規定,“嚴格執行對企業自備電廠的收費政策。除國家鼓勵發展的資源綜合利用(如利用余熱、余壓或煤矸石發電等)、熱電聯產的自備電廠外,嚴格執行企業自備電廠自發自用電量繳納三峽工程建設基金、農網還貸資金、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城市公用事業附加等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均不得隨意減免。”“企業自備電廠與電網相連的,應向接網的電網企業支付系統備用費。”該文件基本沿用了原發改電【2004】159號文件的相關規定。
2007年1月,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能源辦《關于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若干意見的通知》(國發【2007】2號)規定,“改進并加強對企業自備電廠的管理,對自備電廠自發自用電量征收國家規定的三峽工程建設基金、農網還貸資金、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可再生能源附加、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等,并按規定收取備用容量費。”該文件提出“改進并加強對企業自備電廠的管理”。
此后,200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電監會、國家能源局《關于規范電能交易價格管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09】2474號)明確,“擁有自備電廠的企業,應在發電機端加裝電能量計量表,自用電量由政府有關部門和電力監管機構核定,并按照國發【2007】2號文件規定交納國家規定的三峽工程建設基金、農網還貸資金、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等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并由當地電網企業負責代征并上繳。擁有自備電廠并與公用電網連接的企業,應按規定支付系統備用費。”此次三部門發文,再次強調了所有自備電廠必須按照國發【2007】2號文件規定執行自備電廠收費政策。
財政部是國家基金征收管理的責任部委單位,從財政部政策規定看,企業自備電廠自發自用電量應繳納國家規定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2007年,財政部《關于繼續做好農網還貸資金征收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財企【2007】2號)規定,“根據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應嚴格執行對自備電廠的收費政策,企業自備電廠的自發自用電量統一納入農網還貸資金征收范圍,不得隨意減免。”2009年,《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關于印發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綜【2009】90號)明確,“國家重大水利基金征收范圍包括企業自備電廠自發自用電量。”隨后,《財政部關于征收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綜【2010】97號)進一步強調,“資源綜合利用(利用余熱余壓發電、煤矸石發電等)、熱電聯產的企業自備電廠納入基金征收范圍,各地應按此規定對資源綜合利用、熱電聯產的企業自備電廠征收基金,不得免征。”2011年,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綜【2011】115號)明確,納入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范圍的銷售電量包括企業自備電廠自發自用電量。
目前國家出臺的企業自備電廠收費政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系統備用費政策,二是征收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政策。從實際執行情況看,目前企業自備電廠對于交納系統備用費基本達成共識,但對于自發自用電量交納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存在一些不同意見。
根據有關文件,國務院文件兩次提出自備電廠收費政策,第一次是國辦發【2006】77號文件,指出除國家鼓勵發展的資源綜合利用、熱電聯產的自備電廠外,嚴格執行企業自備電廠自發自用電量繳納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規定;第二次是國發【2007】2號文件,明確“改進并加強對企業自備電廠的管理”,在政府性基金征收范圍的規定上,沒有原國辦發【2006】77號文件關于“除 資源綜合利用、熱電聯產的自備電廠外”的描述。同時,財政部2007、2009、2011年分別對農網還貸資金及新出臺的國家重大水利基金、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等明確企業自備電廠自發自用電量統一納入基金征收范圍。
在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征收工作中,部分資源綜合利用、熱電聯產自備電廠認為其屬于國家鼓勵發展對象且國家不同時期印發文件對自備電廠征收政府性基金范圍的表述不盡相同,提出拒絕交納政府性基金及附加,造成自備電廠基金征繳工作難度較大。
為促進企業自備電廠有序發展,建議推動政府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加大對企業自備電廠并網、價格收費政策執行的監督檢查力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同時,嚴把自備電廠項目立項、建設關口,嚴格按照國家節能減排相關政策規范前期工作,統籌協調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
目前我國銷售電價體系中,由于存在交叉補貼情況,形成工業用電價格較高,規避電價交叉補貼是工業企業大力發展自備電廠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議完善相關政策體系逐步解決交叉補貼問題,使得工業用電價格趨向合理水平,建立合理的銷售電價體系,從而引導自備電廠合理發展。
現行政策規定,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均由當地電網企業代收,而電網企業由于缺乏對自備電廠的制約,征收工作推進的難度較大。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進一步細化完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征收規則和征收方式,對資源綜合利用、熱電聯產等各類企業自備電廠是否均納入征收政府性基金及附加進行明確規定,確保政策順利推行。